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紹宗
【摘 要】導學案屬于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目前,在我國初中課堂教學中已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教學基礎,通過學案導學法的教學模式,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探究過程中。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學中導學案教學法的開展手段。
【關鍵詞】導學案;初中;物理教學
導學案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作為課堂教學重心,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應用,還能夠幫助教師創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段,提升教師教學的專業能力,促進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穩步提升。
一、導學提升學習興趣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具有導學的重要特點,而其中的學案指的是把教學任務結合教學情境及生活實踐展示出來,讓教學問題變得更加明確,便于初中生認知和理解,教師通過學案導學一開始提煉出有意義的問題,為初中生的物理知識學習提供了方向,能夠在問題分析的過程中快速地掌握問題關鍵。教師提出的教學問題具有一定技巧,一定要在提問之前做好準備工作。教學問題的提出并不是為難學生,而是積極調動學生掌握的物理知識,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和分析問題,獲得知識應用能力。
二、教學準備工作
當前,我國素質教育要求課堂教學要多開展探究性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學案導學教學方法的開展,能夠通過引導性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回顧以往學習的知識,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探討。這種學習模式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學習的印象,對物理知識的應用也會更靈活。學案導學教學方法可幫助學生學會歸納和總結新的知識點,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構架。初中生平時具備了知識積累的能力,物理屬于初中新學科,通過學生自主總結樹立新知識,能夠對物理學習產生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物理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課前導讀教學環節
使用導學案開展物理教學時,教師需要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能力水平,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心理觀念,從而提升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在導學案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提前進行知識預習,尋找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記錄下來。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針對問題為學生講解或學生自行討論解決。導學案教學模式的開展中,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些學習方法,提升學生對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前導讀環節讓學生思考:“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起到哪種力的作用?物體之間的力起到什么作用?”
四、課堂教學互動環節
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導學案教學法,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有效地尋找問題的解決措施。學生已經接受了課前導學環節,并積極主動地針對需要預習的內容進行思考和分析。但是,初中生的學習能力不足,無法依靠自己的能力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因此,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有選擇性地聽課,在自由討論階段針對自己存在的問題與其他的學生互動交流,提升自己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直接讓學生感受力的作用,然后,加深學生對力的相關知識的了解,然后,教師在課堂討論交流環境,讓學生理解力是真實存在的,讓學生能夠展示出力的作用,并針對自己展示的內容發表自己的感想和體會。看哪個同學展示的最明顯,讓學生們分析:“力在什么條件下才會產生作用?”
五、開展自主向學導學
在實際教學中,導學案教學模式能夠拓展物理課本知識,引導學生在課前和課后時間自主完成知識的學習。自主向學導學能夠幫助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教師通過設置針對性的問題進行引導,可使學生主動參與到物理知識探究過程中。自主向學導學還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目前對物理知識的掌握情況。例如,在學習認識家用電器和電路的過程中,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了解電源及家用電器之間如何發生能量轉化。一部分學生預習了課本知識之后,了解“電燈是把電能轉化成為了人們需要的能量”,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電源和家用電器的區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電源可以轉化成為電能,那么家用電器可以把電能轉化成什么呢?通過這樣的教學問題引導,能夠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思考來了解物理知識以及物理現象的具體含義,并引導學生學會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在生活中應用物理知識,提升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
結語
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應用強調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也體現出了教師在教學中引導者和監督者的重要位置。導學案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更加靈活多變,因此,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孫斐雯.導學案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青島大學,2017
[2]顧杰.導學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37):179-180
[3]張勝陽.導學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6(33):72
(威寧自治縣金鐘鎮教育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