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設期間,學生的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缺一不可。而小學階段學生寫作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重點培養(yǎng)的能力,目前培養(yǎng)小學習作能力的關鍵是要使用合理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在詞匯累積的基礎上,使用各類寫作技巧寫出妙筆生花的好文章,并能在多次練習中,靈活地掌握各類寫作技巧,逐步內(nèi)化后,形成較好的習作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探究
一、 引言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技能實施的時候,習作能力是學生一定要掌握的技能,由于習作是衡量學生語文知識掌握情況的“標尺”。學生寫出一篇好文章,需要有充足的詞匯量,更需要有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
二、 留心觀察生活,擴寬眼界
(一) 與生活親密接觸,取材于生活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所在,生活是一個大的課堂,在生活中只有做到處處留心才能皆學問,若能在生活中有一雙慧眼,相信必然能發(fā)現(xiàn)很多新奇的東西。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眼睛,在細心觀察周圍人或者事情的時候,更好地累積寫作素材,這樣才不會犯愁無東西可以寫,而且有了生活素材的潤養(yǎng)相信寫出來的東西也不會很乏味。學生能寫出來自己的東西后,會對寫作有新的理解,不會恐懼不會寫,或者無東西可以寫。教師需要在此過程中不斷地引導學生多接觸社會,多了解生活,進而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深化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得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提高。
部分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沒能將自己的真實感情更好地展現(xiàn)出來,導致寫出的內(nèi)容很干癟,甚至有些內(nèi)容十分的枯燥,讓人看了味同嚼蠟。學生也嘗試在其中融入情感,但收效甚微,其實學生情感的融入需要做到有感而發(fā),而非是一種機械性的語言融入。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結(jié)合學生的特點,給學生布置一項作業(yè),讓學生回到家中觀察父母一天的作息并在完成作業(yè)后了解父母一天的工作內(nèi)容。學生通過細心的觀察會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更能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的殷切希望。然后教師再鼓勵學生寫一篇有關父母的文章,學生寫起來就會有話可說,有感可發(fā)。
(二) 增加閱讀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尚小,生活經(jīng)驗不甚豐富,所以教師需要使用各種方式讓學生多接觸課外知識內(nèi)容,多了解更多的生活趣事。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課外實踐或者拓寬學生閱讀量的方式,讓學生累積更多的生活知識。教師可以開展讀書角活動,要求每個學生帶來一到兩本課外書放到圖書角內(nèi),然后全班同學相互借閱,每周教師抽取一堂課時間,讓學生分享閱讀中的體會或者學生摘錄的好詞好句,讓學生們在閱讀交流中更好地感知文字表述的多樣化和靈活性,同時在書籍故事情節(jié)討論的過程中,讓學生形成較好的文字感悟和文學邏輯。課外讀物的融入,能更好地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三、 教師精心設計相關活動,打造快樂課堂
“我要寫”和“要我寫”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寫作態(tài)度,前者是學生主動寫作,是快樂地寫作和輸出,后者則是被動地寫作和輸出,自然輸出的情感和內(nèi)容會有不同,其實寫作應該是快樂的文字表達,而非機械的文字堆砌。除此之外,興趣作為最好的老師,教師需要結(jié)合寫作內(nèi)容進行活動的精心預設,在課堂上通過積極的活動組織,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能對寫作有更多的理解,進而能在快樂課堂打造中愛上寫作。
如,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布置一個寫作任務:寫一種植物。教師要讓學生在校園內(nèi)觀察種植的植物,然后回到家中可以查閱資料或者請教專業(yè)人員,對植物有簡單的了解,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讓學生提交自己觀察的植物,并選取其中完成較好的調(diào)查報告,給全班閱讀。然后教師再帶領學生走入校園內(nèi)再次細致地觀察植物,在這個過程中對植物進行細致的描述,并要求學生結(jié)合其他同學的調(diào)查,教師的描述和自己的觀察,寫一篇文章。如此,學生能在活動中找尋到快樂,獲得樂趣,也能學會如何描繪一種植物。
四、 教師督促學生勤于動筆,養(yǎng)成良好寫作習慣
良好寫作能力非朝夕就能完成,需要有長時間的訓練,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要做好動筆。實踐是檢驗認識最有效的標準,若能在教學中將理論知識內(nèi)容與實踐更好地結(jié)合在一起,相信能獲得教學成效的提升。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不能一味地進行模仿寫作,其實這只是一種訓練方式,若是在教學中通過舉一反三的教學方式相信必然能創(chuàng)作出個性和新意結(jié)合的文章。如,教師能根據(jù)學生課后作業(yè)的完成狀況,適度地為學生安排一些寫作訓練,如寫一些人物事件的小短文。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身邊的小伙伴,在了解身邊小伙伴的前提下,結(jié)合一些具體事件寫一些有關小伙伴的趣事,要在事件描述中將這個人的特點寫出來,學生初期僅能寫一些事件,但難以從事件中提煉出來教師說的人物特點,教師可以在作文批改的時候,幫助學生尋找亮點,比如有的同學說自己的好朋友每次掃除的時候都把自己弄得一身糟,教師可以讓學生繼續(xù)挖掘,了解為何會弄得一身糟,原來是這名同學比較熱心,經(jīng)常幫助其他同學完成一些較難的掃除工作,從這個事件點上就能挖掘出這名同學性格開朗,樂于助人。總之,學生在一段時間努力后能積累一些寫作技巧,必然會獲得寫作上的進步。
五、 結(jié)束語
小學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應在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同時,讓學生對寫作有新的了解和認知,進而能在快樂寫作的過程中,更好地配合教師完成各項習作任務。
參考文獻:
[1]王鋒,竇燕紅.妙筆生花,靈動寫作——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的探究[J].情感讀本,2018(2):98-99.
[2]張春娟,李麗.妙筆生花靈動寫作——小學語文“童化作文”教學探析[J].新課程(小學),2017(10):31-32.
作者簡介:
洪秋萍,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