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方高等師范院校公共音樂教育是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高等院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長期以來,師范院校公共音樂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和深入的研究,從現狀來看,公共音樂教育普遍存在思想上不夠重視、條件上不夠完善、制度上不夠健全、課程設置上不夠科學、教學效果上不夠理想等問題。本文以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的若干意見》為指導,結合地方高等師范院校公共音樂教育實際,就如何加強和改進地方高等師院校公共音樂教育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師范院校;公共音樂;教育教學;對策
2014年,教育部專門下發(fā)了《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稱《若干意見》)。《若干意見》指出:“為落實教育規(guī)劃綱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要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公共藝術教育”;同時《若干意見》要求各高校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現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的目標,學校藝術教育承擔著重要的使命和責任,必須充分發(fā)揮自身應有的作用和功能”。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若干意見》精神,文章結合地方高等師范院校的實際,就加強和改進地方高等師范院校公共音樂教育教學提出如下對策。
一、以《若干意見》為指導,提高學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地位
作為地方高等師范院校的公共音樂教育教學的教育者,首先,要提高思想認識,堅決反對忽視公共音樂教育的思想和做法,要強化責任意識,切實提高公共音樂教育的地位,把加強和改進公共音樂教育放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高度來對待,做到在思想上更加重視,在行動上更加主動;其次,是要正視地方高等師范院校公共音樂教育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認真分析原因,切實加以解決。
我們要以《若干意見》為指導,明確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的思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遵循學校公共音樂教育特點與規(guī)律,積極探索公共音樂教育的途徑與方式,建立健全學校公共音樂教育制度,強化和完善公共音樂教育保障機制,促進地方高等師范院校公共音樂教育規(guī)范科學發(fā)展。
二、以建立資源共享機制為基礎,大力加強和改善公共音樂教學條件
地方高等師范院校與普通高校相比,在公共音樂教育方面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那就是師范院校都有藝術學科和音樂專業(yè),因此,在師資、教學設施及相關配套條件方面是其他普通高校不能比擬的。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地方高等師范院校又普遍存在重專業(yè)音樂教育,輕公共音樂教育,甚至把從事公共音樂教育的教師邊緣化,認為“不夠專業(yè)”的教師才會去上公共音樂課不正常的情況,在教學資源配置上,學校存在音樂專業(yè)教育和公共音樂教育的壁壘,教師、設施、設備等資源不能互通互用,甚至存在這邊音樂專業(yè)教師沒課上,那邊公共音樂課沒人上,這邊音樂設施場館閑置,那邊公共音樂教學資源奇缺的怪現象。
因此,地方高等師范院校必須建立起專業(yè)音樂教育和公共音樂教育的資源共享互通機制,在制度上保證公共音樂教育與專業(yè)音樂教育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具體來說:一是要樹立大音樂教育理念,學校要將專業(yè)音樂教育和公共音樂教育同步規(guī)劃、同步建設、同步實施,進一步明確公共音樂教育教學的目標任務,切實加強和改善公共音樂教育;二是要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優(yōu)秀的專業(yè)教師和新晉的年輕教師擔任公共音樂教師,在他們的工作量計算、職稱評聘等方面給予傾斜,切實解決公共音樂教師普遍老化,后繼無人的問題;三是要加大投入,加強學校音樂教育師資、教學條件的建設,建立教學資源科學調配、共享共用機制。
三、以課程建設為重點,建立科學豐富的公共音樂課程體系
加強地方高等師范院校公共音樂教育,建立科學豐富的課程體系是重點,《若干意見》指出:“普通高校按照《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公共藝術課程,并納入學分管理。有條件的學校要開設藝術選修課供學生選擇性學習”。
在公共音樂課程建設方面,主要立足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逐步建立起科學豐富的公共音樂課程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類:一是音樂基礎知識及基本理論課程,二是介紹音樂發(fā)展史及音樂文化等綜合知識課程,三是簡單的和聲寫作和音樂作品欣賞分析等課程,四是民族音樂特別是地方音樂文化課程,五是音樂實踐課程。各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可行的課程建設方案和教學計劃,采取必修和選修相結合,確保在校大學生公共音樂學習的課時數;學校教務及教學督導機構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推進公共音樂課程建設,建立健全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加強教學情況的檢查督導,強化教學研究,切實保證公共音樂課程質量。
四、以教學改革為動力,不斷推進公共音樂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地方高等師范院校要因地制宜,創(chuàng)新公共音樂教育教學方式,大力推進各項教學改革,積極探索簡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實際的公共音樂教育方法。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公共音樂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鼓勵教師立足地方音樂文化開發(fā)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音樂課程;二是進一步加強公共音樂教材建設,教材是保證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各校既要精選用認可高的公共音樂教材,也要鼓勵教師編寫校本教材;三是公共音樂教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要加強公共音樂教育的網絡資源建設,支持和輔導教師用好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努力提升公共音樂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四是公共音樂教育教學制度的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探索和建立以提高藝術教育教學質量為導向的教學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切實提高地方高等師范院校公共音樂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云南教育(視界時政版),2014(03).
[2]王瑩,王剛.論當前高等院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電影評介,2009(07).
作者簡介:
黃海燕(1980-),女,江西贛州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