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珍
【摘要】目的:分析綜合性康復護理在頸椎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科室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60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按照隨機分配的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康復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綜合性康復護理,將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結果: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觀察組的臨床效果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患者接受頸椎病治療的過程中,采用綜合性康復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護理有助于患者頸椎功能的改善,提高治療的效果,具有非常高的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綜合性康復護理;頸椎病;應用
【中圖分類號】R249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8-170-02
在臨床當中,頸椎病的發病率非常高,并且逐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這種疾病的病發因素為椎體關節結構及頸椎間盤退化、頸椎骨質增生以及機體韌帶鈣化等,引發臨床癥狀,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影響,并且治愈的難度比較大[1]。在給患者進行頸椎病治療中,可以采用綜合性康復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護理,以促進患者健康的恢復,本文將對綜合性康復護理在頸椎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本科室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60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按照隨機分配的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年齡范圍為26-70歲,平均年齡為(45.27±4.54)歲;對照組男患者14例,女患者16例,年齡范圍為28-67歲,平均年齡為(45.67±4.33)歲,將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信息進行對比,兩組數據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康復護理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康復護理。首先給患者進行非手術治療,如頸椎牽引、微波、推拿以及中頻脈沖電療等。向患者講解相關的醫療健康知識,監督患者用藥,對患者進行運動指導,調整他們的飲食結構,保證患者病房室內通風,并注意消毒。
1.2.2 觀察組實施綜合性康復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綜合性康復護理。
(1)在治療期間,對患者的個人狀況進行評估,如患者的自我感覺、痛疼的部位、時間以及程度等。并留意患者是否出現頭暈、目眩、耳鳴、手指或下肢麻木等狀況。記錄好患者的頸部活動程度以及步型步態等信息。
(2)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如發病的原因、疾病的發展、科學性的治療方案以及護理的方法等,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度。
(3)護理人員要觀察好患者的精神狀態,關注他們的心理問題,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疏導他們的負面心理,給他們講解一些治療成功的案例,給予他們鼓勵,增強他們恢復健康的自信心。還可以播放一些音樂和視頻分散注意力,引導患者進行自我狀態的調整。
(4)督促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指導佩戴頸托的正確方式。禁止患者躺著看書或看電視,保持脊柱正直,同時要做好翻身、按摩的工作。注意對頸部進行保暖,避免頸部受寒。另外,護理人員要調整好患者枕頭的高度,一般以高出自己拳頭的0.5倍為宜,枕頭軟硬適中,填充顆粒細狀物,中間凹陷,以實現頸椎的最佳生理曲度[2]。
(5)引導患者的鍛煉頸椎功能:患者向前方低頭,保持速度的緩慢,將頸椎骨拉長,下巴緊貼前胸,再慢慢地回歸至原位。再向后仰頭,速度緩慢,脖子伸長,后腦置于肩背處,慢慢復位。接下來頭向左肩輕貼,慢慢復位,再向右肩輕貼,恢復原位。每輪做2次,每天兩輪[3]。
(6)記錄患者的治療情況以及康復效果,并對患者的總體情況進行總結,添加飲食指導、頸部功能訓練方法以及疾病預防等所需要注意的內容,形成一本健康手冊,以便于患者出院后進一步做好康復工作。
1.3 觀察指標
根據NDI(頸椎功能障礙指數評分)判定治療的效果,評分越高頸椎功能越差。其中,減分率=(治療前NDI評分-治療后NDI評分)/治療前臨床癥狀積分×100%,總有效=顯效+有效。
(1)顯效:治療前后NDI減分率≥80%,患者頸椎功能已經獲得大致恢復,可以正常生活工作。
(2)有效:50%≤NDI減分率<80%,患者頸椎功能獲得一定改善,可以進行一般的體力活動。
(3)無效:患者的治療效果未達到上述標準,且存在病情加重現象。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數據進行統計并加強分析,用(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差異用t進行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用X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觀察組的臨床效果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討論
頸椎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頸椎疼痛、健忘、肢體活動障礙等,并且治療的根治性差。長期受到此種病癥的影響,會引發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對患者實施積極的護理干預非常有必要。綜合性康復護理模式通過治療期護理、心理干預護理、頸椎鍛煉以及行為干預等具體方式強化臨床應用效果,以其科學性和全面性在幫助患者進行有效訓練的同時能夠保證患者體驗到舒適的護理方式,并且能夠降低患者在治療過程當中不良事件的產生率。同時,綜合性康復護理模式注重醫護人員與患者的溝通,拉近護患關系,提升護理人員的責任感,增強患者恢復健康的信心以及治療護理效果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患者接受頸椎病治療的過程中,采用綜合性康復護理模式對患者實施護理有助于患者頸椎功能的改善,提高治療的效果,具有非常高的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何芳,張強.綜合性康復護理在頸椎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93):290-293.
[2]雷曉榮.頸椎病治療中綜合性康復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8):170-171.
[3]曾敏.綜合護理干預在頸椎病康復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0):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