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森宇
摘 要 近年來,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由于其自身發展的局限性和現實中出現的許多問題而備受爭議。反觀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制度經過不斷完善與發展,在新加坡居民安居樂業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起著巨大作用,對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完善和發展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住房公積金 中央公積金 中新對比 國際經驗
一、中國住房公積金制度
(一)住房公積金發展概況
住房公積金制度是我國社會福利制度中最直接、具體的表現。配合失業、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協調發展,共同建立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但是與失業、醫療、養老、生育保險等相比,住房公積金制度的效果并不理想,其社會保障制度功能具有局限性。
(二)住房公積金的發展問題
一是制度覆蓋面狹窄,強制執行力度較弱。雖然住房公積金具有強制性的特點,但由于政府的執行力度不夠,保障對象和保障范圍比較狹窄,以至于大量群體未納入保障對象內。二是住房公積金使用率較低。由于使用率較低,導致大量資金閑置。三是住房公積金管理不到位。住房公積金管理不到位表現在住房公積金結算較為煩瑣。同時,住房公積金資金實行區域性封閉式管理,投資手段匱乏。
二、我國住房公積金與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制度比較
(一)覆蓋面和保障范圍不同
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制度的保障范圍較廣,覆蓋了養老、住房、醫療、教育等多個方面,具有覆蓋面廣、保障程度高的特點。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主要是側重住房保障方面,而且覆蓋率不高,全國各地區各省份之間的住房公積金覆蓋不平衡。一、二線城市較高,三、四線城市低于一、二線城市,有些不發達地區甚至連一半都不到。
(二)住房公積金的規模不同
中國的住房公積金規模和新加坡公積金規模的發展現狀差異較大。從總體來看,我國住房公積金發展處于成長期,新加坡住房公積金的發展已處于成熟期。我國公積金規模連續多年快速增長,而新加坡其覆蓋率已經很高,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相比之下,新加坡的房價處于相對穩定的區間內,再配以適當的公積金制度,使得新加坡個人購房者的資金壓力減小許多。
(三)公積金的管理體制不同
新加坡實行全國統一的中央公積金管理模式,采取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的模式,董事會能對經營管理層的活動形成有效制約。而我國住房公積金的管理由于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非專業機構化、人員非固定化,使得決策功能逐漸弱化。
三、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制度對我國住房公積金發展的啟示
(一)提高制度的覆蓋率,擴大住房公積金覆蓋面
一是可以借鑒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制度全面覆蓋的做法,將更多人員納入保障范圍。二是加快住房公積金制度創新,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推進住房公積金制度,進一步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的范圍,有效解決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范圍下城鎮職工比例過低的問題。三是擴大住房公積金的使用范圍,充分發揮其社會保障作用。所有患有重大疾病或遇到其他緊急情況的公積金繳款人的家庭成員,都可以在自己的賬戶中提取和使用公積金。
(二)加大行政推進力度,使政策措施制度化
公積金管理部要注重公積金管理的創新,大力拓展服務模式、手段和渠道,提高人民服務水平。同時,加強網絡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整合業務流程,簡化業務流程,建立更加便捷的網絡網點,顯著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住房公積金政策措施要制度化,落實住房公積金管理規定,以法律手段大力推行住房公積金制度。規范公積金管理流程,建立公積金運行內部監測制度,對住房公積金進行有效監督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務效率。
(三)完善住房公積金的管理制度,實現保值增值
我國可以借鑒新加坡實行的全國統一中央公積金局管理模式,建立合理的公積金管理機構,采取多樣化的投資策略,適當提高公積金存款利率,增強公積金的使用效率等。在保值增值方面,新加坡中央公積金的每個公積金會員都設有三個賬戶:普通賬戶、保健儲蓄賬戶和特別賬戶。普通賬戶的存款可用于購買產業、獲批準的投資股票等。此外,會員能夠用公積金存款賺取與市場水平相當的利息。根據法律規定,公積金管理局將向會員支付年利率2.5%的利息費用,從而確保居民公積金的保值和升值。結合我國國情,可以實行市場化、差異化的公積金存款利率,對于不符合公積金支取條件且公積金余額在一定金額以下的群體,應給予額外的利息補貼以保持和增加其公積金的價值。
(四)加強風險防控和資金監管,確保資金安全
一方面是加強信息公開,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建立統一的信息披露平臺,及時公開公積金政策、公積金運行情況、年度報告等信息,強化在線服務水平,主動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另一方面,公積金管理部門應加強和完善中心內部管理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資金風險預警機制。各級政府和人民群眾需要共同努力,逐步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提高風險防控能力,住房公積金必將發揮其最大的社會保障功能。
(五)調整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和比例,縮小繳費差距
逐步規范住房公積金基數比例,縮小繳存差距,嚴格按照國家的“控高保低”的政策規定,縮小社會的整體差距水平。同時,我們可以借鑒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制度階梯式繳存的支付方式,建立公積金繳存比例與年齡掛鉤的機制。我國購房需求主要集中于中青年階段,可以將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比例隨著年齡增加而適當下降。根據我國國情,對繳存基數設置極值,最低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最高不得超過當地城鎮職工年均收入的一定倍數,防止收入分配不公。
(作者單位為福建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曹鵬飛,曹婧.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制度及其對完善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啟示[J].金融縱橫,2017.
[2] 曹雅琪.論新加坡中央公積金支隊及對我國的啟示[J].商品與質量,2011(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