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高考綜合改革的實施,化學已經不再是理工類學生必選科目之一。針對這種情況,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素養出發,積極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通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升化學學科對學生的吸引力,培養學生化學學習的積極性,樹立正確的化學學科學習觀。文章從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入手,分析當前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現狀,提出高中化學教學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是高中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是素質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學生學科興趣,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習慣的有效途徑。本文以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為例,分析當前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現狀和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具體的提升措施,為后續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 新課標下學科核心素養內涵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結合化學學科的實際內容,可以將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概括為五個方面:宏觀觀察與微觀探索、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這五項內容是高中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基本內容,五個方面雖各有側重,卻相輔相成,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科吸引力的關鍵。
新課程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當前高中化學教學研究的重點,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圍繞著化學五項核心素養內容,切實轉變教學思路,做好教學方法的調整,形成以學生為主的高中化學教學理念。
二、 高中化學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教學現狀
高中化學屬于傳統的理工科,一直是高中教學的難點。從化學學科教學實踐來看,學生對化學知識內容的印象基本可以概括為:化學知識內容繁多、化學方程式難以記憶、化學內容與生活關聯性不大,具體可以從以下兩點進行闡述:
(一) 化學學科教學仍為傳統化教學方式
高中化學學科教學過程中,學科內容繁多,需要大量的記憶,為了更好地滿足高考的考試需要,教師更喜歡采用以教師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教師將大量化學知識內容打包傳遞給學生,學生化學成績很大程度上與學生記憶能力有關系,學生記憶能力好,學習成績就好,反之則成績下降或不穩定,至于學生理解了多少,學生對化學學科理念和思維的形成則弱化了。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部分學生對化學學科產生了抵觸心理,對學科認識失去興趣。突出表現為課堂聽課不認真、化學學科成績波動較大、成績不理想,部分學生還誤認為化學學科“課上刷題+課下背誦化學方程式、化學概念內容”即可,不需要過多學習。此外,高中化學教學中,化學教學很多以理論教學為主,有些教師僅僅停留于讓學生明確化學實驗內容和過程,而真正的化學實驗操作卻很少。突出表現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將化學實驗內容轉為理論內容,用識記化學實驗內容代替化學實驗操作,結果是學生在化學理論方面很強,在化學動手操作能力方面卻很弱,難以激發起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
(二) 化學學科教學缺少生活化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學科知識理論性比較強,相關的化學物質和化學實驗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并不密切,由此造成了學生與學科之間的隔膜,學生對化學理論知識理解能力有限。部分教師雖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探索和嘗試生活化教學策略,將化學內容與學生生活聯系在一起,但限于高中特殊的教學環境和高考的壓力,教師并不能為生活化教學探索騰出足夠的課堂時間進行教學,甚至有的學生自身也認為生活化教學策略無助于自己學習成績的提高,也不愿參與到生活化教學當中。因此,目前化學生活化教學還處于探索階段,主要是化學學科教師基于自身對化學內容的理解,對化學生活化進行探索和實踐,還沒有形成從學校層面推進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局面。
三、 高中化學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提升策略
(一) 依托化學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化學教師應進一步去強化學生對化學的認知,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化學基本知識自然而然應用到化學實驗當中,提升學生理論實踐能力。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高中化學課程實驗設置較多,每一項實驗都是對教材理論內容的探究和總結,結合化學實驗安排,落實好化學教學工作,是培養核心素養的根本。具體來說,教師在實施實驗教學時,應在實驗前就明確實驗目標和實驗過程,讓學生熟練化學實驗操作流程,了解實驗注意事項,幫助學生提前了解實驗的內容、操作過程和意義;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養成邊動手邊記錄的習慣,將自己所學內容與實驗過程聯系起來,認真做好分析和研究工作,幫助學生將化學理論內容與實驗內容相結合。如《鈉與水反應》實驗教學時,教師在實驗前應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了解實驗原理,教師在具體實驗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將實驗理論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實踐,在操作的過程中觀察實驗現象,做好實驗記錄,將鈉與水的反應現象:浮、熔、游、響、紅等現象完整記錄,并分析試驗現象的原理,觀察實驗過程中的現象是否與理論相同,如果不同,問題出現在哪里?針對具體的問題分析出相應的答案,然后整理出解決措施,重新做實驗,得出正確的化學結果,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養成邊實踐邊思考的好習慣,從而幫助學生了解化學實驗的魅力,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
(二) 構筑思維導圖,降低知識記憶難度
高中化學知識點比較繁雜,化學方程式和化學實驗難度較高,是學生學習的攔路虎,特別是化學方程式和原理非常的枯燥無味,學生更多死記硬背相關內容,學習效率低,容易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針對這種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利用思維導圖等教學方法,將化學知識串聯起來,尋找規律,降低化學知識盲目記憶情況,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的主干知識和基本內容,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師應指導學生將繁雜的化學知識點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整理出來,形成體系,降低死記硬背的“工程量”。如高中《鈉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點就比較多,以金屬鈉為例,就有鈉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與非金屬反應、鈉的化合物等內容,內容多而且比較雜,既有化學方程式,也有化學實驗內容,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鈉及其化合物相關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同時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習慣對思維導圖進行設計。通過這種方式降低了化學知識點的記憶難度,幫助學生掌握化學學科的基本邏輯,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 利用信息技術,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
化學學科知識理論性強,化學符號抽象,許多化學元素、化合物與學生的生活關系不大,特別是實驗運用到的儀器和化學物質,學生在生活中難以見到,學習情景陌生,提高了學習難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利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將教學內容、化學實驗等知識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展示出來,化抽象陌生為形象具體,幫助學生了解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將理論、動態的內容轉化為具體、動態的內容,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等方式了解到化學實驗等過程,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高中化學中通常會涉及非常多的催化劑,如高錳酸鉀、二氧化錳、鐵觸媒等,教學中涉及催化劑基本是以加快反應速度一筆帶過,教師可以將高錳酸鉀、二氧化錳等催化劑在工業生產中的視頻進行講解,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了解到催化劑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價值,提高對催化劑的認識,這樣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自然會注意催化劑等的知識。
四、 結語
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培養學生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幫助學生了解化學學科的魅力,依托化學實驗實踐操作、思維導圖降低理論記憶難度,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信息化教學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化學學科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認知,從而促進高中化學教學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杰.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解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9-30.
[2]楊斌元.淺談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文理導航(中旬),2017(10):68-69.
[3]賀宏群.基于學科核心素養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145-146.
[4]李素榮.基于學科核心素養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8(26):96-97.
[5]邵青春.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下),2018(7):122-123.
作者簡介:陳文段,福建省晉江市,福建省晉江市季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