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江寧
【摘 要】在當代社會中,教師一昧講授課本知識的傳統課堂已不能適應新時代學生的需求。我認為,教師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配合、感受是否適應課堂,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為了讓學生好學而設計課堂,高度尊重學生及全面依靠學生,適當運用“生本”理念設計教學方案,在“生本”教育的實踐過程中感受到教育的真諦和樂趣,充分實現活潑、積極、生動形象、有趣健康的課堂氛圍。初中化學是以后學生學習化學的基石和敲門磚,以往教師布置作業的形式十分枯燥,為了促使學生的化學興趣之火不滅,需要教師改進方式采用校本作業。
【關鍵詞】“生本”理念;初中化學;校本作業
初中化學是學生們走進化學看到的第一處“風景”,關乎著學生是否對化學感興趣。化學又需要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擴展思維空間,此時,化學的校本作業很關鍵,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突顯這一方面,以便提高學生的各方面化學能力,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和習慣。“生本”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校本作業應該十分有趣、生動,應該根據學生學習進度制定,加強課后鞏固練習。
一、有效利用課堂科學設計作業
在傳統教育下教師們普遍布置繁多且枯燥的作業,不僅對課堂內容的鞏固沒有明顯的作用,而且會使學生課下花費較長時間,長此以往就對化學不再感興趣。所以,教師們在設計校本作業時,應該合理照顧學生的感受,科學化地設計校本作業,這使學生們在課下也能感受到化學魅力,促進學生自己探索找尋科學的學習方法,在頭腦中構建系統化的化學結構。教師應該避免采用傳統無效的校本作業,課上詢問學生意見,充分照顧學生感受,科學設計校本作業。
例如,學習碳酸鈣這一物質時,為了能貼近生活,真實化課堂內容,可以讓同學回家后取一些暖壺里面的水垢,再倒少量的醋讓二者充分反應,同學們要注意觀察反應過程和反應結果,第二天找學生講述自己觀察到的細節。這樣的作業不僅可以讓學生帶著化學走近生活,而且可以吸引學生對化學的興趣。
二、作業設計多樣化避免枯燥死板化
化學需要學生具有發散性思維和無窮的想象力,倘若一直按照傳統的作業形式會慢慢磨滅學生的想象力,像不會獨立思考的機器一樣,課本怎樣解題就應該怎樣,沒有了自己的思考就容易形成一種定式。因此,教師們的作業設計應該從學生掌握的實際情況出發,真正了解學生對課堂上教學方式的接受程度,圍繞學生制定多樣化的校本作業,適當豐富校本作業形式。
例如,可以布置一兩道關于本課堂所講內容的拔高題,讓學生課下充分獨立思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也可以布置在網上閱讀相關的化學趣味小知識,第二堂課上互相分享。這樣的校本作業設計既考慮到了教師的教學任務和教學進度,也照顧了學生的感受,不再布置繁多且冗長無味的作業,豐富了學生的課下生活,開拓了眼界,打開了化學的大門。
三、不以成績定勝負過程才是最重要
我認為不能單單以化學成績定義學生化學學習的好壞,因為僅憑幾道化學題涉及的知識面未免也太局限,不能把所有學生的化學能力展現出來。使用這種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的人很少了,教師們可以換一種老師和同學雙方都可以接受,并可以真正展現學生化學能力的方式。學習初中化學時,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我看來,與化學成績相比更為重要,學習過程可以展示一個階段內學生學習化學的成果,這樣教師也可以根據這期間的學習效果,適當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以便提高部分學習效果不顯著同學的化學能力。這樣一來,教師也可以掌握每個學生的化學短板,學期末可以根據學生短板加以復習,打好每一階段的基礎。
例如,教師們可以采用平時成績階段性測試學生化學學習效果,采用尊重學生的方式進行測試,比如上課回答問題、課后思考題完成情況、課下家庭任務完成情況等,平時成績加上最后的總成績構成學生本學期的化學成績,這樣可以看到學生的化學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及上課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在“生本”理念下進行初中化學校本作業的設計,不僅會改善現在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化學能力,促進他們的化學學習質量,而且可以展現學生學習化學的學習效果,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在進行平常教學設計時,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科學化地設計校本作業、校本作業設計多樣化、重視化學學習過程。老師們可以借助于學生的自己本體力量,形成教育的新的動力方式和動力機制,學生的定位是實施者,教師的定位還是推動者。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發展潛力和學習方式,教師們就應該充分激發潛力,為學生創造展示自己的空間,讓學生在“生本”理念下的初中化學課堂中,自由自在地體驗化學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劉娟,王鋒.生本理念下初中化學校本作業設計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4(21):112-115
[2]張洋.生本理念下初中化學校本作業設計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4):149-149
(甘肅岷縣寺溝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