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祝
【摘要】新課程理念倡導下強調學生探究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實驗,既有利于培養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初中生物教師應注重探究性試驗的教學設計,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開展探究性實驗,以此調動學生動手實驗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本文根據目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現狀,針對探究性實驗教學提出了幾點優化策略,以期能夠促進初中生物探究實驗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初中生物 探究性實驗 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161-02
探究性實驗是學生對未知的實驗想象和結論,通過自主探究獲得實驗結果的一種實驗方法。探究性實驗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不僅能夠為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還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有利于學生學習生物效率的提升。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注重對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實驗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促進作用。基于此,對生物探究性實驗的研究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責任,以下是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提出的幾點優化策略。
一、初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相關概述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和推進以及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生物實驗教學越來越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關注。探究性實驗教學就是通過實驗操作過程,對實驗現象進行探究學習,并從實驗中獲得新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探究性實驗教學主要包括教學實驗展示和實際實驗操作兩方面,其中教學實驗展示是為了給學生演示正確的實驗操作步驟,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師可以根據實驗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親自對實驗進行操作探究,以便學生更好地了解與掌握生物知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二、初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精心準備,課堂探究
傳統的教學理念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實驗之前,教師通常會直接下載相關視頻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在這樣的實驗教學中,學生由于沒有親自動手參與,缺乏自主探究過程,因此對實驗結果沒有認同感,同時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也得不到培養。如今有部分教師在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時,甚至只講理論不開展實驗,枯燥的理論知識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為了轉變這一教學現狀,教師可以利用課下時間,對即將要開展的探究性實驗組織學生共同準備實驗,使學生在實驗準備過程中了解實驗探究的內容,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
例如,在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這一實驗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上網查閱鼠婦一些生活習性,在對鼠婦有了初步了解之后,然后組織學生一起尋找適合鼠婦生活的環境,小心捕捉一定數量的鼠婦,并且與學生共同準備好實驗器材,以便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實驗探究。在實驗探究過程中,適時地鼓勵學生相互交流,最后總結出實驗探究結論。再例如,在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實驗時,教材中要求學生利用顯微鏡對洋蔥表皮細胞進行觀察,而在實驗操作之前,需要學生認真閱讀實驗要求,明白如何正確使用顯微鏡。在實驗開展過程中,學生遇到問題可以及時向老師提出幫助,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實驗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通過開展這種實驗,既能夠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也能夠激發學生對實驗的探究興趣,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思考實驗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與大家一起探討,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解決各種問題。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也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初中生物探究實驗教學能夠有效驗證知識的真理性。我們都知道,知識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初中生物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教師可以將生活知識融入到探究實驗教學中,這樣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實驗原理。鑒于此,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探究性生物實驗應密切結合實際生活,聯系生活中的現象,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理解。
例如,在“探究植物呼吸作用”這一探究實驗中,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水果保鮮”的問題當作是實驗的條件,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日常生活經驗,設計一個對水果保鮮最好的方法。待放置一段時間之后,觀察大家所保鮮的水果之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鑒于此,學生會考慮到保鮮條件的溫度、濕度、空氣流通等因素對水果保鮮的影響,然后通過比較分析找到哪些因素會對水果保鮮產生影響,最后總結出,在什么樣的條件下能夠讓水果達到最理想的保險狀態。由此可見,在實驗教學法中有效運用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實驗中,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同時促進學生的主動思考,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開拓思維,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探索生物知識的重要方法,是學生認識與理解生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們知道,以往的生物實驗教學比較側重學生對探究結果的學習,往往忽視了在實驗過程中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實際上,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側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相應的探究實驗,以達到增強學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在探究實驗過程中,引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學生在思考的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科學思維,讓學生真正明白實驗結果的由來。因此,教師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應該為學生預留充足的探究空間,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在“空氣質量與健康”這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從PM2.5這一數據出發,首先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PM2.5的測試和收集實驗方案的設計,經過問題——論證——實施——總結等幾個重要步驟的操作,啟發學生對實驗的探究精神,逐漸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此外,筆者還結合現代社會比較關注的空氣污染問題,滲透了環保教育,同時也增強學生對環境的保護意識。
(四)延續實驗,課后探究
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實驗中,由于一些實驗所需的時間周期較長,單純地依靠課堂時間很難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因此,需要安排學生在課下繼續探究相應給的實驗。教師利用課下的時間不僅能補充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不足,還能夠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鞏固所學生物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對生物實驗的自主探究主動性。
例如,在探究“觀察種子發芽”這樣的實驗,需要較長的實驗時間,且在學校實驗室中,對于溫度的控制比較困難,如果將實驗延續到課后,讓學生將實驗場所轉移到家中,則可以在一定的時間段內,讓學生耐心參與實驗,同時,由于學生家中大多有冰箱,可以對溫度起到更好地控制,可見,某些生物實驗通過課下延續進行,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求及學生的學習情況,鼓勵學生在課后自主探究實驗,以達到鞏固生物基礎知識的目的,從而幫助學生了解生物知識,強化學生對實驗方法的掌握,從而使學生對生物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
總而言之,初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就是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通過探究性實驗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的探究過程,了解生物的本質,加深學生對生物實驗的認知。因此,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應注重實驗教學方案的設計,合理安排實驗,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同時讓學生對生物知識有更進一步的掌握,為學生日后更好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莉芳.議核心素養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18(33):50.
[2]顏艷.關于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簡要探討[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8(1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