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行為主義理論強調語言是“刺激一反應一強化”過程的結果,語言習得是一個“習慣形成”的過程。在獨立學院非英語專業英語寫作教學中應用行為主義理論組織教學,以求努力解決部分此類院校教師寫作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并結合其學生的學習特點,思考更適合的寫作教學方法,以此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關鍵詞:行為主義;英語寫作教學;模仿;合作學習
一、引言
行為主義在20世紀初起源于美國,屬于一種心理學流派,也是世界心理學流派之一。行為主義強調的是,語言是一種行為,語言習得與人類的其他行為一樣,是一個“習慣形成”的過程,是漸進式的嘗試與錯誤的過程,是“刺激一反應一強化”過程的結果。行為主義的觀點認為,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能成功地利用“刺激一反應一強化”技巧,對培養他們良好的外語習慣有著必不可少的作用。
很久以前,語言學家們一直對兒童如何學習語言感興趣,并試圖解釋語言學習的內在規律和兒童學習語言的特點。然而,直到20世紀初,一種語言學習理論才被人們較為廣泛地接受,這就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它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語言學習和語言習得理論。從總體上講,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可概括為下列三個方面:首先,語言習得是一種習慣,是一種基本的人類行為,是在感知外界刺激的情形下逐步形成的;外因起著比內因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外部刺激的影響下,一定的語言行為會產生變化,而不是受內在因素的影響;第二,兒童語言習得的過程和學習語言的過程一樣,都是按照操作制約的過程進行的,即:發出動作—獲得結果—得到強化,這也是兒童語言習得的最基本的客觀規律;最后,語言行為需要正向強化才能形成并得到鞏固。
在行為主義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不但能夠幫助人們加深對教學的了解,并且還對英語教師運用這一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和外語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幫助。因此,本文將從行為主義理論出發,分析該理論如何運用于獨立學院非英語專業英語寫作教學中,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二、問題和現狀
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是學生詞匯量、閱讀能力、聽力水平的綜合體現。在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即使部分學生詞匯積累的多,而且閱讀與聽力水平也較好,但是,英語寫作水平卻表現欠佳。主要表現在對題目的審題程度不足,不能進行系統性的構思,因此在英語寫作的過程中只會東拼西湊,表達不清想要表達的主要觀點,整個文章主題不明顯,不突出。而且英語語法錯誤較多,句型比較單一,上下句之間的聯系程度也不夠密切。
尤其對于獨立學院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學而言,授課班型都比較大,大班教學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師資短缺的壓力,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是從實際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自覺性方面來看仍存在著諸多問題。由于教學班太大,學生英語水平良雋不齊,有的還處于非常基礎的英語學習階段,英語基礎很薄弱,因此教師的講解不能有效地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由于大部分學生學習自覺性差,很少有學生考慮如何使用更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自己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無法在課堂上一對一指導學生來提高其寫作能力,也實現不了及時糾正每位同學的文章錯誤。同時,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易分散,課堂秩序易松散等,也會造成學生寫作方面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針對這種現狀,筆者將從教學方法和合作學習兩個方面思考來努力完善獨立學院非英語專業的英語寫作教學。
三、行為主義理論帶來的思考
(一)強化學生句型意識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追求的目標,是使學生形成對特定問題的條件反射式的自動反應。同時強化在語言學習中起著關鍵作用,正強化是導致我們以后語言學習能力水平增加的動力。通過對英語知識點的訓練和實踐,教師不斷激發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我們以對非謂語結構和定語從句的強化為例,教師在進行作文講授時,可列舉一些運用非謂語結構和定語從句的例句或者模板句型,反復引導學生注意這兩個語法結構;通過不斷的提醒刺激他們對非謂語結構和定語從句的認識和體驗,培養他們對非謂語結構和定語從句運用的意識,從而在寫作中能夠運用這兩個語法結構。對于語法,教師反復講解,不如學生切身體驗更有效。通過大量句式的刺激,引起學生思想上的重視,培養他們運用該知識的能力。通過安排這些教學任務,進而形成一種模式,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也會因此模式產生自動的學習反應,如此,教師通過強化學生運用復雜結構的意識,他們對英語寫作的實際運用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二)注重模仿的重要性
Stein認為,“語言學習主要是模仿,應該像兒童那樣模仿一切。” 在外語學習的過程中,模仿通常被看作是形成語言習慣的第一步,是學習者做出適宜性反應的基礎。寫作模仿主要指學習者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模仿金典句型及寫作構思等。模仿是對“刺激”的一種主要反應形式。Prator and Celce-Murcia認為:“語言學習需要依賴于模仿和記憶。”這種模仿是在“刺激”的條件下逐步形成的,是可以接受的。尤其在學習英語寫作的初期,模仿是必須的,同時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寫作能力不是通過非寫作性活動獲得,而是通過寫作自身培養出來的。因此,我們可以提供多個具有模仿價值的經典范文,讓學生直接模仿和寫作。通過模仿句子,獲得句子的地道性與規范性;通過模仿段落,獲得段落的邏輯性和條理性;通過篇章模仿,獲得篇章的結構性和完整性。同時,模仿寫作的對象應當是經典英文,即廣泛誦讀,廣為流傳的美文。并且,應當盡量尋找多樣化的文章,拓寬經典英語范圍,避免模仿對象的單一和重復。例如,先向學生提供思路清晰、針對性強的優秀英語文章作范文,再針對范文的詞匯銜接、段落結構詳細講解后,要求學生盡量模仿范文中的詞塊、句式和結構練習寫作。多次修改之后,最終達到教師和學生都滿意的效果。
(三)通過小組合作達到提高的目的
在平時的教學實踐當中,筆者發現教師打分并寫出評語的作文發下去以后,有的同學根本不看,大多數同學僅僅看下分數而已。相當多的學生把英語寫作僅僅當作完成作業或應付考試的手段,課堂上學生很少參與,勉強寫出來的作文,內容空洞,對老師辛苦批出來的作文中出現的錯誤,很多學生不會去認真對待。沒有真正能夠從教師的評改中獲取有益的啟示,下次寫作時,非但水平沒有提高,甚至在作文中犯相同的錯誤。而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又不可能確實去輔導每一個學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顯得比較被動。
此時為了使學生在教師評閱之后有所收獲,應在學生作文的評估階段多下功夫,采用課內集體評閱的方法來代替老師單一的評閱,教師可以選擇兩篇針對性強的學生作文用投影儀展示給每個班的同學,從整體到細節,從內容到語法錯誤,師生共同修改邊評邊改使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受到啟迪。隨后讓學生按照老師的方法,根據老師的作文批改給出的標準(如文章內容、組織、句、語法、詞的拼寫等),就自己組內同學的文章進行討論、互批初稿。根據小組討論的修改,學生安排編輯完成作文,最后交給老師。教師從總體上進行評價,優秀文章可以挑選出來供學生閱讀、模仿、參考。
將學生分成小組,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開展學習,所有的小組成員都能參與到明確的集體任務中,學習活動是在沒有教師直接參與的情況下開展的。教師應在活動中做好引導者使每個小組成員積極參與,增強他們的課堂活動參與意識。小組成員相互修改作文當中出現的錯誤,從而進行深入討論,挖掘寫作主題、寫作內容,以達到互相刺激的目的,同時他們的腦中便會形成一種印象,各自獲取有用的信息來完善自己的英語寫作能力等。并且老師通過投影儀將各小組的討論結果展示給每個班的同學,不需要老師多說,同學們就可以看到小組之間的差異,取長補短,從而可以激發每個小組和每位同學的學習動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學習。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之所以廣泛存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它與許多教師對于教學的效率與實用的追求相符合。因為教師相信,好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快速、熟練、準確地掌握知識并在測試中取得好的成績。
四、結語
總之,在獨立學院非英語專業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簡要分析了行為主義學習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其對英語寫作教學的影響。獨立學院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行為主義理論,組織教學,激發興趣,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改變傳統授課模式,結合學生學習的特點在學生比較薄弱的環節,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語言輸入,提供語言鍛煉的機會使學生更好地提高英語寫作能力。同時我們應認識到,外語教學工作者要學習各種語言教學理論,認識各種教學法,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教學的主動性和多樣性,才能在平時的教學實踐當中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Stern H 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Toronto:OISE,1970:57.
[2]Brown H 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Longman:Longman,lnc,2000:23-83.
[3]張文霞,試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外語教學的影響[J].外語教學,2005.3.
[4]曹輝.刺激—反應—強化理論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校園英語.2011.10.
[5]石磊敏.合作學習理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信息.2008.02
[6]周成海.基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主要特征與信念基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