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在不斷進步的同時,總是伴隨著各類突發事件,高校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自然也不能避免。大學生更是一個龐大而又特殊的群體,龐大在于在校大學生人數眾多,特殊在于,大學生大多是即將成年或是剛成年,個人意識較強,同時權利意識也顯著增強,這就導致大學生糾紛不斷,如何解決大學生糾紛也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通過大學生糾紛的主要類型及糾紛產生原因、大學生糾紛解決機制的途徑及現狀、大學生糾紛解決機制的不足及大學生糾紛解決的完善四個部分展開論述。
關鍵詞:糾紛機制;調節;解決
一、大學生糾紛的產生原因及主要類型
(一)按糾紛的主體劃分
按糾紛主體可以分為同學糾紛,師生糾紛,以及學校與學生間的糾紛。糾紛一般產生的原因也各有不同,同學糾紛是最為常見的大學生糾紛類型,日常生活中的戀愛、生活習慣的差異、各民族不同的民族信仰等都會引起糾紛;師生糾紛以及學校與學生間的糾紛產生的主要原因多在于管理與被管理間的矛盾。
(二)按糾紛的內容劃分
按糾紛內容可以分為生活糾紛和管理糾紛。這兩種類型的糾紛都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糾紛類型,生活糾紛主要是以學生間產生的糾紛為主;管理糾紛大多指向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校。由于大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不愿意受到傳統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桎梏,這就與高校傳統的管理方式相悖,兩者間的糾紛也就隨之產生。
(三)大學生解決糾紛的主要途徑及其現狀
(1)輔導員調解制度
輔導員是學生工作中的主力軍,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接觸最多也最為熟悉的人,因此輔導員既能對學生間發生沖突有一定的威懾和預防作用,更能在學生間、師生間發生沖突時及時化解。但是輔導員調節在實踐中也存在著不足。比如,輔導員工作本身就很繁雜,工作量大,要處理學生之間及學院的很多事情所以在遇到學生糾紛時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徹底解決問題。
(2)教育申訴制度
學生申訴制度是一項與學生聯系密切的權利救濟制度,也是學生與高校發生糾紛時的首要糾紛解決機制,當學生對于學校(院)給予的處分不服或是認為學校、教師沒有保障他們的合法權利時就可以選擇依法向有關部門提出訴求,請求再次處理的制度。
學生申訴制度主要優點是解決問題的范圍較廣,存在的不足。主要是不完善以及各項規范很抽象,且學生提出申訴時受理機關不明確,找到受理機關也不能及時給出申訴后的結果。
(3)教育行政訴訟制度
教育行政訴訟也是一種大學生與高校發生糾紛時維護其合法權益的一種救濟方式,但由于我國對于大學生的法律關系并沒有明確的定性,導致了發生糾紛時是適用民事訴訟還是行政訴訟的不明確性,同時,現行的法律將教育糾紛排除在了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之外,由此導致在實踐中產生了一種司法不宜干涉學校內部行為的后果。
由上可以發現,雖然大學生糾紛的解決途徑較多,但事實上都沒有起到很好的解決糾紛的效果,同時糾紛解決機制也存在著諸多不足。
二、大學生糾紛解決的不足
(一)隨意性
在解決大學生糾紛時無論是采取哪種解決方式,都存在著這一問題,隨意性主要表現在沒有對糾紛有正確的認識、定性,且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嚴肅性,以至于在解決糾紛時多以主觀定斷,缺乏一定的法律依據。因此,當學校的規章制度與法律法規相抵觸時,首要選擇的是維護學校規章制度的威嚴性。
(二)非徹底性
糾紛解決中的另一大不足在于糾紛解決的非徹底性。首先表現為在解決學生間糾紛時僅從表面加以調節,處理時多采取息事寧人的態度,因此糾紛極易復發甚至于發酵惡化;對于師生間的矛盾大多是將老師置于弱勢地位,師生發生糾紛時多以訓誡學生等方式來處理,致使學生多有抵觸情緒;對于學生與高校間的矛盾,學校一般主動將自身置于大家長地位,與學生地位的不平等極易導致學生過激情緒,無法平等處理糾紛。
(三)低效率性
糾紛調節的低效率性主要體現在由于沒有確定的糾紛解決機構且糾紛解決機構設置的非專業性、臨時性造成的信息的滯后性,當出現糾紛時,無法及時進行調節,同時由于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網絡的發達性會使得糾紛容易迅速發酵和擴大,造成惡劣影響,因此當出現糾紛時必須及時、迅速、高校的解決。
(四)缺乏技巧性
糾紛的解決工作多由輔導員來完成,輔導員無論是從保證大學生健康成長方面還是從維護高校和諧穩定方面都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也正是因為輔導員肩負著雙重重擔,以至于輔導員在調解糾紛時主要以和平解決方式為主,由此導致學生對于調解結果的不滿,同時由于輔導員多沒有接受調解技能的培訓,導致在調解工作中缺乏技巧性,使得矛盾得不到更好解決甚至出現加劇矛盾的情況。
(五)缺乏針對性
對于大學生糾紛的調解機制的主要方式就是輔導員、班主任、院系領導等進行思想教育或是協調,對于糾紛的解決缺乏針對性,由于大學生糾紛類型多樣,上述方式對于解決學生間的糾紛以及師生間的糾紛還能達到較好的調解效果,但同時導致學生與高校間糾紛解決出現空缺,這種調解的方式對于學生與高校間發生的糾紛基本上達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對糾紛缺乏針對性導致了糾紛解決機制的空缺,部分糾紛得不到解決。
三、大學生糾紛解決的完善
(一)建構以非訴訟的校園糾紛多元糾紛解決機制
(1)設立各種反映平臺。該措施主要可以在學校與學生間建立更多溝通渠道,對于管理中的矛盾可以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建立良好的事前預防機制,而不僅僅是時候的解決措施,將糾紛扼殺于搖籃中,從而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
(2)建立完善學生自治平臺。學生自治組織有利于學生間糾紛的解決,對于學生間的交流、師生間的溝通、學生于學校的協調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發揮學生自治組織的積極作用對于糾紛的解決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學生自治組織能避免信息的滯后性帶來的糾紛發酵,同時也能為輔導員的工作進行分擔,從而使得糾紛能得到更徹底的解決。
(二)完善訴訟制的糾紛解決機制
訴訟制的大學生糾紛解決機制主要針對學生與高校間的糾紛,但由于學生法律意識的淡薄以及缺乏了解的途徑,導致采取法律手段解決糾紛的少之又少,因此應當在校園內建立起學生對此種糾紛解決方式的意識,主要可以依靠法學院成立咨詢平臺,為學生普及相關方面知識,同時法學院師生可組織相關機構提供法律援助。
(三)教育調解制度
在“大調解”趨勢日益明朗的大背景下,順勢而為才是最為明智的選擇,若能在最大限度內的發揮出調解的益處,大學生糾紛的解決則會有效率且有質量的得以解決。此種制度綜合了兩者的優點,是一種“折中”的糾紛解決機制,既可以讓調解的效率性發揮出來,也能將訴訟的強制力表現出來。此制度具體來看就是在學校建立調解委員會,當發生糾紛時,調解委員會則會扮演法官的角色,如果能夠進行和解則會達成和解協議,且需要進行審查和備案,而且這種協議具有強制執行力,一方拒絕履行對方當事人可以直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從而不需要通過訴訟的方式解決糾紛。
參考文獻
[1] 人民調解進高校及其改造——解決高校大學生間糾紛的視角[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9).
[2] 論大學生公民素質的提升[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2).
[3] 王慧.美國高校節分解決機制及相關的其實——以普林斯頓大學為例[M].江蘇高教,2014.
[4] 現代遠程教育學生權利救濟制度分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10).
[5] 劉志剛.立法缺位狀態下公立高校糾紛解決的路徑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2.
[6] 郝勛.我國大學生與就讀高校之間的糾紛及其解決機制研究[D].上海大學,2015.
[7] 陳慰星,鐘偉麗.高校糾紛解決機制的范式、校色及其規范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1.
基金項目:文章為多民族高校學生糾紛解決機制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YCX19055.
作者簡介:郭帥(1992.07- ),男,遼寧撫順人,北方民族大學,2017級碩士,研究方向:民族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