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靜 周龍波
摘 要:近年來,雖然我國在經濟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與諸多顯著成果,但是也相應產生了諸多社會性問題。其中,當代大學生的信仰危機問題的重要性與危害性逐年提升,并從而轉變了部分大學生的生活態度、價值觀念以及政治信仰。在宏觀層面上,大學生信仰危機問題的出現以及這一現象的普遍,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人才強國戰略號召的貫徹落實。因此筆者針對這一問題,從教育層面著手,探討大學生信仰危機的具體表現,以及教育對策。
關鍵詞:新形勢;大學生信仰危機;表現形式;教育對策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事件發生后,加之我國近年來在經濟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社會風氣逐漸轉變為過于重視經濟效益,而忽視了對政治信仰的堅持以及良好道德、價值觀念的樹立。在新形勢下,大學生群體通過網絡渠道接觸到了大量的社會信息,雖然極大開闊了大學生的視野與思維寬度,但是對于諸多新潮思想、主義的過度了解,也對部分大學生舊有的政治信仰、宗教信仰以及道德價值觀念造成較大程度沖擊,并由此出現大學生信仰危機問題。
一、基于新形勢下,大學生信仰危機問題概述
(一)大學生信仰危機的定義
大學生信仰危機主要指,在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過程中,對于自身政治觀念、價值觀念、道德觀念以及世界觀念都出現了價值懷疑,將以往的人生追求與政治追求認定為無意義、或是無價值的一種觀念,并以此為誘因,從而對自身的人生價值去向產生懷疑,由此處于盲目狀態。例如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受到重大挑戰與過強的生存壓力,從而引發自身信仰的波動,或是在自身原本所堅持信仰的理論層面上,出現理論支撐坍塌,原本所堅持的信仰無法合理解釋所面臨問題的主要影響因素、或是無法解答所產生的困惑。
(二)新形勢下大學生信仰危機問題出現的誘因分析
首先,在社會層面上。雖然近年來我國在經濟領域取得長足發展與諸多顯著成果,人民群眾的可支配收入與全年收入總值處于穩步提升態勢,但是整體社會風氣也發生相應轉變,享樂主義、利己主義、拜金主義流行。而隨著貧富差距的拉大,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物質觀與金錢觀出現了扭曲問題。例如部分大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過度重視金錢與物質基礎,并在自身能力無法滿足自身欲望的階段,通過網絡融資、校園貸等途徑來暫時滿足自身金錢欲望。此外,我國市場經濟正處于經濟下行趨勢,當代大學生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就業問題與就業壓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大學會生信仰危機問題的出現概率與普及程度。例如部分大學生為實現就業,選擇從事自身缺乏興趣的行業與工作崗位。
其次,在家庭教育層面上。隨著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貫徹落實,當代大學生普遍為獨生子女,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受到了過多的家庭寵愛,因此部分大學生形成了以自己為中心的價值觀念與利己主義,并在大學階段中受到批評、指責時,心理承受能力較低,從而引發信仰危機問題。此外,部分大學生在接受家庭教育過程中,學生父母也時常秉承“望子成龍、鯉魚躍龍門”的教育觀念,過度重視自學的應試教育成績,從而忽視了在子女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觀念形成、樹立階段中,開展適當的家庭教育與引導工作。
(三)新形勢下大學生信仰危機的主要表現形式
第一,大學生信仰的多元化表現形式。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當代大學生接觸、了解了諸多價值觀念與各項主義,并由此受到了西方文化價值觀念的沖擊,對于自身所接受的政治教育與樹立的信仰觀念都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其中部分大學生,存在著對所接觸價值觀念與主義的片面了解問題。例如部分大學生對于西方自由主義甚是推崇,但是并非了解到自由主義的兩張面孔,并因此對自身所堅持的馬克思主義與毛澤東思想產生了懷疑。總而言之,當代部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與人生價值觀念尚不成熟,卻受到了諸多新潮思想與西方主義的影響,從而導致大學生信仰危機問題的出現。
第二,大學生信仰的非科學性表現形式。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有著大幅提升,并做到了在早期人類社會發展階段中被看作為神跡的事情,如阿波羅登月、萊特兄弟飛行等。但與此同時,也發現出諸多現有科學理論無法充分解釋的問題,例如百慕大三角超自然現象,胡夫金字塔建設之謎等等,并由此衍生出諸多謠言,以及假說觀念。例如百慕大三角超自然現象的黑洞說、可燃冰說、地磁異常說等。而部分大學生對此也產生了疑惑,且所樹立的無神論、科學信仰觀念無法對其做出完美解釋,從而將自身信仰轉變為有神論信仰,并將對自身人生目標的實現寄托于虛無縹緲的神靈。
第三,大學生信仰的功利化表現形式。上述提及,隨著我國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提升、利己主義與拜金主義在社會上的廣泛傳播,以及貧富差距的日漸拉大,部分大學生也受到了上述因素的干擾影響,逐漸淡薄了自身所樹立的集體觀念與奉獻主義,反而崇尚精致的利己主義與拜金主義。例如部分大學生在集體活動上以自我為中心,過度重視自身利益的得失。此外,部分大學生也通過融資平臺,借貸超過自身實際償還能力的融資金額。
第四,大學生信仰危機的實用化表現形式。在部分當代大學生學習過程中,也存在著學習功利化的問題。例如部分大學生并未考慮到自身的專業發展、學習狀況,沒有將全部的學習精力投入到專業課程的學習中,而是在大學生涯中考取各類資格證,以圖通過各項加分項來緩解就業壓力,卻沒有選擇通過提高自身專業水平與綜合素養來提升自我。此外,部分大學生也存在著學習實用化的問題,例如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僅僅追求每學期考試課程分數達到及格即可,并將節省下來的大量學習時間用于娛樂。
二、大學生信仰危機問題的教育優化完善對策建議
(一)高等院校對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加以適當優化完善
在當前我國各高等院校政治信仰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大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缺乏學習興趣與自主學習積極性的問題。筆者認為其根源在于,我國如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概論等政治信仰教育課程的教材編纂時間較早,而我國社會近年來發展進程加快,舊有的政治教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與當代大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相脫軌,無法引起學習共鳴。
針對這一問題,筆者提出以下教育對策建議:第一,我國教育體系應及時對馬克思主義等政治教育課程的教材內容加以適當優化調整,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教學重心與主導地位的同時,適當根據當代社會的實際發展狀況,以及各類流行的、具有較高科學合理性的主義思潮適當補充。開展多元化的信仰政治教育工作,并從而進一步襯托出馬列主義與毛澤東思想的政治先進性;第二,在各高等院校政治信仰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也不應完全照本宣科,將較為枯燥乏味的政治思想理論知識直接向學生灌輸。而是應加以適當優化,結合大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開展教學工作。
(二)注重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上述提及,部分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主義思潮的影響,自身舊有的價值觀念坍塌、從而引發信仰危機問題。針對于此,筆者認為在高等院校政治信仰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應注重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引領學生的信仰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深入開展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并以此為基礎,提高大學生對于各項價值觀念與主義思潮的抗滲透能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納入教育體系中,在基礎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職業教育中都需要加以覆蓋,并針對于不同教學階段適齡學生的身心特點編纂針對性教學教材。
三、結語
針對當前我國大學生信仰危機這一社會性問題,筆者首先對大學生信仰危機的定義、出現誘因以及表現形式加以深入分析,并針對性提出上述優化完善政治信仰教學內容、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兩條教育對策建議,以圖從根源上完善大學生信仰危機問題。
參考文獻
[1] 鄭潤權.當代大學生黨員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2):15-19.
[2] 盧海琴,孟慶恩.新時期大學生信仰危機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學問,2016(06):64-66.
[3] 盧黎歌,王成文.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及其對策思考[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8):6-11.
基金項目:文章為為2015年江西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信仰要求對大學生學習質量影響的哲學分析——大學生黨員學習成績的數據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5YB142。
作者簡介:彭曉靜(1979.08- ),女,漢族,湖北襄陽人,九江學院圖書館館員,碩士,研究方向:信息管理與信息檢索;周龍波(1979.10- ),男,漢族,江西九江人,九江學院會計學院學生科長,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