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銀山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的立足之本,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故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育教學中便顯得尤為重要。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當下,小學數學課程也不能落于大部隊之后,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力求把學生培養成新一代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創新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052-02
創新是永恒的主題,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當今教育的重點,創新教育是教育發展的主旋律,創新思維已成為新課程改革中教與學的靈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前蘇聯科學家卡皮查認為:數學課是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最合適的學科之一。因為數學領域蘊含著豐富的創新教育素材,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基礎,是讓學生先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和提出問題,而其本質核心是讓孩子們能夠做到獨立思考,學會思考。
一、創設教學情境
創設教學情境是最常見的教學手段之一,這一教學手段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小學數學分數教學課堂中創設適宜的情境,營造適宜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中相互討論相互合作,深化學生對分數的具體感受。比如,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以根據數學實際情況,拿來一個蛋糕,創設一下情境。2個同學來分這個蛋糕,每個人能分到多少塊?如果將蛋糕平均分成8快,每一塊是多少分之一呢?并組織學生對此蛋糕進行分配,完成如下填空題。把一塊蛋糕分給2個人,那么就一人一半,也就是各拿二分之一,記作:( )。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 8份的話,每一分是它的八分之一,記作:( )。像這種類型的就叫做分數。這種表達形式的都是分數。通過設置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分數,認識分數,能夠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進而提高分數課堂教學效率。
二、巧用多媒體教學
最優化課堂就是教師和學生在花費最小的必要時間和精力下達到最好的效果。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化微觀為宏觀,化抽象為形象,化靜太為動態。在課前我將“物體”切分課件,以及相關的反饋練習等內容制成網頁,并使之形成完善的鏈接,在課堂上電影教學含有悠揚動聽的特殊韻味使學生感受真切,留下的視聽表象深刻,記憶持久性強。特別是利用學校配置的電子白板,學生可以親自動手體驗分數的表達,還可以隨時修正和完善,真正實現了師生互動,師生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
三、鼓勵動手參與,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傳統的教師講解,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學生對分數知識掌握不了,更別提創新素質的培養了,所以我們就得始終奉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以此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自主活動的質量。
四、創設發散思維的空間,激活創新思維
心理學家認為;“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能利用原來已有的經驗去發現新問題,或在已經掌握的知識基礎上突然領悟到一個新道理,或者對某個問題有自己的獨特的見解。由此產生新的思維,這些都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出的“創新”火花。由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利于發散思維的情景,放手讓學生去觀察思考,盡量讓學生多想,多說,多做,給學生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這樣才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五、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現在的小學生自尊心,自我意識強,不善于與人合作,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操作,讓學生在與同學的合作學習中體會到快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六、學會自主學習
從表面看,自主學習與創新有一定的距離,其實不然,這是因為當今世界知識總量的迅速擴張和更替周期的日益縮短。使學習的時間自然而然地從青少年延伸到了人的一生,使學習的場所由學校位移到了社會。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始終把握科學技術發展的脈搏,才能始終站在知識創新的前沿。學習的停止,也就標志著創新的終止。因此“學到老,用到老”更具時代意義,學會學習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人所必須具備的創新品質。最后,在教學中,還要加強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的培養。科學是實實在在的學問,這就需要嚴謹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渠道,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主要途徑,只要我們把握好創新素質的培養目標,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一定能培養出大批的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山丹.小學數學分數教學策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陶積文.小學分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