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當前初中生物的教學而言,教師無不期望自己的課堂呈現出高效、專注、多樣化的特點。隨著微課教學的問世,類似問題便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教師借助這一教學資源,能夠有效提升自身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中的重要概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有效提升初中學生的生物學習效率。
關鍵詞:初中生物;微課教學;生物學習;提高效率
“微課”是教師通過短小的視頻為表現形式,向學生闡釋或說明以某一知識點或解決某一個問題的課程講解方式。對于生物教學而言,需要教師在微課的視頻中體現出:內容豐富、知識點清晰、多種講解方法以及多樣化知識,通過這些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相關生物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成績。
一、 知識表達豐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需要旁征博引來證明相關的知識觀點。因此,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微課的教學方法,通過向學生演示大量的視頻資料,提升學生對于相應的知識理解水平。同時教師此舉為學生展示豐富的生物學知識,既能夠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特別是教師為學生講解相對復雜的知識點時,往往需要詳實的圖文知識來提高學生的理性認知水平,微課的引入便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例如,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關于“科學·技術·社會試管嬰兒——淺談現代輔助生殖技術”的內容時,因為學生基礎生物學知識理解不足,便需要教師使用微課的教學方法來為學生演示其中的技術流程和倫理學知識。教師通過微課視頻向學生展示當前科技前沿的技術總結: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胚胎干細胞技術、基因治療技術以及備受爭議的基因編輯嬰兒實驗的技術性可能性和倫理性爭議。通過向學生介紹豐富的科學實驗和科技發展方向,為其指明了人類生物科學的無限可能性。通過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有效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成為學生愛上生物知識的橋梁。
二、 細節展示清晰,突破學生理解障礙
初中生物教材中存在某些內容,如血液循環途徑、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心臟的結構和功能等知識的過程相對繁瑣,不利于學生深入理解和認知。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教學方法,將原本繁復模糊的知識過程變成動態可感易于理解的視頻資料。對于學生而言,利用3D動畫軟件,加上文字及配音的視頻學習資料,能夠從聲音、圖像、語言、文字多個角度進行刺激,學生對于相應生物知識流程的理解會更加清晰。因此,教師通過微課視頻可以幫助學生迅速理解看似繁瑣的生理變化過程,使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細節理解更加清晰。
例如,教師為學生講解關于“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的知識時,需要向學生講解人呼吸過程中的氣體交換過程,以及肺內各個部分的實際工作機制。但是整個呼吸過程中的程序十分繁瑣,如“構成胸廓的肌肉在呼吸中有何作用?在呼吸時,胸廓容積是否變化呢?除胸廓前后徑、左右徑的變化外,還可能有什么變化影響胸廓的容積?”這些過程教師均可以通過微課的視頻進行細致的演示,進而幫助學生將整個肺內呼吸氣體交換的過程理通順,學生則可以通過視頻將呼吸的全過程細致地連接起來。對于呼吸過程中學生容易混淆的氣體流程,通過動態化的演示,學生可以清晰地進行還原。因此,采取微課教學可以向學生清晰展示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
三、 多種講解方法,實驗演示印象深刻
在初中生物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向學生提供各種豐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實來為學生塑造科學的生物知識概念。如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膝跳反射、種子萌發、植物生長過程等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實驗的關鍵步驟都會影響實驗的最終結果。因此教師可以在指導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此提升學生學習的新鮮感。
例如,教師為學生講解關于“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時,本實驗的完成需要較長時間,而且一次性把實驗完成并看到明顯的實驗效果較難,要在有限的課堂中完成該實驗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此時,通過課外開展實驗活動,并將此過程錄制處理,以微課的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展示總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再比如,學生在進行種子萌發實驗的過程中,需要實時觀察種子的實際變化情況,通過記錄種子不同時間段的形態變化,可以了解到種子萌發的實際過程。但是種子萌發的情況不容易掌控且短時間的變化不明顯,故而教師可以采取微課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播放延時拍攝的錄像來進行實驗的演示。學生通過錄像能夠了解到種子萌發的全過程,進而使得學生對種子變化的過程印象更加深刻,從而提升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四、 涉及層面更廣,幫助學生拓展視野
學生在初中階段接觸的生物知識相對簡單,教師應當為學生講解內容更加豐富的生物知識來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進而幫助學生拓展視野。教師可以選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的內容,利用學生對于未知領域的好奇和求知欲,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收集學生的興趣關注點,而后進行綜合分析,選取具有實際生物教學意義的內容進行知識擴充。借助微課教學的方法,教師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幫助學生拓展視野。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時,教師便可以向學生介紹關于人類起源和各地發現的早期智人的情況,從廣西藍田猿人到云南元謀人,再到北京周口猿人。為學生展示中國文明的根源性和發展過程,同時學生也能夠從教師的微課視頻中增長見識,不斷開拓視野。再如學生學習“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為學生展示關于營養物質的分類和具體體現形式,并進行小游戲提高學生對于相關營養物質的理解和記憶水平。
綜上所述,教師有效利用微課的教學方法,巧妙結合其他的教學手段,在初中生物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呈現豐富的生物知識,展示教材的內容細節,使演示實驗更加精彩,促進學生掌握知識,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從而大大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文彩.“微課”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8,28(6):51-52.
[2]陸軍學.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0):180.
[3]王得剛.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信息技術,2018(10):24-26.
作者簡介:
林麗燕,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