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 王慧
摘 要:教育是什么——是教育工作者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和適當的教學知識再通過正確的教學方法以幫助被教育者的成長。從1978年恢復高考到如今,已經走過了40多年,中國的教育事業發展取得的成就眾所周知。從九年義務教育到職業技術教育再到高等教育,都已經不同程度的影響著社會的前行,在新時代環境下,高等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的跨界融合勢不可擋。
關鍵詞:教育事業;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跨界融合
新時代環境下,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邁向普遍化、常態化及大眾化,大學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高不可攀,大學生已經不再是天之驕子。反觀我們的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情況卻不容樂觀,如今的技術教育狀態已經逐漸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受過職業技術教育的人的各方面素質和勞動技能,今天已經難以滿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人才需要。那么,該如何改革以適應社會需求呢?
一、職業技術教育改革的原因
(一)理念的變革
在過去舊的教育方針中提出:教育必須是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目標是為了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十六大的報告卻對我國當前的教育方針有了新的發展,首次加入“為人民服務”這樣的要求,明確了人民利益是一切的出發點的憲法準則。[1]更著重指出,我國的教育不單單只是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更要求進一步與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情況相結合,表明了要求教育的對象必須提高自己適應時代的要求。
在過去,人們一直認為接受職業技術教育是無用的、是耽誤孩子青春的,唯有正正經經的考上大學將來才有出路,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一直沒有得到大家的關注[2]。近些年來,情況卻發生轉變,“加強現代職業技術教育”連續多年被寫如政府工作報告之中。人們的思維觀念也隨之發生改變,職業技術教育重獲新生。
(二)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力質量需提高
中國目前有接近14億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數量的第一大國,中國能夠在經歷了列強入侵、百年屈辱以及十年內戰和探索時期的各種挫折后,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里迅速發展,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這樣的發展速度可以說離不開中國的人口紅利。但是,目前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的初始階段,生育率也在逐步下滑,人口紅利逐年消失,但是經濟全球化以及西方某些國家的虎視眈眈卻不會容許我們慢下發展的腳步。那么,提高人口素質,從數量型優勢轉變成為質量型優勢的趨勢就成為必然。
(三)經濟轉型升級,產業結構優化,落后產能逐漸被淘汰
在過去,中國缺乏資本和高科技,因此高度強調“引進來”,準入門檻較低。因為勞動力和原材料的廉價,吸引了大批的外國低端產業駐扎在此,大量的外資服裝廠和電子裝配廠大量在浙江廣東等地方落戶。像富士康和浙江溫州皮革廠這種企業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除此之外,還有像重污染、高耗能的煤礦公司、鋼鐵集團等等都是某些地方GDP增長的一把利器。大多數農村的青少年初中畢業,成績不好,沒有上高中的都會流入這些地方。他們都覺得上技校接受職業技術教育沒有任何用處,又不能賺錢還浪費時間,不如去能見到真金白銀的工廠出賣勞動力。于是乎,這樣一批還不能正確判斷是非,還沒形成健全人格的青少年就這樣進入花花大世界變成“社會人”。但是,近幾年國家提出必須進行經濟轉型,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因為當前的我國經濟結構的已經阻礙了我國的經濟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它是不合理的,不健康的。2015年,國家重點整頓了煤鋼重污染企業,同時請出去了許多外資的廉價工廠。于是,我們的國家出現了許多下崗的煤礦鋼鐵企業工人,這些人最后都由職業技術學校接納進行技能培訓,可見職業技術教育對國家的發展多么重要。在未來,許多的人類勞動都將會被機器所取代,那么那些工廠的流水線上的青少年們何去何從?接受職業技術教育,掌握一門技術才是長久之計。
二、為何要讓高等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跨界生成
(一)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變成大眾化、普及化教育
1978年第一年恢復高考,610萬考生,最后錄取才40.2萬人,1998年錄取考生102萬人。1999年,首次開始大規模的全國高校擴招開始,最后也才招了160萬人,那時候的大學生就是天之驕子,社會精英。然而去年201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820多萬人,最難就業季在不斷刷新紀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2019預計從48.1%越過50%的大關,高等教育跌落神壇,不再是高不可攀。國考、省考招聘崗位還在減少,太多大學畢業生處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業狀態。
(二)職業技術教育人群占比太少,國家需求卻大
2018年的教育部最新的調查顯示,目前全國共計2663所高校,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有1418所,全國普通??普械?68.83萬學生,占比普通本??迫藬档?6.63%,我國專科在校的學生有1133.70萬,占本科??平逃谛H藬档?0.05%。換句話來說,我國的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數量上是份額很大,可惜招到的學生人數和在校生的人數都遠遠低于大學生群體。反觀,我們的社會缺口卻很大,我國現在有太多的企業需要技術型人才,像會計、護士、幼師等等行業都需要大批人才[3]。其實,有的時候我們也會看到極端個例,之前就有報道過學生從哈爾濱工程大學畢業未能就業,最后選擇回爐重造去接受職業技術教育學電焊而就業。
(三)新型工業化的需要新型人才
當前,我國要建設新型工業化國家,淘汰落后的產能。我們的產業需要更加的環保,節能,污染小,效益更高,人員成本更低[4]。這樣一來 ,我國的日后的發展就需要一批高、精、尖的人才,他們的知識儲備和技能素養必須能夠適應新環境下的企業運作。既要有實踐的技能,又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很顯然,目前我們的職業技術教育沒有做到這個狀態,很多的技術教育培訓依舊是單一的、落后的,我們離得還很遙遠。而高等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的跨界合作則是一道很好的橋梁,完美的結合二者的優勢,充分發揮各方特點。國內目前做得比較好的示范就是2018年7月,我國的最高學府北京大學與曹妃甸職業技術學院的合作,曹妃甸職業技術學院在該實驗過程中充積極展現自身特長,與北京大學共同共組研究課題團隊,雙方就“慢性病患者健康狀況堅持與智能管理系統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進行合作。這樣一來,一邊是通過共組可以讓隊伍的科研水平有個整體的提升,科研項目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另一邊也給高職的同學們更好的科研平臺,拓寬了眼界,更能使北京大學的科技成果得以轉變成現實效益,促進雙方共同發展。同時,這也一種高質量的資源置換,最高學府支援地方的發展。
三、國外的職業技術教育與高等教育的融合——技術本科
上世紀的60年代末,美國、日本、德國、印度等國家開始嘗試本科的技術教育,并且都取得不錯的成績為國家的發展作出極大的貢獻。比如說,“花園之州”維多利亞州,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城市,是全球生物技術和多媒體的重要基地,是集時尚、閑情、優雅的于一體的國際化大都市,它的發達就舉世矚目,這其中離不開它獨特教育體系。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州的教育體系主要為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兩部分組成。在維多利亞州一共有九所知名的大學以及14所公立的TAFE學院,也就是中國所說的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在此之外,還存在4所TAFE(職業教育學院)是屬于那些大學的內部構成,其頂尖的教學資源和科研水準也使其名揚世界。維多利亞州在公立的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之外,還有私立性質的職業技術教育機構,但無關公立私立是都要滿足學校嚴格的標準和苛刻的要求才能允許學生畢業。
四、結語
當前,我國的職業教育體系已經滿足不了我國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必須改變過去那種簡單一元的體制,探尋高等教育體系與職業教育的跨界結合是將來發展的必然方向。但是這探尋的道路尚且遙遠,在向國外借鑒的同時也要考慮本國國情,貼合實際,這樣才能成功。
參考文獻
[1] 聶強.跨界與融合:基于職業素養教育的高職課程建構研究[D].西南大學,2017.
[2] 李賢彬.論高職本科教育內涵與人才培養目標[J].職教論壇,2015(34):37-42.
[3] 馬燕.我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研究[D].天津大學,2015.
[4] 夏建國,張越,史銘之.技術本科教育:高等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的“跨界”生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5):108-112.
基金項目:文章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級教改,基于命題討論亞案例教學法的綠色化學與化工導論雙語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成果,廳局級,項目編號:JY-B201819。
作者簡介:陳坤(1982.12- ),男,漢族,四川內江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重質油、新能源與碳材料方面的課程教學和科學研究;王慧(1987.02- ),女,漢族,山東青島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傳播與策劃等方面的課程教學和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