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與培養,以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為主,在學生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過程中逐步地學習閱讀的正確方法,通過課堂內外的延伸積累好詞好句,在潛移默化中開拓學生的視野,促成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教師要培養學生課前自主預習習慣,培養學生課中主動參與習慣,培養學生課外延伸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習慣;良好;培養;提升;效果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給我們的人才提出來更高的要求。我們可以預見,在未來的社會里,一個人的閱讀能力將決定他獲取知識的途徑與能力,決定他的發展方向和高度。正因為如此,新課程改革特別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與培養,《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在“課程總目標”中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有著明確的期望:“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所以說,每一位小學語文老師都應該重視起閱讀能力的培養,通過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積極地拓展延伸開來,訓練培養起學生的良好閱讀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因為他們識字量還不夠多,人生的閱歷和經驗還比較少,辨別判斷的能力還比較弱,要求他們進行大量廣泛的閱讀是不現實的。在這個階段,小學生的閱讀應該還是以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為主,在學生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過程中逐步地學習閱讀的正確方法,通過課堂內外的延伸積累好詞好句,在潛移默化中開拓他們的視野,促成他們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這樣的話,小學生才能夠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步入有效閱讀的正軌,為他們將來的閱讀能力飛躍打下堅實的基礎。
語文老師都明白這樣的道理:“閱讀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正因為如此,語文老師更是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切合實際地給學生增加閱讀的難度。而是要注意從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現狀出發,切實有效地培養起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小學語文老師如何才能更好地訓練培養起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呢?
一、 培養學生課前自主預習習慣
預習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對于閱讀教學來說也是如此。從課堂教學的過程來看,預習效果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的產出。這也就是為什么《語文課程課標》要明確規定“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的原因所在。所以說,為了更好地組織引導好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的環節,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做好指導督促學生自覺預習的工作,引導他們利用已知的經驗,通過查找拼音、閱讀課前導讀、進行課后習題思考等方式進行自主預習。有意識地通過各種方式搜集相關學習資料順利地感知文本,提出閱讀中的疑點、難點,為接下來的課堂合作探究做好準備。這樣的話,學生就可以在自主預習的環節解決自己能夠弄懂的問題,他們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就可以集中時間去弄懂他們所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既節省了學習的時間,又提高了學習的針對性,還為個性化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動手實踐、親身操作、創新體驗的能力得到了培養,閱讀的信心與動力得到了提升,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學的效率。
二、 培養學生課中主動參與習慣
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在這種學習方式中,學生是課堂學習當然的主體,他們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直接關系到課堂學習的氛圍和效率。所以說,小學語文老師要想方設法提升學生的課堂主動參與度,有效地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語文課堂才不至于顯得枯燥、無味,語文學習也才能還其生動有趣的原本面貌。為了達成這樣的教學狀態,首先要要求的是語文老師順應新課程改革的潮流,更新自己的觀念,樹立“生本意識”,把課堂學習的機會還給學生,為他們創造一個寬松、自由、平等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以教學《倔強的小紅軍》一文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發現因為學生對故事所發生的背景不了解,對文章表現的主題理解不夠而遇到教學的障礙,導致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不夠。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語文老師可以在課前有意識地播放電視劇《長征》組歌,展示紅軍過草地、越雪山的視頻片段,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讓他們初步了解長征這段歷史,積蓄學習情感,激發他們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就可以很快地進入教師預設的教學情境,對主人公的行為與思想有深入了解,進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為他們感知課文,精讀細思做好充分的準備。也就會對主人公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高尚精神品質以及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主題有深刻的理解,很好地達成了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三、 培養學生課外延伸學習習慣
語文課堂的閱讀范圍畢竟有限,僅僅囿于課堂內的閱讀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不可能的。所以說,小學語文老師還是要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課外,樹立閱讀得法于課內,得益成長于課外的觀念。積極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積極關注國內外的重要事件,細心觀察學生的家庭生活,養成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時時刻刻進行閱讀訓練的好習慣。
在具體課外閱讀實踐指導中,小學語文老師要做好學生的課外閱讀選書指導,盡可能地把符合兒童年齡階段心理發展需求的好書籍推薦給學生,同時還要教給學生自主閱讀的好方法,比如說教給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批、圈、劃、點,摘錄好詞好句好段,用批注的方式寫下閱讀的感受體會等。這樣的話,小學生才不至于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選擇書籍、不知如何進行有效閱讀等障礙,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效地提高閱讀效率。
參考文獻:
[1]張小柳.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與評價[J].小學科學,2015.
[2]楊競賽.小學語文閱讀習慣培養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2017.
[3]付計林.小學語文低段閱讀習慣的培養[J].考試與評價,2018.
作者簡介:
王瑞卿,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山城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