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玲

【摘要】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在胃癌術后患者治療中采用中醫藥治療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本次研究樣本從本院胃癌術后患者中選取100例,研究時間從2018年2月開始,截至2019年2月,將治療方式作為分組依據,實驗組患者采用中醫藥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方案,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統計得知,實驗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90%)高于對照組(60%);實驗組患者預后生活質量也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之下均符合統計學標準(P<0.05)。結論:通過此次研究得知,在胃癌術后患者治療中采用中醫藥治療,能提高患者臨床療效,并對患者預后生活質量進行改善。
【關鍵詞】胃癌;術后;中醫藥治療;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249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8-068-02
胃癌屬于一種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有著較高的發病率,患者胃癌死亡率為25.2/10萬,在所有惡性腫瘤死亡患者當中,胃癌患者占據23.2%,并且患者術后容易復發,臨床并發癥也比較多,而對于胃癌患者而言,從中醫學的角度上分析,主要是由于飲食不接、脾胃損傷、氣結痰凝所致,而在臨床上中醫藥治療對胃癌具體效果在臨床上還存在一定的爭議,本次研究特對本院100例胃癌術后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探究中醫藥治療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樣本為本院胃癌術后患者,例數選取100例。研究時間從2018年2月開始,截至2019年2月,將100例患者隨機分配為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50例患者中,男性例數為21,女性例數為29,患者年齡在30-65歲之間,年齡平均值為(44.2±1.1)歲;實驗組50例患者中,男性例數為22,女性例數為28,患者年齡在32-63之間,年齡平均值為(45.1±2.2)歲,此次研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與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對本次研究沒有影響。
1.2 方法 實驗組患者采用中醫藥治療,對于肝胃不和證患者而言,患者容易出現惡心、厭食等臨床癥狀,且容易出現胃部疼痛,因此在臨床治療中需要給予降逆止痛、疏肝和胃的治療方案,藥物組方為當歸15g、芍藥20g、茯苓20g、白術15g、柴胡25g、甘草20g、薄荷15g、旋復花15g、生姜20g、半夏15g、人參25g、大棗25g,取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對于氣血雙虧證患者而言,一般是由于患者化療后出現的骨髓抑制反應,患者會出現明顯的白細胞下降,血紅蛋白水平降低,容易出現形瘦無華,自汗盜汗,因此需要采用補氣養血、健脾補腎的治療效果,組方為白術25g、茯苓20g、甘草20g、人參20g、當歸20g、芍藥15g、熟地20g,取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對于胃熱傷陰證患者而言,患者容易出現食后劇痛,尿黃便秘,心煩口渴的臨床癥狀,需要給予養陰清熱,和胃止痛的治療方案,組方為竹葉15g、熟地20g、人參20g、半夏15g、甘草20g、麥冬20g、知母25g、石膏35g、牛膝15g,取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方案。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總有效率(優秀:患者惡心、疼痛癥狀明顯消失,通過血液學檢查發現正常;良好:患者胃腸道癥狀明顯改善,但未消失,通過血液學檢查發現血細胞計數上升,但未恢復正常;尚可:患者胃腸道癥狀有所好轉,通過血液學檢查發現血細胞計數上升;較差:未達到以上標準或加重。)、②預后生活質量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研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以χ2檢驗,相關性采用Pearson分析法,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總有效率 統計得知,實驗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較高,兩組對比之下符合統計學標準(P<0.05)。
2.2 預后生活質量 統計得知,實驗組患者預后生活質量較高,兩組對比之下符合統計學標準(P<0.05)。
3 討論
胃癌屬于一種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所有惡性腫瘤患者中死亡率高居首位,并且術后有著較高的復發率,臨床并發癥也比較多,其一便是術后消化道出血,臨床表現為頭暈、血便、心悸等癥狀[1],其發病因素主要為術后縫合過程中沒能對血管進行完全縫合,進而造成了應激性潰瘍。其二是胃癱,主要是由于患者在手術過程中[2],迷走神經切斷或者胃張力改變引起的,患者常見有腹脹、上腹不適等癥狀,其三是傾倒綜合征,主要是由于患者幽門功能下降,對胃內的事物控制力下降,進而出現上腹飽脹與惡心等不良癥狀,其四是吻合口瘺,一般是由于患者組織水腫、吻合技術欠缺所致,其五是腸梗阻。而對于胃癌患者而言,在手術后會損傷正氣,進而導致其出現肝胃不和,最終出現嘔吐、呃逆等癥狀,容易出現乏力消瘦等癥狀,而在中醫治療過程中,主要是采用扶助正氣、培植本元的治療方案,一方面提高患者機體免疫能力,另一方面是臟腑功能受到損傷,在胃癌患者當中,術后化療配合中醫治療能明顯提高患者臨床療效[3]。
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較高,預后生活質量也較高,綜上所述,通過此次研究得知,在胃癌術后患者治療中采用中醫藥治療,能提高患者臨床療效,并對患者預后生活質量進行改善。
參考文獻:
[1] 劉愛萍, 趙文霞, 楊俊紅. 健脾補精湯對胃癌術后脾虛證患者臨床療效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 中醫學報, 2017(10):34-38.
[2] 林雪梅, 全小明, 林瑤如, et al. 五音療法對胃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焦慮、抑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7(2).
[3] 葛善義, 孫勃, 杜海偉, et al. 人參大黃湯改善胃癌術后患者氣滯血瘀型胃腸運動障礙的療效觀察[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18(8):61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