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凱蘭
摘 要: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進取的動力,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也對世界文明的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大學生尤其是大學生黨員是當今社會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更應該對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不斷宣傳,將其融入到黨建工作當中,從而成為積極弘揚傳統文化的先鋒。在日益復雜的國際、國內局勢之下,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充分融入大學生的黨建工作當中,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挑戰。文章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了概述,簡要闡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期大學生黨建工作結合的意義,分析了當前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困境;最后提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黨建工作當中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時期;大學生黨建工作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被稱作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五千年優秀文明的長期積淀,小到琴棋書畫等藝術門類大到保家衛國的民族情懷,其涵蓋面是相當廣泛的。在中國的發展過程當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誠待人的思想理念以及人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先進理念,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精神財富,成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期大學生黨建工作結合的重要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與大學生思想進步的必然要求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當今的時代特征不是格格不入的,相反現代社會文明的健康發展植根于國古老而悠久的傳統文化。新中國成立我們確立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我們講要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些與發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相輔相成。馬克思主義要在思想和情感上為大學生黨員所接受,必須植根于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之中,用中國的語言去解讀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充分體現了華夏人民幾千年來優秀的文化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只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期大學生黨建工作相結合才能快速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覺悟。
(二)提升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和文化自信
小到琴棋書畫等藝術門類大到保家衛國的民族情懷,充分利用中華民族的傳統優秀文化深入到大學生的黨建工作當中,將我國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進行良好的融合,能夠從不同層面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隨著外國文化的入侵,崇洋媚外之風盛行,現代青年尤其是大學生黨員要保持文化自信,“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因此重新樹立文化自信要以中華民族的傳統優秀文化為基石,結合大學生黨建工作深入年輕黨員。
(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取向
黨的十八大報告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分別從國家價值目標、社會價值取向和公民價值準則三個層面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的背后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價值理念和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道德理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常講“天下為公”、“仁者愛人”、“民惟邦本”等小到處世大到治國無一不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凝練的中國智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黨建工作結合,引導大學生利用傳統文化中所塑造的精神來嚴格要求自己,促使他們自覺地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
三、當前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困境
(一)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目前大學開設的課程都是按照培養大綱來的,沒有特意將中國傳統文化與黨建相結合的課程,如馬克思主義概論等也是沒有老師會著重講中國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的結合,而很多學生接受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只是停留在課堂上,因此導致小部分大學生黨員和培養對象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和黨的理論教育沒有任何關系,更有小部分學生錯誤的認為傳統文化倡導的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種理想已經過時了。大學生黨員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了解較少,認同感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課堂中缺少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
高校在整個教育培養的過程中,教育培養方案基本上是圍繞專業課開展的,在黨員培養上沒有考慮到傳統文化對大學生黨員的重要意義。平時開展黨員培訓都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照本宣科,基本上都是圍繞黨的政治理論知識來進行,造成大學生黨員沒有將中國傳統文化與黨建相結合的意識。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得到學校組織部、黨校、學工團委等多方的大力支持,還要從培訓課程的構建、師資的選擇、培訓的形式和內容等制定具體方案,真正形成重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圍,提高中國傳統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教育培訓的手段和方法陳舊
目前各高校的黨建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比較單一,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基本方式還是定期開會、上課,雖然部分地區有軟件、網絡微課的形式但還不夠普遍。校園文化中傳統文化所占比重較低,氛圍營造不夠,缺乏吸引力。這些學習形式只能簡單的講授中國傳統文化或黨的思想方針,很難實現兩者的完美結合。未來要實現中國傳統文化與大學生黨建工作的融合還要多利用多媒體、網絡、微信等現代化的手段。
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期大學生黨建工作結合的具體措施
(一)加強黨校課程建設
黨課是對高校學生黨員和培養對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將傳統文化資源有效地融入黨課教學中,充分發揮傳統文化資源的教育作用,主動邀請校內外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名家進行授課,用傳統文化的精髓來詮釋共產黨的黨性原則,用中國語言的形式和風格去詮釋共產黨員的黨性修養。在日常教學中也要加強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比如在中國歷史、中國文學、中國藝術以及科技等,從而更進一步了解其中所蘊含的精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創新學習方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微課、慕課成為大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需要利用網絡系統,實現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教育和管理。學校可以建立黨員微信公眾號、黨建網以及各類 QQ 群建設內容豐富、生動活潑的傳統文化微課,大學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上網有選擇性地學習,增強學習的興趣。除此之外,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來實現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教育、信息發布鼓勵大學生在進行黨建工作的過程中進行討論、學習,增強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參與性和互動性,增強網絡黨校的吸引力和滲透力。
(三)加強社會實踐
除了依靠課堂教學、網絡學習來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黨建工作的結合,還要注重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使學生們在實踐中真正認識到一名共產黨員所擔負的責任和義務,做到思想和行動上都要真正入黨。在校園里,可以利用活動來進行傳統文化的宣傳,比如校園文化藝術節、黨團組織活動等,還可以舉辦校外活動,如寒暑假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各類型的文化博物館等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力量,中華民族的精神。除了參觀活動還可以舉辦實踐活動,如到福利院做志愿者活動,到偏遠山區支教活動等,充分地發揮大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將優秀傳統文化充分融入到大學生的黨建工作中心當中。
(四)鼓勵閱讀經典
高校的黨建工作,需要以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源泉,而主要內容根植于我們的經典文學作品之中。雖然歷史上出現過幾次批判傳統的熱潮但都有失偏頗,隨著成長我們懂得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于傳統文化當中具有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觀念和思想進行有效的剔除,對其中有利于國家民族發展,符合當下社會發展的文化進行發揚。閱讀經典著作是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有效路徑,是培養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有效途徑。高校可以開展閱讀經典有獎競猜等活動,帶學生領悟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的現實意義,讓大學生黨員樹立文化自覺和自信,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五、結語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繁衍至今的精神動力,深入每一個中華兒女的骨髓,對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都至關重要。大學生黨員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起著先鋒模范的帶頭作用,有責任和義務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黨建工作是堅定大學生黨員的政治信念,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要不斷探索有效的實施路徑,培養優秀大學生黨員。
參考文獻
[1] 蔣海軍.網絡時代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5):86-87.
[2] 郭繼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研究概述[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8,35(01):109-116.
[3] 朱堃.新時期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研究分析[J].現代交際,2018(24):161-163.
[4] 王琴.隱喻思維:語篇閱讀的核心運作機制[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7(02):33-36.
[5] 焦彥麗.新形勢下新疆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新疆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