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增加閱讀的厚度”,無論是閱讀的內容,還是閱讀的效果、收益,提升在校學生閱讀的品位和品質,真正使讀書豐富人生,使閱讀具備啟智功能。勤于閱讀的人將逐漸成長為一個有著豐富心靈層次,心智成熟的現代人。我們手捧書本閱讀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教育、自我升華的過程。
關鍵詞:閱讀;探究思路;興趣
閱讀具有從眾效應,快餐閱讀、淺閱讀、網絡閱讀已成為時代的選擇。“增加閱讀的厚度”,無論是閱讀的內容,還是閱讀的效果、收益,提升在校學生閱讀的品位和品質,真正使讀書豐富人生,使閱讀具備啟智功能,使學生懂得不要僅僅是浮于表面的知曉。閱讀的思路,理解的深度和廣度,都需要教師有目的地加以指導。
下面通過具體的閱讀實例,大致歸納“探究”的以下幾種思路。
一、 面面俱到,疏而不漏:此——彼
《溜索》一文,人物、景物、動物、整個景觀,寫法非常典型精妙,“本文寫了馱隊飛渡峽谷的故事,請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蘊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6分)”
【答案】情感取向:
(1)駿馬、雄鷹、高山峽谷:對雄奇險峻崇高的贊美;
(2)領隊、精瘦漢子:對樂觀向上人生態度的贊美;
(3)牛的恐懼、發抖:對平庸、畏難的厭棄;
(4)本文所寫生存畫面:張揚了原始、野性的陽剛之美。
【解析】深刻意蘊:①角度一:整體把握。馱隊飛渡峽谷代表戰勝自然和艱險。②角度二:領隊和漢子們。表現團結協作,相互信任,關心愛護以及無畏勇敢。③角度三:雄鷹、駿馬、牛等動物形象。正反對比,隱喻人應該有雄鷹、駿馬那樣的精神,而不能想牛那樣軟弱畏縮。④角度四:“我”和領隊。表現艱苦環境能磨練人。情感取向:分析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需結合全文,從不同角度去發掘。
這是一道典型的探究題。深刻意蘊中的一與四是學生漏答的內容,情感取向中的一與四是學生漏答的內容,尤其是第四點,幾乎全軍覆沒。為什么?閱讀分析形象的描寫,要得出抽象的結論,文章的描寫就是圍繞結論,為了結論的描寫。
二、 追溯因果,刨根究底:因——果
散文小說中的人和事,是有因果的。可以發現和分析其中的因果關系。
如,《那個傻子》這樣一篇小說,寫哥哥做了第三者,搶奪了弟婦,弟弟因此成了傻子。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他們當時沒有領結婚證”,這句話并非閑來之筆,用意很深但是學生往往不在意這句話。
三、 思考現象與本質:表——里
表面現象包含了實質,家長在學校門口等小孩放學,他隨手從車窗里扔出大把的瓜子皮和一只奶茶的空杯子,表面上的問題是不講公共衛生,實質呢?
有一篇小說閱讀,寫“我”小時候要養鶴,卻錯養了鷺鷥的故事。厭棄拋棄鷺鷥的實質,并不是因為只喜歡鶴,不喜歡鷺鷥。這只是表象,骨子里的原因是愛慕虛榮。
四、 變形象為抽象:實——虛
古典詩歌的閱讀中,送別詩總是采用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實寫送別時的情景,虛寫送別后的情景。在散文小說閱讀中,由具體的描寫,概括出抽象的結論,就是由實到虛。能夠跳出描寫本身,善于概括,會歸納,才能夠分析到位。看問題要有抽絲剝繭的深度、高度。
泰迪小狗的尾巴被剪掉了,這件事,反映出了什么?現實中存在哪些類似的情形?
(1)反映出審美的情趣,品位的問題。人可以有自己的愛好,但是這是一種極端主觀的,不健康的欣賞情趣,他們把自己的喜好,建立在小狗的傷痛和殘疾之上,并以此為樂。
(2)是對生命的不尊重,他們不善待生命。
(3)現實中,比如家中的盆景,公園的樹木花卉,被人修剪過了,不是自然生長狀態,但是為了讓它們顯得更美,更好的美化生活;再比如,人的性情,脾性等,通過后天的教育,會發生正面的變化。
五、 考量時段:今——昔
“世易時移,世異時異矣。”經典篇目《察今》中有引嬰投江、循表夜涉、刻舟求劍的故事,對象、時間、地點變了,就不能夠再采用老辦法,分析判斷當然也不能夠是老結論。
六、 對比類比:正——反
沈從文的《邊城》寫了弟兄兩個與一個女孩的故事,頌揚了未被現代都市文明污染的世外桃源般的人情美,人性美;《那個傻子》寫了弟兄兩個與一個女人的故事,但是,讀到的卻是現代現實社會生活中哥哥的極端自私,對比出弟弟的無我、善良、忠厚,人品的崇高。
七、 知微見著:小——大
細節,平凡的小事,窺一斑而知全身,學生的問題在于不能夠推知社會意義,社會主題。比如檢查巡視的一批領導干部走進校園,其中一個人隨手把煙頭扔在了地上,另一個人拉開手提包,拿出一個小鐵盒,放進煙頭,蓋好蓋子。這樣一個實例該如何分析以小見大?
(1)在國家倡導控煙,逐步推行禁煙的背景下,領導干部不能夠以身作則,嚴于律己;
(2)吸煙和不吸煙形成鮮明對比,收起煙頭和亂丟煙頭形成對比。亂丟煙頭者不講公共衛生,個人素養差,缺乏公德意識;收起煙頭者相對而言,個人修養較好,但仍缺乏自制力;無論是原本就不吸煙,還是因為校園是公共場合而不吸煙的人,都是值得肯定的,
(3)吸煙者逼迫他人吸二手煙,害人害己,損害個人形象,損害領導者的形象。
第一點正是社會意義;第二點中的公德意識是實質,否則就是膚淺的分析。知微見著,以小見大,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小題大做,借題發揮。
八、 分析雙關:字面——含義
雙關本來是一種修辭手法,主要包括諧音雙關、語義雙關。如,“綿延萬里的書法”,就是語義雙關,含義:書法藝術將在時間、空間上綿延不息,書法藝術會代代相傳。《雷雨》中的潛臺詞,其實就是語義雙關。
閱讀是跟社會接觸,是與心靈交流。快餐文化不是淺,不是粗,簡潔不是淺薄。讓學生的認知方式,情感需求合理、正確化,是語文教師很重要的任務。一個有豐富內心世界的學生,一個有內涵的學生,是一個會閱讀的學生;是一個閱讀深刻而準確,理解全面的學生。建設學習型社會,需要分享閱讀,使閱讀具備啟智功能,讓閱讀給人帶來快樂,帶來享受,從而使自己變得高雅。本文說的這個智,主要指心志,包括閱讀思考的廣度和深度。
作者簡介:李祖慰,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第一中學明發濱江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