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立林
【摘要】目的:調查2018年官兵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生情況,并提出相關防治對策。方法:采用整群抽樣方法,對我隊98名官兵進行調查,統計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生情況及原因。結果:98名官兵中,有16名(16.33%)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生原因主要是急性損傷(31.25%%)、慢性勞損(50.0%)、外感濕寒(18.75%)等。結論: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官兵的常見病之一,因此,應增強官兵腰椎間盤突出的防病知識,并加強功能鍛煉。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腿痛;發生率;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R174+.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8-227-02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腿疼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主要由椎間盤變性、纖維環受損/髓核突出使脊神經根受到壓迫刺激,導致腰腿疼痛、麻木等。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病程長、治愈難、反復發作的特點,若未及時采取措施控制病情進展,可能致殘,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近幾年,隨著習主席強調要“全力推進新時代練兵備戰工作”,部隊“練為戰”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工作和訓練強度也進入一個新的高度,部隊官兵腰間盤突出癥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勢頭,成為了影響部隊戰斗力的主要生理因素。為此,本文以我隊官兵為例,統計其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情況以及其病因,并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以供同行參考。
1 臨床資料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對我隊98名官兵進行調查,根據臨床癥狀、體征、病史以及X線、CT或者MRI檢查等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確診依據證實有16名官兵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均為男性,年齡17~48歲,平均(29.65±5.30)歲;病程16d~28個月,平均(10.67±3.81)個月;癥狀:16例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腰腿痛癥狀且棘突旁有叩擊痛或壓痛,3例伴雙下肢放射痛,13例伴單側下肢疼痛;突出部位:1例L3-4突出,5例L4-5突出,10例L5-S1突出;發病原因:5例急性損傷(31.25%)、8例慢性勞損(50.0%)、3例外感濕寒(18.75%)。
2 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生原因
2.1 內在因素
2.1.1 腰椎解剖結構的特殊性:后縱韌帶在脊椎中并不間斷的,其能夠包圍椎間盤增強肌纖維的力量。然而,在腰椎L4-5、L5-S1等部位后縱韌帶的寬度會明顯減少,大約只有其他部位寬度的一般,但腰部進行的活動較多,負重也較大,故其受損的幾率顯著升高[1]。
2.1.2 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正常情況下,人體椎間盤在20歲~25歲發育最成熟,然后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出現退變,即椎間盤有小裂隙現象出現,椎間盤周圍的纖維可轉化為纖維軟骨,且其顏色也會由透明變成棕黃[2]。而且在椎間盤退變過程中腰椎組織的脆性有所增加,即使是在正常的壓力作用下也會導致椎間盤周圍的纖維環發生放射狀破裂,逐漸延伸到纖維環外層,使髓核從破裂處突出影響椎間盤的韌帶或神經根而致病。
2.2 外在因素
2.2.1 急性損傷:此因素主要是在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化的基礎上提出的,當腰部發生急性損傷使,可讓腰椎間盤周圍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而致病。
2.2.2 慢性勞損:若患者的腰部存在慢性、持續性的勞損,可導致椎間盤長時間受壓,不能充盈髓核,造成纖維環受損。
2.2.3 外感寒濕:官兵長期生活或工作在潮濕的環境中,易受寒濕邪氣侵襲。在寒濕的刺激下機體的小血管會急劇收縮,影響局部的微循環,再加上在腰椎退行性病變的基礎上,腰椎間盤出現血供不足的現象,進而使纖維環發生破裂而出現椎間盤突出。
3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防治對策
3.1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
3.1.1 衛生所處置
保守治療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首選療法,其一般在衛生所即可進行處理。常見的保守治療手段有物理治療、持續牽引等,其治療機制主要是通過改變受壓的神經根與椎間盤組織之間的位置,以緩解神經根的壓迫,減輕疼痛癥狀。該療法適用于初次發病、病程較短、癥狀較輕、影像學檢查未見明顯的椎管狹窄或不能實施手術治療的患者,具體治療手段如下:
(1)絕對臥床休息:由于腰椎間盤周圍的纖維環發生破裂后,體重或負重的壓力可導致髓核突出,在此情況下,患者若進行臥床休息可減輕負重對腰椎間盤的壓力,進而緩解腰椎周圍韌帶張力對神經根的受壓,這既可以緩解癥狀,又可以避免病情加重。一般疼痛劇烈者需仰臥在木板床或上鋪厚墊上;而疼痛較輕者不必整天臥床,每日可下床活動2~3次。(2)持續牽引:臨床上通常采用骨盆牽引的方法,通過增加腰椎間隙的寬度來減少椎間盤的壓力,進而使部分突出回納,緩解癥狀。(3)推拿、按摩等理療: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期,一般選擇超短波無熱量、超聲波局部治療等手段,能夠快速有效消除交感神經的緊張度,緩解肌肉痙攣,減輕疼痛感。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穩定期,通常選擇推拿、按摩、超激光、特定電磁波、超短波、電療等理療手段,松解椎間盤神經根粘連,并促進神經恢復,緩解疼痛。
3.1.2 住院治療
對于衛生所無法處置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一般建議其到上一級醫院住院治療,其常用的治療方法有皮質激素硬膜外注射、手術治療等。其中,皮質激素硬膜外注射的皮質激素屬于一種長效的抗炎藥,能夠有效減輕神經根粘連及其周圍的炎癥。臨床主要應用2%利多卡因+長效皮質類固醇制劑進行硬膜外注射,每周1次,3次為一個療程。
在臨床上,對于腰腿疼痛劇烈、反復發作,且經6個月保守治療后仍無效,影響正常生活與工作,或合并椎管狹窄的患者建議入院進行手術治療,或者是中央型突出有馬尾神經綜合征,括約肌功能障礙者,應按急診進行手術。其手術方法常見的有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術、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顯微鏡外殼腰椎間盤摘除術、經皮髓核切吸術、人工椎間盤置換術等。
3.2 腰椎間盤突出的預防
(1)加強疾病宣傳:在部隊健康知識宣傳欄張貼相關腰椎鍵盤的基礎知識,并向官兵發放腰椎間盤突出防護手冊,增加廣大官兵的防病知識;(2)訓練前的準備活動,如慢跑熱身,關節拉伸活動等;(3)合理使用防護工具:對有腰傷病史或存在潛在腰傷危險的官兵在工作或訓練時應注意準確的姿勢,必要時需佩戴腰圍或其他護具以免腰扭傷;(4)腰背肌鍛煉:教導官兵腰背肌鍛煉的方法和技巧,如三點支撐法、五點支撐法、飛燕式等;(5)改善居住、工作環境,注意防潮保暖。
參考文獻:
[1]馬力軍,王鋼.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湖南中醫雜志,2013,29(3):125-127.
[2]金曉娜,張黨鋒.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機制及健康教育[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10):1152-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