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李飛
摘 要:天津地方音樂是中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一個實用的、內容豐富的天津地方音樂資源平臺,對保存、傳承與研究天津地方音樂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互聯網對天津地方音樂傳播的促進作用,提出了天津地方音樂資源平臺建設方案,在平臺建設內容、開發設計、運行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天津地方音樂;資源平臺
1 互聯網對天津地方音樂傳播的促進作用
地方音樂是中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歌、曲藝、戲曲、歌舞、器樂的研究與傳承,關系到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近年來,民間地方音樂作為我國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其的研究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政府、學術界乃至民眾都對其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認識。天津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建城600年來,天津人文薈萃,是我國北方戲曲、曲藝的重鎮。除此之外,天津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生活中也蘊涵了大量的民間音樂活動,如法鼓、大樂、吹歌等。加強民間交流、擴大受眾、重視學術與普及的結合是民間音樂研究的新方向,也是保護我國這一珍貴文化遺產的重要手段。各個學術機構競相研究民間音樂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問題,如何保護和推廣這些鮮活的民間音樂品種,培養廣泛的群眾基礎,使古老的藝術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生存好、發展好,成為了擺在眾多學者面前的重要課題。以往閉門造車、只關注自身學術高度、不注重普及的單純象牙塔式的研究已經不合時宜,或者說是已經不能滿足時代對研究者的要求。
綜上所述,“普及”“大眾”這兩個關鍵詞成為了研究的新趨勢,而網絡作為大眾傳媒的新軍正對應了這一發展趨勢,隨著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的廣泛運用,網絡傳播已成為當下音樂傳播的全新形式。“互聯網+”背景下,信息的傳播方式日益數字化、移動化、網絡化,通過互聯網,實現了資源共享和信息的交換,大大加快了信息的傳遞,使各種資源得以共享。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促進天津地方音樂文化的傳播,可以使天津地方音樂的研究和保護得到極大的發展,有利于我們將天津的民間音樂藝術傳承保護、發揚光大。
2 建設天津地方音樂資源平臺的意義
根據前期調研結果顯示,教師在做有關中國傳統曲藝方面的研究和教學時,需要參考大量的原始音頻資料,對各個時期、各個流派的多種地方音樂做出仔細的分析與研究。但是這種音頻資料常常難以獲得,教師掌握的這類資源較為零散、缺乏規模、不成系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缺少相關的經驗和渠道,難以獲得老師提供資料以外的資源,要獲得老唱片這樣擁有史料價值的珍貴音頻資料更是困難。為了保證教學科研和專業學習所需的音樂特色資源,一個系統的、全面的、重點面向教學科研的天津地方音樂資源平臺的建立就顯得格外重要。其作用,一是可以把珍貴的老唱片資源提供給更多的人交流使用,解決了流通與保護的矛盾;二是可以減少教師耗費在搜集積累研究資料上的精力;三是鼓勵了開放交流的研究風氣,避免了資料的壟斷,打破學術壁壘;四是為學生的自學和欣賞提供一個便利、開放的平臺,使他們在課堂外也能獲得珍貴的音樂資源;五是擴大傳統音樂的普及范圍,通過網絡這一開放的平臺,使更多的人接觸并愛上它。
3 天津地方音樂資源平臺的構建模式
3.1 特色資源的收集
相關資源的收集是平臺建設的基礎,決定了項目后續工作的開展。得益于天津音樂學院的音樂專業背景,圖書館收藏有35000多張老唱片,老唱片中保存有數十種天津地方音樂類型的精彩錄音,這些都是研究天津乃至北方地區音樂文化的重要資料。同時,可以通過網絡搜索,整合相關資料,將有用的資源條理化,錄入信息服務平臺。
3.2 資源的整理和數字化
收集相關資源后,還需要進行相應的技術處理和整理工作。天津音樂學院擁有專業的老唱片清洗設備、音頻轉化設備和音頻處理軟件,可用于采錄和轉化老唱片的原始聲音,按照數據庫的統一標準進行技術處理。應確定音樂資源在數字化加工、描述、組織、互操作等方面的各項規范和標準,為更好地實現資源的網絡共享做準備。
3.3 資源平臺的搭建與設計
天津地方音樂資源平臺的設計奉行了標準化、適用性、共享性、安全性、可靠性相結合的統一的技術標準。平臺開發基于J2EE平臺,主體代碼采用Java編程語言和服務器端Java技術開發。平臺管理后臺采用B/S模式的技術架構,通過統一的數據庫平臺,需要與外部系統進行數據交換時統一采用Web Service的方式。平臺前端瀏覽采用B/S架構,且支持多種瀏覽器,保證師生無須安裝任何軟件即可使用。
3.4 天津地方音樂資源平臺的運行與管理
(1)資源的更新。天津地方音樂資源平臺建成后,資源建設是一個長期性、持續性發展的過程。應通過建立資源平臺數據維護、更新的長效機制,逐步擴大資源采集范圍,查漏補缺,逐漸豐富天津地方音樂資源平臺的資源量,確保資源的更新和質量,保證平臺的服務水平,實現資源平臺的可持續發展。
(2)資源平臺的備份與恢復。為保證平臺內數據的安全,平臺具有自動備份功能,可進行完整數據備份和增量備份,自定義備份周期,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合理的備份機制。當平臺遭遇如計算機病毒、斷電、硬件/軟件故障或人為操作失誤情況導致出現數據丟失或數據篡改等安全隱患時,可以通過資源平臺的數據恢復功能,將平臺數據恢復至某一個指定時間節點,也可將早期備份包直接恢復至數據庫內,保證迅速恢復平臺的正常運行。
(3)資源平臺的運行監測。對平臺運行進行監測是保證資源平臺正常運行和安全的重要手段。通過對平臺的運行狀態、空間占用情況、用戶訪問情況、資源訪問情況等進行監測和分析,可以及時發現平臺運行問題,分析資源訪問率和用戶訪問習慣,進一步完善平臺。
(4)版權問題。平臺的建立主要以支持天津音樂學院內學術研究和教學為目的,目前僅在院內開放訪問,支持在線瀏覽的同時禁止下載,在今后也不會涉及商業用途。
4 結語
天津地方音樂資源平臺的建立對多門類、多時期、多品種的天津地方民間音樂做了分類歸納,在傳統收藏方式的基礎上,對視聽資料的存儲手段、傳播途徑進行了更多的探索和嘗試。通過互聯網建立資源平臺,突破了天津地方音樂資源傳播在時間與空間方面的限制,受眾面更廣。利用天津地方音樂數據資源平臺的信息化傳播和多媒體化宣傳,擴充了中國傳統音樂教學的方式,提高了音樂院校教學水平,推動了天津地方音樂文化遺產傳播手段的創新和數據資源的多渠道應用。
參考文獻:
[1] 趙毅.中原民間音樂文化資源及產業化研究[J].音樂創作,2014(11).
[2] 孫豪.數字化領域的中國傳統音樂資源元數據設計[J].民族藝術研究,2014(03).
[3] 王瑞.“互聯網+”時代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模式重構[J].黑河學院學報,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