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寂靜的春天》 “人與自然” “美麗中國” 啟示
作者簡介:石夢,西北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中圖分類號:D922.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186
一、《寂靜的春天》和蕾切爾·卡森
蕾切爾·卡森是美國一名杰出的海洋生物學家,在投身撰寫這本書以前,已經因為自己在學術上的卓越成就和《我們周圍的大海》《海洋的邊緣》兩本暢銷書在全世界聲名鵲起。要不是在政府部門工作時,她和同事被農業(yè)防治計劃中廣泛使用的DDT和其他長效農藥所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深深震驚到,恐怕下本書她依然會延續(xù)之前的風格——探索的對象新奇好玩,研究中輕松愉快。可這時,蕾切爾·卡森已經無法坐視不理,她寫了有關DDT等化學制品給人類生活和生存帶來的深遠持久的危害性文章,卻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與此同時,由于她撰寫的內容觸碰到了整個化工界和商人們的利益,蕾切爾·卡森遭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猛烈攻擊。在這樣的壓力下,《寂靜的春天》終于出版了。
在這本書中,蕾切爾·卡森抽絲剝繭的向我們展示了化學制品的巨大危害。人類自以為自己才是這個地球唯一的主人,對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按照是否對自身有利分為有益的和有害的,對有害的甚至不知是否有害的都痛下毒手。對殺蟲劑的使用也由剛開始的投放少,品類少到后來的廣泛投放,“單就美國而言,每年大約就有500種新的化學物質進入施用領域。”不僅如此,殺蟲劑可不會按照人們的預想,本來人們只想殺死某一片區(qū)域的某一種或某一些生物,但結果卻是噴灑了殺蟲劑的區(qū)域的生物幾乎全都消失了,“這些化學藥品威力巨大,昆蟲無論好壞,一律格殺勿論。就是它們讓鳥兒的歌聲沉寂,讓河里的魚兒悄無聲息,給樹葉蒙上了一層致命的薄膜,并長期滯留在土壤中……”這些被噴灑農藥的生物經過進化有了抗藥性,在噴灑藥物后,害蟲常常重新席卷這片地區(qū)并且數量比以前更多,人們只好繼續(xù)研究毒性更猛的藥物。在這本書中,她依次講了化學制品對動物的毒害,對河流大海甚至地下水的污染,對土壤的永久性污染,對地球的綠色斗篷——植物的毒害。不僅如此,由于化學制品的廣泛使用,人們輕而易舉就會接觸到,并且幸存的動植物體內和水源中都含有有毒物質,最后這些都端上了人們的飯桌,經過一番周轉,人們還是在自食其惡果,自然開始予以反擊,而人們卻毫無招架之力。
二、《寂靜的春天》蘊含的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學說
卡森在書中寫到:“盡管人類喜歡裝作與自然毫不相干,但他們確實是自然的一部分。如今,污染遍及全球,人類能置身事外嗎?”這一思想在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學說中也可見一斑。馬克思主義在總結人與自然關系的演變的基礎上,對人與自然的關系作了深入的闡述。馬克思主義認為自然存在于人類之前,自然是一種不依賴于人類意識的客觀現(xiàn)實。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一書中就明確表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是在他們的環(huán)境中并且和這個環(huán)境一起發(fā)展起來的。”作為人類生命搖籃的自然界,人當然從屬自然界,是自然界進展到某種進程的結果,作為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局部,人對自然界有著根本的依賴。而“自然孕育了多樣的物種,但人們卻執(zhí)著于簡化這一多樣性 ”。這是極其愚蠢的行為,人類還沒有意識到,我們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和自然資源(空氣、水、土壤等)都是息息相關的,實際上,我們對待其他物種的態(tài)度更是極其狹隘的,我們還沒有深刻認識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
就像恩格斯說的那樣, “我們統(tǒng)治自然界,決不像征服者統(tǒng)治異族人那樣,決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 蕾切爾·卡森也這樣認為,“自然界中沒有孤立的事物。”地球上的一切都生活在同一個鏈條上,并加入無始無終的無限循環(huán)之中,從小小的植物,到動物,到水資源,再到人類,人類自以為可以操控一切,但實際上,人類也處于鏈條中,從不作為旁觀者站在大自然之外。
馬克思說:“沒有自然界,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創(chuàng)造。”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不能脫離了自然界而存在,哪怕人從自然界已經分化出來,即使人們的主觀能動性已經很大,人們仍然無法離開大自然。我們所有的實踐活動都依賴于自然,它為人類實踐提供了物質基礎。現(xiàn)在,在《寂靜的春天》中,卻看到人們已經將自己的魔爪擴伸到自然界,人為干涉植物和生物的生存。結果,生態(tài)平衡被打破,預期效果尚未實現(xiàn),但卻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三、《寂靜的春天》對 “美麗中國”建設的啟示
近年來,我國的環(huán)境問題日益嚴重,微博上的熱門話題“你的城市一年中有多少藍天”的討論次數居高不下,極端天氣時常發(fā)生。遙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家鄉(xiāng)的河流清澈見底,孩童們捉魚捕蝦,而這些年隨著工業(yè)化的發(fā)展,城市周圍工廠林立,煙筒里每天排放著有毒氣體,化工用水也源源不斷地排放到河流里,現(xiàn)在的家鄉(xiāng)河要么是惡臭昭天,要么是早已干涸。工業(yè)化的迅猛發(fā)展使我國的GDP躋身全世界前三,但卻是以犧牲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代價的,這不止是我國在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問題,事實上其他國家在走向現(xiàn)代化的道路上也經歷了這樣的情況,西方發(fā)達國家經歷的“先污染,后治理”之路,就是為了經濟利益犧牲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轉而投入巨額經濟投資來恢復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如此得不償失。我們應該積極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其實早在2005年,習近平同志在考察時就已經提出:“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的環(huán)境問題已經是我們當前社會發(fā)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為此,重讀經典——《寂靜的春天》對當前我們建設“美麗中國”仍有很多的啟迪。
首先,我們應該重建“人與自然”的關系,在經歷了“依附自然”“利用自然”過程,現(xiàn)在我們應該學會“善待自然”“回報自然”。大自然是我們的母親,我們因大自然而生,凡是損害大自然的行為最終終將傷害我們自己,因此不能只索要不回報,只征用不建設,要把人類的活動限制在自然所能承受的范圍內,為自然的休養(yǎng)生息、恢復留下空間,防止生態(tài)赤字等不可逆的生態(tài)災難。我們只有尊重客觀規(guī)律,才能更好地發(fā)展。同時,凡事還要把握適度原則,卡森并不是說完全不允許化學制品的使用,而是要適度使用,化學制品應該有自己的位置,因此,我們應該協(xié)調好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
其次,我們應該走綠色發(fā)展道路,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做好生態(tài)文明建設工作。一方面,政府要推進國家資源節(jié)約和環(huán)境保護的的基本政策,加緊人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建立發(fā)展綠色低碳循環(huán)的經濟體系,促進經濟增長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在政策上也要大力支持和鼓勵節(jié)能環(huán)保產業(yè)。另一方面,各個國家的具體狀況也各不相同,我們要走符合我們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建設道路,同時也可以向在環(huán)境治理和保護上做得好的國家學習。
最后,公眾要牢固樹立環(huán)境保護理念,將環(huán)境保護理念滲透到全社會每個家庭、每個單位、每個學校、每個人的心中,使環(huán)境保護理念深入人心。為此,政府應利用各種媒體手段向大眾普及環(huán)保知識理念,各單位、各學校也應做好環(huán)保知識宣傳工作,不定期開展環(huán)境保護知識講座。
只有做到以上這些,我們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才會得以實現(xiàn),這也符合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蕾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M].王晉華,譯.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6.
[2]恩格斯.反杜林論[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恩格斯.自然辯證法[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5]習近平.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