黃俊
摘 要:網絡作為時代進步的產物,具有一定積極影響,但需要關注的是,如果高職學生缺乏自制力,對網絡文化全盤接受,會使其道德觀受到影響。因此,在思政教育時,教師必須結合網絡文化這一時代背景,使其優勢能夠在思政教育中展現出來,提高學生思政水平,樹立正確道德觀念。
關鍵詞:網絡文化;高職思政教育;改進策略
在網絡時代,學生會面臨很多方面的誘惑因素,高職思政教育作為培養學生人生觀和道德觀的重要渠道,在平時教學時,思政教師應該滲透網絡文化內容到思政課堂上,讓學生能夠了解和正確看待網絡文化,把其作為學習的一種工具,而不是受到不良文化以及信息影響,導致其價值觀發生某種程度偏差。教師要擔任其網絡文化指導工作,讓學生從中汲取對學習以及個人成長有益的精神文化,實現全面發展。
一、網絡文化給高職思政教育帶來的影響
毋庸置疑,在思政教育方面,互聯網帶來很大程度上的便利條件,微博以及微信等移動終端的日益興起,不僅使高職學生在社交方面發生變化,而且也豐富了學習手段。例如,高職學生可以在網上查找信息資源,形成互聯網+教育模式,一方面教師能夠與學生保持較為緊密的聯系,另一方面可以拓寬教育路徑,讓學生在零散時間進行學習,達到碎片化教學的目的。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實施線上互動,建立微信群,把信息資源分享到群中,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隨時觀看,還能使思政教育具有較強的個性化特征。通過微信平臺對于思想教育還是很有用處的,不僅能夠避免出現說教現象,還能使師生實現開放交流,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性。在線上溝通時,教師可以根據思想政治教育情況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如一對一或者是一對多,讓思政教育路徑得到有效拓寬。但由于互聯網信息繁雜,學生容易接受有損學習或者身心發展的信息,如果高職學生不能對這些不良信息進行識別,將會給高職學生未來發展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在應用網絡文化之前,教師要讓學生具備識別網上信息的能力,這樣才能確保網絡教育的安全性。
二、目前高職思政教育現狀分析
在新形勢下,網絡文化開始日益盛行,容易使人們對網絡產生錯誤觀念,沉迷于網絡,不能很好的學習以及工作。高職思政教育可謂是培養學生具有正確價值觀的有效途徑,所以,高職學校要重視思政教育課程,開展相關思政教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可以在活動中體會思政教育內容,增強其理解程度。但從現有的思政教育情況來看,仍然有一些內容需要完善,首先,教學主體地位出現缺失。在現代教育中,學生開始成為思政教育的主體,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尊重高職學生個人想法,讓其才能得到展現,如果教師沒有進行針對性教育,不僅會影響班級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還會使其思想受到局限,不符合現代教育目標。一些教師不夠重視思政教育,只是單純把思政內容朗讀給學生,沒有對思政內容蘊含的思想進行講解,導致學生不能完全理解,久而久之學習興趣開始逐漸降低。
其次,教學方式單調。在網絡語境下,為思政教育在教學方式上帶來一定優勢,可以豐富思政教育手段,例如,教師讓學生觀看思政教育相關視頻,增強其對理論內容的理解。但有的教師處于教學進度的考慮,很少運用網絡方式,導致其優勢沒有得到展現,不僅造成教學方式單一,學生缺乏興趣,還使思政教育質量受到很大程度影響,降低了思政教育職能。高職教育階段正是培養道德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教師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讓學生受到新思想的啟發,樹立起為社會發展的堅定信念,這樣才能對國家和社會產生責任感。與此同時,面對日益復雜的網絡環境,教師也要積極引導,防止學生受到不良思想影響,產生消極觀念,影響其平時學習。
三、在網絡文化背景下加強高職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校園網絡輿論分析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建立校園網,因此,學校可以通過校園網來對網絡輿論進行分析,使信息收集內容更加完善,進而為學生創建健康、安全的網絡環境。首先,確定信息收集機制。由于網絡信息比較繁多,有的信息具有價值,而有的信息對于思政教育沒有益處,這就需要高校建立信息收集機制,對思政工作內容進行規劃,讓教師明確工作職責,積極聽取學生意見,使思政教育內容以及方法趨于完善,提高學生對思政教育的接受度。其次,完善信息甄別管理機制。目前高職學生心智開始趨于成熟,但很多學生仍然在思想上不夠全面,當面對校園內部矛盾時出現偏激心理,影響學生身心健康。所以,對網絡信息進行有效甄別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可以緩解學生日后就業壓力,避免心理出現較大波動,另一方面能夠使其把注意力放在學習方面,明確學習方向,提高學習質量。
(二)創新教育手段
在思政教育時,教師要把其與頂崗實習緊密結合,利用工校相結合這一方式來開拓思政教育工作新局面。在最后一學期時,高職學校往往會安排學生進行頂崗實習,一方面頂崗實習可以鍛煉學生技能,全面檢驗其所學知識,另一方面能夠為日后就業提供一定幫助,使其積累經驗,從而勝任崗位工作內容。由于高職學生在以往的時間都是在學校接受教育,很少獨立參加實習活動,適應新環境能力相對較長,導致其產生較大心理壓力。面對該種情形,在平時思政教育時,教師要有效培養學生抗壓能力以及接受新環境方面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借助網絡手段來教育,讓學生觀看有關視頻案例,并且教師要根據案例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回答,這樣既可以促使學生思考,培養探究意識,還能幫助學生進行很好的思政教育,滿足思政教育相關要求。
(三)創新教育內容
對于思政政治教育來說,內容是最為重要的要素,如果思政教育內容較為陳舊,不能融入新時期思想,不但起不到促進作用,還會使高職學生產生反感,與最初教育目的相違背。因此,創新工作內容還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教師要把校訓以及黨的思想進行有效突出,使其適應高校發展相關要求,這樣把控好大的發展方向,再對一些細節內容進行滲透,從而完善思政內容。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高職學生面臨比較大的學習以及就業壓力,這就需要高校設立關于心理輔導方面的內容,當學生心理出現較大壓力時,能夠進行有效咨詢,使學生心理更為健康,這對高校發展還是很有益處的。其次,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個人創造性,當發現學生對某一領域有一定天賦時,應該提供相應的平臺,使其創造性得到展現,這樣既符合以人為本理念,還可以使學生需求得以滿足。任何事情都存在普遍性與特殊性,這就需要領導公平對待,在使思政內容日益完善的同時,促使學生對學校產生信賴感。
(四)優化教育理念
首先,教師要對思政教育內容以及新思想進行全面解讀,從中選擇與學生緊密相關、對學生發展有價值的一些內容,并把其放到課堂中進行講解,這樣既可以提高教育質量,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內在價值,還能使學生觀念發生很大變化,使其認真對待思想政治,了解其對性格養成、價值觀形成的作用。與此同時,教師要把深刻的思政理論知識轉化為易懂的方式來講解,確保學生能夠從思政學習中得到收獲,以學校利益為先,再考慮個人利益,完善個人價值觀。其次,教師要對學生思想情況進行有效把控,一旦發現其存在某種傾向性問題,對其進行思想方面的引導,避免其做出有損高校發展的事情,確保思政教育正能量得以有效傳播,提高凝聚力。
四、結語
在愈加復雜的網絡環境下,實行高職思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根據網絡文化來對現有的教育手段進行創新,以思想政治為主要內容,遵循網絡文化應該為思政教育服務這一原則,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徐琴.高職思政理論課課外網絡實踐教學設計——基于互聯網思維推動教改[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504):48-51+60.
[2] 孟璐.完善新媒體背景下高職思政教育教學路徑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101):126-128.
[3] 高續英.探討網絡媒體環境下的高職思政教育新途徑[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10):11-12.
[4] 何松.網絡文化語境下的高職思政教育優化策略[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7(3404):127-130.
[5] 熊瑤.“互聯網+”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的研究[J].知音勵志,2016(12):30-124.
[6] 陳紅英.多元價值觀背景下高職思政教育教學現狀及對策[J].新校園(上旬),2017(0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