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命教育理念以生命為基本維度,用全新的視野對教育進行重新定義,生命教育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理論知識的灌輸和技能的培養(yǎng),而是能夠以學生為核心,尊重學生的生命體驗,幫助學生逐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推動學生的生命質量實現新的發(fā)展。而這將大大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因此,我們需要將其落到實處,鑒于此,本文理論聯系實際,從多方面著手,就如何在生命教育理念下切實做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生命教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案例分析
一直以來,“滿堂灌”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旋律,教師充滿激情的講,學生被動的聽和記,參與性不強,積極性不強,久而久之,更是對小學語文閱讀學習喪失了興趣,整體的學習效果非常不理想。在此教育背景下,誕生了生命教育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努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旨在充分發(fā)揮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我們需要對此問題做更為系統(tǒng)的分析和研究。
一、 巧設問題,層層推進,問題引導中感知生命內涵
問題是鏈接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課本之間的橋梁,巧妙地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并確保問題能夠層層推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脈絡,掌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也能夠通過問題更好地感悟生命的內涵,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同時,學生問題回答的怎樣,也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渠道,因此,我們更應該根據課文內容、學生所處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能力、學習興趣、新課改標準、想到傳遞的生命內涵等多種因素來巧妙地設計問題,并做到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優(yōu)化。
例如,我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姑娘》這一文章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小姑娘命運的悲慘和自己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學會愛護自己的生命,同情和尊重其他的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對生命的內涵有基本的感知。我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就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來進行具體的教學,首先,提出了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同學們,你們的大年夜是怎樣度過的?此時,學生們暢所欲言,順勢,我導入了《賣火柴的小姑娘》這篇文章的教學,讓學生一起來看看這個可憐的小姑娘的大年夜,并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小姑娘的大年夜是怎樣的?她分別擦亮了幾次火柴,都看到了什么?為什么會看到這些東西?最后,小姑娘為什么是微笑著離開的?你讀后有什么感覺?有什么感悟?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的問題,不僅讓學生對文章的具體內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悟到了文中傳遞的思想感情,而且也對生命有了初步的感知,此時,我再進入文章寫作手法等內容的講解,學生當然積極參與,認真聽講。
二、 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氛圍,感官聯動中體驗生命意義
情境教學法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師比較青睞的教學方式,根據課文的內容,巧妙地應用多媒體的音視頻等多種元素為學生創(chuàng)設特定的學習情境,為學生渲染特定的氛圍,能夠更好地聯動學生視覺、聽覺、感覺等多重感官,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習,進而更好地體驗和理解生命的意義,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我們一線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適當、科學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特定的學習情境。
例如,我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偉大,更深刻地領悟到地震中父子的了不起,我就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特定的情境,即先是播放了一段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的紀錄片,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地震的可怕和人類面對這些自然災害時的無助和弱小,以此來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覺等多重感官,此時,我再進入文章具體內容的講解,通過帶領學生分析文章的整體寫作思路以及對父親動作的細節(jié)描寫,來讓學生更深入地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對兒子偉大的愛。這樣一來,通過特定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讓學生感悟到了生命的意義和偉大,同時也學會了細節(jié)描寫方法,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 聯系生活,注重實踐,實踐參與中理解生命真諦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資源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站在學生的視角來融入具體課文內容的教學,學生不僅更容易接受,而且會有親近感和歸屬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感悟生命的真諦,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我們需要根據課文的內容適當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并注重學生的實踐參與,給予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和平臺。
例如,我在教學《匆匆》這篇文章時,就讓學生結合散文中“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這些句子來感悟一下自己的時間是怎么度過的,這樣一來,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結合文章的描述,深刻體會到了時間的悄悄流逝,此時,我再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原則,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一起去觀察生活,體驗時間,看看別人是怎么度過自己的時間的,自己又是怎樣度過。通過這樣簡單可行的實踐活動,學生更深刻地感悟到了時間的飛逝,也認識到了珍惜時間、把握每一寸光陰的重要性,可以說是理解了生命的真諦,達到了不錯的學習效果。
總的來說,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落實生命教育,既是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也是當代學生的學習訴求,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也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而生命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灌輸并非一日之功,還需要更多一線小學語文教師的共同參與和研究總結。本文所提到的巧設問題,層層推進;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氛圍;聯系生活,注重實踐三個策略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問題的引導感知生命的內涵,在情境中感官聯動,更好地體驗生命的意義,在參與實踐活動中理解生命的真諦,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當然,不夠具體和完善,在日后的教學實踐和理論知識學習中,我還會繼續(xù)研究和探索此問題,繼續(xù)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進步貢獻一己之力。
參考文獻:
[1]劉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構建生命課堂的策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8.
[2]孫斌.指向生命成長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個案研究[D].寧波:寧波大學,2017.
[3]王茜.生命教育視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案例研究——以《觸摸春天》課堂教學為例[J].現代教育,2017(1):59-62.
作者簡介:
馬榮國,甘肅省金昌市,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qū)東四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