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光才
摘要:數學作為一門從小學到大的學科,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初中數學是小學數學與高中數學的橋梁,高中數學又是初中數學的拔高。因此,小學數學就更受到家長們的重視。總覺得數學應該從小打好基礎。在小學期間,發展道德品質和了解法治生活是極為重要的。但是,不能壓抑小小孩子們的天性,因此,課堂三分鐘活動實踐就顯得極為重要。要求小孩子們在學習基礎理論以外,更應該具備的良好的活動實踐能力,從而,養成了適應個人全面發展需要和社會需求的必備品格。孩子還在懵懂時期,就給予正確的活動實踐的能力,這不僅僅是家長的責任,也是老師的義務。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三分鐘;活動實踐
小學是一個孩子的基礎,俗話說:三歲看到老。如果,可以在小學的時候打下堅實的活動實踐能力的基礎,這對未來發展也是很重要的。同樣,活動實踐的能力是未來工作的引領的風向標。孩子還在懵懂時期,就給予正確的活動實踐,這不僅僅是家長的責任,也是老師的義務。但是,孩子們面對枯燥的數學理論知識是極為抗拒的。如何將小學數學課堂三分鐘活動實踐融入進去就顯得極為重要。在小學時期,可以說是孩子們學習生涯的起跑線。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孩子都會有逆反的心理。但,小學時期的優勢就是最為容易引導其深入活動實踐。同時,孩子們的積極性也是最高的。在平時的課堂上,老師并不是一味的向孩子們灌輸單調的有關數學的知識點,還是要給孩子們留下一部分可以單獨思考的時間,在學習中留下思考,在思考中留下深刻的道理。
1 小學數學課堂三分鐘活動實踐的意義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經常練習把知識乘以體驗和感受,才能優化孩子的文明行為。”將課堂三分鐘活動實踐融入在小學數學中,讓孩子們既在閱讀中學習,又能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小學時期,可以說是孩子們學習生涯的起跑線。所有的家長在小學的時期就可以深刻的意識到數學的重要性,并學會去強迫孩子學習,例如,奧數一類的課程。在上小學時期,孩子們還小,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孩子都會有逆反的心理。在平時的課堂上,老師并不是一味的向孩子們灌輸單調的知識點,還是要給孩子們留下一部分可以單獨思考的時間,當然,還可以讓孩子們簡單的寫一些自己的想法。在學習中留下思考,在思考中留下深刻的道理。
2 小學數學課堂三分鐘活動實踐探討
2.1 意識到傳統數學教學中作業設計的問題
數學學科長久以來受到重視,因此數學的作業量也是長久以來占各個學科的最大份額。于此同時,市面上關于各種數學練習冊非常多。也導致有許多的老師為了可以偷懶而選擇題海戰術,選擇用學習數量取勝,讓小孩子們們在考試的時候,課堂三分鐘活動實際就極為重要。對于許多孩子來說,他們需要一定的時間去理解,去消化。因此,課堂三分鐘活動就成為孩子們心中的“天堂”。孩子們也會極為的期待這三分鐘的到來,因為他重要卻不難又可以把知識學到。
例如,在之前我就遇到過此類現象。有一次,老師出的期中試卷非常的難,但這些都不是老師自己出的題,而是盜取的練習冊中的試題。這就導致做過此練習冊的小孩子們可以把較難的試題很好的做出來。而不是通過自己動腦的結果,只是單純的記住了答題步驟。
2.2 將三分鐘活動實踐從實際出發,運用到課堂之中
小小孩子們們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都是在需要挖掘的時候,所以,老師的指導和教育還有引領就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而對于剛剛上小學的孩子們來說,更喜歡的是學與玩的相結合,這種時候就要提倡個性化的學習方式。老師需要在整節課上課之前做一點小事情,來吸引孩子們對整節課的期盼與期望,這個時候,課堂上三分鐘活動時間就會顯得極為重要。
例如說,在上課前將孩子們進行分組,在課堂上進行三分鐘活動搶答環節。可以提問上一節課的知識或者這節課的新知識,進行搶答方式來調動整堂課的上課氛圍,讓孩子們都活躍起來。這樣可以更好的,使孩子們想要積極地去思考,去動腦。
2.3 課堂三分鐘活動實踐培養的目的
在滿足小孩子們基本學習需求的條件下,將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到最高,激發小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對數學學科重要性的認知和好奇心。為高中數學打下結實的基礎,也同時為以后走上社會打上堅實的基礎,一個人的觀察力會成為以后在工作上最為重要的關鍵點。敏銳的觀察力會成為成功路上奠基石,作為大人必須重視這個階段,為孩子們營造最適合他們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
3 結語
小學階段奠基著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對小孩子們的學習生涯,包括人生過程都是十分重要的。小學階段的培養更是為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樹立一個正確的學習習慣的奠基石。畢竟,小學階段養成的學習習慣會讓上了初中或者高中的孩子們輕松許多。敢于改變現有教學模式中不利于當前教育形式的部分,僅僅從三分鐘做起。而通過活動實踐的培養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學數學學科的課堂效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給小孩子們和家庭,教育事業發展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參考文獻:
[1] 張淑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小孩子們科學方法、能力的培養[J].四川教育學院報,203(12).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