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網絡化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我國高職院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戰。文章結合高職網絡思想教育工作開展的現狀,提出如何創新高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切實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推進高職院校良好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網絡思政教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6-000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004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普及運用,使高職院校的學生群體上網人數呈現出逐年遞增趨勢,這一情況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國高職院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大環境,不僅給網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機遇,同時也使得高職院校思政教師面臨工作開展新挑戰[1]。如何基于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重視高職院校網絡思政教育工作,是目前身為思政教育工作者所必須思考并努力解決的關鍵問題。
通過對當地高職院校開展高職網絡思政教育工作的調查,我發現主要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2]。
其一,多數高職院校均缺乏具備較高職業素養及專業網絡思政教育經驗的師資團隊。在開展高職網絡思政教育工作中,由于部分教師并未形成良好的思想認知,且缺乏對網絡規制的認識度,同時還缺乏道德知識,并不具備較強的政治敏感度,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較為遲緩,無法掌握新時期網絡思政教育的工作本質,僅僅憑借自己的舊觀念及教育經驗,必然無法提高教育效果。
其二,高職學生的網絡思政教育載體過于單一陳舊,多數高職網站作為開展網絡思政教育的工作載體枯燥乏味,無法吸引學生參與其中的興趣,從而難以接受全面教育。再加上諸多高職院校并未設置思政教育專欄,僅僅敷衍了事地上傳一些黨的政策方針及實事政治內容,與學生之間缺乏交互回饋。
其三,缺乏制度保障。由于目前的高職學生受信息化社會影響,思想多變,所以高職的思政教育長效機制就顯得尤為關鍵。制度保障作為促進高職學生網絡思政教育制度化的主要手段,但是目前高職院校過多地停留于書面規范層面,缺乏全面的執行力,導致網絡制度建設滯后。
(一)積極引導高職學生正確認識利用網絡
網絡在給人們生活、工作、學習帶來諸多便捷的同時,也作為一把“雙刃劍”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維理念,傳播著一些負面信息及不良觀點,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高職院校學生還尚未深入社會,思想理念也尚未成熟,并不具備較強的是非判斷能力[3]。所以,高職院校的班級導師以及輔導員,可以對大學生進行思想觀念層面的正確引導,讓學生能夠形成對網絡的正確認知。強化教育,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網絡平臺思想滲透這一問題。通過切實保障網絡文明行為規范建設,積極引導大學生遵守網絡道德,從而積極構建健康、文明、有序且干凈的網絡環境。
(二)建設高素質網絡思政教育師資團隊
高職網絡思政教育師資團隊的整體水平直接影響教育最終成效的好壞,所以教師的能力至關重要。由于網絡環境具備明顯的特殊性,因此高職網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工作者不僅需要具備極高的政治素養水平,還需要具備與時俱進的知識能力以及思想素質。除此之外,還需要具備開展網絡思政教育工作所需的網絡信息素養及相關知識能力。包括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較強的網絡語言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所以,通過培訓有關人員,如網絡聯絡員、網絡研究員及評論員,從而提升高職網絡思政教育教師團隊的整體水平,保證教育工作取得預期成效。
(三)豐富高職學生思政教育載體
針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群體展開網絡思政教育,僅僅停留于網站教育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目前網絡載體十分豐富多樣,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活中。因此,高職網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逐步豐富開展教育工作的載體,從而落實開展高職思政教育工作的目的。譬如,開設網絡思政教育微博,輔導員也可以通過發起熱門微博話題、開通微博以及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參與到學生的生活、學習以及娛樂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實現思政教育目的。還可以運用通訊軟件微信或是QQ等,構建聊天交流群,確保網絡思政教育工作更加高效、直接且便捷地開展。高職思政教育工作者與學生之間實現了充分的互動溝通,也便于及時掌握高職學生的網絡思想動態。
(四)加強網絡管理規范制度
在開展高職網絡思政教育工作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守相關法制規定,借助校園網展開管理工作,學校有關部門還需要制訂針對性的網絡教育管理規章機制,對高職院校學生的上網行為及網絡平臺使用情況進行明確規定,以此確保學生能夠養成健康上網的良好習慣。還可以構建防火墻,預防不良信息的傳播,以免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及時引導正向的輿論導向,避免負面輿論腐蝕學生的思想。
總而言之,要重視創新高職網絡思政教育的工作新途徑,指導學生合理利用網絡平臺,培養其對媒介的正確認知及批判能力,真正促進高職學生的良好健康成長,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喬智.淺談網絡對五年制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84.
[2]崔蕾.高職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探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108.
[3]劉雙.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19):47.[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劉超(1979.1— ),男,漢族,河北廊坊人,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