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姐
【摘 要】古詩詞是一種感情豐富的藝術,人們在鑒賞古詩詞的同時,也在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古詩詞的審美教育是在古詩詞鑒賞的審美體驗之上的情感教育,這是對小學生的審美思維建立的有效途徑。古詩詞的審美教育也是自己的情感與作者情感融合的過程,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小學生的審美會上升到新的階段。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與審美教育的探究,提出了一系列改進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教育,突出的特點是以美感人、以美動情等特點。審美教育帶給學生的是語言能力的提升。古詩詞的教育在整個語文課本上不可或缺,古詩詞的審美是一種虛化的情感,只有領會到古詩詞帶來的奧妙世界,自身的情感能力才能上升到一個新階段,并且可以培養學生的高尚道德思想,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具有極大幫助。古詩詞教育不僅代表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古詩詞審美必將成為小學語文的主要任務之一。
一、對古詩詞與審美教學質量的提升措施分析
(一)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
古詩詞的學習不僅僅通過閱讀詩句進行,需要對詩詞詠誦背讀。詩歌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便是誦讀,誦讀古詩詞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激發學生潛意識的審美能力,在誦讀的過程中將文字變成聽覺聯動的信息,可在腦海中留下美的印象,最終達到審美的目的,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例如,在學習《春夜喜雨》時,教師讓學生朗誦“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通過朗誦便可以得到春夜里綿綿細雨濕潤土地的情景,教師讓學生進行集體朗誦,加深意境的重現,帶領學生走進審美的世界。
(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古詩詞中蘊含的美學需要學生運用想象力重現,這就要求學生的想象力強大并且豐富。想象力源自生活,生活也是進行古詩詞創作的橋梁。例如,賞析杜甫的《登高》時,描寫了包括鳥、風、猿、沙等景物,將秋天的蕭瑟表現得淋漓盡致,教師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真思考這些景物帶給詩人什么樣的意境,調動了學生的想象力,重現登高之境,教師將學生的思考方向放在杜甫此時的身世,想象杜甫老年生活是何種場面。古詩詞源自生活,無論如何變換都離不開生活,從生活入手也是審美教育的基礎,因此,結合想象力和實際的生活場景能夠達到理解古詩詞意境能力;其次就是要掌握審美對象的想象特征。只有想象一些事物本來存在的特征才具有審美價值。例如,在賞析《梅》一文中,由于梅是冬季盛開的植物,不能想象梅是夏季的植物,并將夏季的一些植物特點強加給梅花。
(三)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也是小學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審美能力更可以說是一種個性培養指針。培養審美能力首先是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例如,在學習《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時,教師可以針對犬吠這一有特點的事務進行探討,不同學生對“犬吠”具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學生認為是其他人家的狗受到驚嚇的叫聲,有的認為是主人家的狗在叫,有的則認為是作者的狗在叫。同一事物出現不同的審美感受就是學生的個性化展示。另外,要注重學生與教師的情感交流。教師和學生的審美教學最終體現在課堂上的情感交流,激發二者的共鳴。
(四)創新課堂教學方式
首先,從備課階段改進的措施是將自己當作一個普通讀者,拋開教師的身份,將自己的感悟帶入教案中;其次就是課堂的創新措施。對于小學生而言,越活躍的課堂氛圍學生越喜歡。因此,提高課堂活躍度,改變傳統課堂死板的特點是進行審美教育的必要工作。例如,在北方某小學開展翻轉課堂創新理念——學生做老師。學生輪流上臺鑒賞古詩詞,說出自己對古詩詞的體會,結合自己的體驗講述自己理解的審美包括哪些方面,教師指導學生的思考方向僅僅依賴主題發展。學生設置一些詩詞的題目,通過提問的方式將學生的思想表達出來,這是鍛煉學生審美能力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在這種課堂氛圍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有利于學生吸收古詩詞知識,這才是古詩詞鑒賞該有的樣子。
二、對學生的古詩詞與審美學習的建議
(一)學生之間古詩詞誦對
古詩詞誦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古詩詞誦對是流傳最廣泛的語言教學,但在明末清初被廢止了。在學習現在的語言學習過程中,古詩詞誦對卻發揮出不一樣的煙火。古詩詞誦對講究語言的工整性,如春對求,晴對陰,夜晚對白天,白銀對黃金等。古詩詞誦對的作用是可以讓學生理解古詩詞的基礎,引導學生開發審美思維,種下審美教育的種子。
(二)古詩詞的即興表演
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將詩人創作的過程表演出來,這種表演不需要前期準備,在課堂上即興表演效果最佳。例如,在學習李白的《送汪倫》時 ,讓學生重現送別之景。一名學生扮演李白,一名學生扮演汪倫,在講臺前重現送別的情景,任由學生自己發揮送別時的語言,這個過程要求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情表演,最后由學生投票選出最佳男主角或最佳女主角。通角色扮演引起學生的共鳴,揣摩詩人的心境,最終達到審美目的。
總結
古詩詞具有美的特點,品味古詩詞的過程也是一種審美過程,每一首古詩詞,不同學生有不同的見解,每一位同學所追求的意境也不同。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古詩詞的鑒賞和誦讀讓學生領悟其中的美學意義。如何將古詩詞的美學傳達給學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標之一,值得教育工作者花費時間、精力去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武亞博.讓詩意在課堂縈繞——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J].中華少年,2019(06):204
[2]張愛琴.對小學語文中古詩的激趣教學的探討[J].考試周刊,2018(97):48
[3]張玉.“云深不知處”——小學語文中的“隱者”意象和教學方法[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8(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