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瑋
【摘 要】新課程提出,學習目標應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課堂設計應由“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得到“經歷、體驗”。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進行開放式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
【關鍵詞】主動參與;興趣;數學學習;自主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我們教育改革的宗旨,而學生自身的發展很大程度取決于學生的參與意識及其能力的培養。經過幾年探索,現就如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及其能力的培養,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首先,如何促進學習的主動參與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得依靠興趣,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動力源泉,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身就是向成功邁出的堅實的第一步。教學實踐證明:個人對學習形成濃厚的興趣,就會把獲取新知識作為自己的精神需求。可見,濃厚的興趣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前提,也是學習中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只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重視挖掘教材蘊含的豐富的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靈活新穎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愉悅的教學情境,順應學生的認識規律,充分發揮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就會感到學習數學好比進入樂園一樣充滿樂趣。因此,可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進入想學、愛學、樂學的最佳境界。
其次,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是保障,教學中我們應努力提供活動的條件。現代教育主張:“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因此,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主客體互動的橋梁,是認知發展的推動力。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因此,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口、眼、手、腦等多種感覺器官參與活動,在活動中真正體驗新知識、發展數學思維能力。例如:我在教“三角形的認識”時,要求學生把三根小木條用釘子釘好。借助釘來認識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再用手扯動它,體現三角形不易變形,具有穩定性,學生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使用交流等活動,理解了三角形的定義,領會了三角形的特性。這樣不僅改善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同時獲取了積極的體驗,更加激勵他們進一步學習科學。
再者,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是關鍵。達爾文曾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我們都知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在教學中要改變那種重教法、輕學法的狀況。加強學法指導,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科學高效地學習。
學會觀察。觀察是學生認識事物,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數學學習必須要重視做到有明確的目標,按一定的順序,把觀察與思維、想象結合起來,通過比較提高觀察的效果。
學會思考。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標志是學會如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因此,教學中要以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為主線,要求學生邊看邊想、邊聽邊想、邊做邊想,逐步有根據、有條理的思考問題,并敢于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
學會歸納。學會總結歸納的目的在于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學時,教師要組織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根據等活動,使他們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反思學習過程探索出規律,歸納學習和思考的方法。
加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其過程中應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尊重學生的個性在學習活動中應給予他們學習自主學習、自主選擇、自我發展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活動中獲得一種馳聘的學習狀態,可以隨意按照自己的意志、興趣活動。因此,我們必須解放思想,創設適應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自主學習環境。
為學生創設自主活動的空間,在學習過程中,要給學生創設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凡是學生能自己說的就讓他自己說,凡是學生能自己動手操作的就讓他們動手操作,凡是學生能總結歸納的就過多引導,讓學生最大限度地進行自主參與學習,使他們在參與學習活動中親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悅。
給學生足夠自主活動的時間。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克服提出問題后急于讓學生回答,生怕學生不懂,過多地切碎問題,讓學生一問一答的模式,我們應留足學生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的時間,激發他們自我參與的意識,促進他們自主探索,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滁州市全椒縣逸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