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君
【摘要】本文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既從外因和內因兩個角度,闡述了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學為中心”,指出了在新型的翻轉課堂教學方式下教師應在:“學生課前自學、課堂疑難的處理、教學理念的轉變、情境的創設、教材的研讀”這5大方面有所作為,同時又結合作者的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操作策略。希望以教師、學習環境變化之外因,催化學生之內因,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愛學、樂學的學習能動性,逐步讓數學課堂教學朝著生態和諧的方向發展,從而不斷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學為中心 翻轉課堂 教學課堂 疑難教學 理念 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153-02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首先是由數學課程的實踐性特點決定的。學生要掌握數學思維,引導學生自學(學習任務單)、課堂疑難的處理、教學理念的轉變、情境的創設、教材的研讀五個方面談一些可行的操作方式。
一、設置學習任務單,培養自學探究精神
翻轉課堂也叫“顛倒課堂”,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特點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上課前教師布置相關的自學任務,讓學生在課前初步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精神。
二、學生自學“提”質疑,教師課堂“抓”疑難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思維是疑問和驚奇開始”。“疑”是驅使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一般來說,學生的思考動機都是從疑問激起的。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深受師生喜愛之時,本學校引進了良好、先進的學習環境,每位上課的學生都對應有一部平板進行學習,學生覺得學習方式新穎樂于投入學習。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需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可在平板提出質疑,高效率收集學生疑難。課堂上引導同學互相幫助回答對方的問題,學生講不到位的地方教師再“抓”疑難,啟發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組織學生討論疑難,讓學生發揮聰明才智,相互啟發,大家受益。不僅使學生印象深刻,經久不忘,而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比如,在教學《角的度量》時,我先讓學生自己預習,提出疑問,發現學生中普遍有這幾個疑惑: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有關嗎?怎樣測量角的大小?角的開口方向不同,測量的方向怎樣擺放量角器?翻轉課堂能讓學生真正投入,就能學到知識,學到本領。否則,何談“以學定教”、“學為中心”。那么,在翻轉課堂中,如何質疑,要對學生進行訓練?如三步法訓練。
1.教師提問題,學生來解答教師提出相互有關聯的問題鏈,學生首先自己閱讀教材,嘗試找出問題的答案,然后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統一對問題的認識,最后再由各個小組展示不同問題的答案。事實證明,這種方式在課堂上進行得最為順暢。
2.學生提問題,自己找答案每一名學生閱讀教材,記錄發現的問題,并把問題的答案整理出來。各學習小組交流討論,主要解決共性問題并梳理個性問題,剔除設問不科學的問題,通過討論確定認為最合理的問題。然后每個小組選派代表向全班展示成果。3.學生找問題,異組大PK為了提高問題的質量,還要適當開展小組間的競爭和合作。以小組為單位,通過閱讀和理解教材,找出隱含的問題,然后進行小組之間的相互問答。要求對每個問題進行三次追問,并且每個小組都可以參加追問。
三、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培養會學技能
(一)理清知識結構的聯系與區別,調動主動學習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闡明:“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基于以上理念,我從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關注學生的特點出發,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生活與數學的聯系,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活動和合作的有效組合,實踐探索的多樣性層次性、開放性,使學生始終保持盎然的情緒,在愉悅中生成新知識,得到新發展。比如,在教學《直線、射線、線段的認識》時,學生通過課前觀看微課,對直線、射線和線段的特征已有初步認識后,我設計了一個小組討論活動: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找出這三者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并將結果填入表中。這樣引導不但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引導學生追本溯源,捋順了知識脈絡,提升了數學素養。
(二)強化邏輯思辨,誘導正確認知數學
教師扎實的基本功首先凸顯在較強的邏輯思辨能力上,即能引導學生辯證地分析問題,要有一定的分析預見能力能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吸收知識。比如,在《數學廣角-合理安排》中,我設計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帶著問題小組討論,讓學生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自主設計方案,最后通過展示、比較、評價找出最優化方案。在這過程,我不斷地巡查,對有困難的小組給予適當地指引。我會在旁邊問:“在燒水的這8分鐘的時間里還可以干什么,是在旁邊等嗎,還是可以做其他的呢?”我接著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并總結:可以看到同時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時間就越少。我們把這種最快讓客人喝上茶的方法叫做合理安排,合理安排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筆者認為,翻轉課堂上多讓學生用思維導圖去解決問題,能強化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有效達到教學目的。
四、營造“愛學”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效率
荀子在《勸學》里說到,“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愛學是一種積極向上、飽含熱情的學習態度,也是驅動學生主動探索學習的重要因素。《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在創設具體情境時,教師必須基于學生的認知規律,要善于借助直觀可感的形象,幫助學生由具體到抽象;要兼顧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接受心理,讓學生喜歡上學習,不能反其道而行之。想要輕易做到這點,那么,先借助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資源(動畫、小視頻等),完成感性到理性的升華過程,進一步上好同學們喜愛的翻轉課堂。
五、借助教材研讀,“養”樂學精神
教師確定教學思路,既要考慮教師的“教法”,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學情與學法”,還得符合教學目標要求,遵循“教學要著力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的重要理念。研究教學目標,把握重難點,是確定教學思路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通過深入地反復研讀知識結構,才能把握知識的個性特點,拓剛務本,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才會有科學合理的教學思路,才能真正落實“學為中心”理念,促進學生“樂”學。比如《小數的讀法和寫法》,本節課我根據“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一理念,以學生參與活動為主線,創建新型的教學結構,努力構建探索性的和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在“學為中心”的教改背景下,我們要抓住機遇,培養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并會提出有建設性的問題的技能,慢慢提高學生學會質疑的能力,并利用翻轉課堂的優勢,互幫互助解決疑難的良好學習氛圍,不斷激發學生求知欲,養成不懂就問、懂就會用數學語言分享解題思路的良好學習習慣。那么,我們必須全力去培育、去呵護祖國的這些“嬌嫩的花朵”,讓它永遠綻放“生命和美”。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奕標.構建新一代互聯網自主學習模式的理論和方法[J].電化教育研究,2004 (8).
[3]馬偉豪.小學數學翻轉課堂的實踐和思考[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