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業林
【摘要】數學是初中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作為標配課程之一,數學能有效鍛煉學生群體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對初中學生今后的學習及生活意義重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農村中學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可有效引導學生自主投入到數學課程的學習之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成效。文章結合教學工作經驗,淺談如何培養農村初中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 自主學習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141-01
通而不達,舉一反三,是我國傳統的教育理念,在我國的教育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也要求教學工作者更新教學理念,以引導的方式將強制性的知識灌輸轉變為學生群體對課程知識的積極研究、探索和實踐。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學習能力更是一種科學、向上的學習品質。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對于數學學習大有裨益,同時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及三觀塑造也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一、農村中學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
從學校的角度來說,近年來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迅速,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水平提升的同時,農村中學的師資力量仍然有所欠缺,難以滿足現代教育的深層次、多維度需求。數學是高度嚴謹的邏輯學科,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數學更是一種“模式”科學。培養初中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強大的師資力量作為基礎支柱,因而增強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是前提首要,重中之重。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初中學生進入青春期,思維活躍,熱情洋溢。大部分初中學生反應敏捷,學習能力突出,但學生們也較為貪玩,有的學生容易沉迷于游戲而難以自拔。部分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難以自主投入到數學學習中。更多學生缺乏與他人開展合作學習的思想意識,而閉門造車式的學習導致效率較低,學生們在自主學習中收獲甚少,學習成果不孚眾望。
二、培養農村中學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一)增強農村師資力量
在教育領域,生為本,師為根。教師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及引導者,對教育產出效益至關重要,其重要性勿需贅言。增強農村中學的師資力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其一,擴大教師隊伍。學校應有意識的擴大數學教師隊伍,引進責任心強,專業素養扎實和教學能力突出的教學工作者。其二,組織教師培訓。學校應實施“引出去”的培訓策略,鼓勵教師隊伍外出學習、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在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后,靈活運用于教學工作中。此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不能離開圖書館、計算機、實驗室等基礎學習設施,因而也需要強化這些學科的教師隊伍和基礎設施建設。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積極自主的學習與被動消極的學習,學習的效率和成果差之千里。培養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應在教學工作中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出學生群體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并將興趣轉化為求知的動力。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可從學生角度及教學主題兩個角度切入。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更新教學思想,善于使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化抽象為具體,豐富課堂教學。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初中學生年齡小,認知水平有限,因而對于所學的數學知識并不能做到百分百的掌握,而至于數學知識的發散、遷移及靈活運用,則學生們還有很多的不足。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新型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一方面可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群體的學習參與欲望;另一方面,則有利于學生們之間取長補短,學習同伴的優點長處來彌補自己、提升自己。小組合作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凸顯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而教師與學生一起思考、探究數學主題,這樣得出的新知識將深刻烙印在學生們的心中,成為學生知識體系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需要注意,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做好分組工作,應秉承“組間相似,組內相異”的分組原則,將全班分為若干個小組,而各個學習小組之間大致處于同一水平,可自由、公平的進行競爭學習。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節奏和課堂紀律,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開動腦筋,而不能因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將數學課堂教學流于形式。
三、結語
在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群體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觀察、嘗試、合作、實驗、思考、總結等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納入到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中。也只有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才能展開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學習。
參考文獻:
[1]王惠琴.如何培養農村初中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的能力[J].學周刊.2019(02)
[2]施文輝.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問題分析——基于時間管理視角[J].新課程(下).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