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科技的發展不僅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更是掀起了教育的新潮流,在新時代下的課程改革中,多媒體逐漸被納入了教學的工具中。本文主要是以生字詞的認識、古詩詞的解讀、閱讀教學為視角,闡述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整合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語文;教學
多媒體作為新興的輔助教學形式介入教學的領域,給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增添了新的模式,不僅優化了傳統課程的教學結構,而且對語文課堂的教學氣氛具有活躍的作用,很大程度地提升了教學的效率。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能夠向學生展示多層次、多角度的教學內容,開拓學生的思維以及對語文漢字的理解與感悟,能夠確切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在教學工作中,老師應致力整合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優劣勢,揚長避短,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質量。
一、 生字詞中多媒體的有機整合
在語文的教學要求中,生字詞教學需要用最為直觀的教學形式,豐富教學的情景。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并不能夠滿足當代語文教學的要求。然而,運用多媒體教學正是符合現在語文教學要求的教學輔助工具。生字詞的教學在語文的認知過程中是一個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多媒體作為教學輔助工具,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加直觀、更加形象的知識體驗,例如:在學習“水”字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多媒體課件來展示“水”字,利用三條水道,慢慢演變成一個“水”字,這能夠更大化地帶動學生的學習氛圍,豐富教學的情境。
再者便是形近字的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能夠深化學生的記憶,激發學生善于思辨的能力。例如“顆”和“棵”的辨識,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在這兩個字中,時常會出現混淆的情況。在結合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利用幻燈片的輔助,提高學生對形近字的辨識。在“顆”字下面展示幾幅圖片,同時在“棵”字下面展示幾幅圖片,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棵”,用于花草樹木,多指植物的個數;“顆”,多用于圓形或粒狀的東西。整合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劣勢,向學生展示最為直觀的教學效果,這樣不僅鞏固了學生對生字詞的認識,同時還提高了學生對形近字的辨識能力。
二、 古詩詞中多媒體的有機整合
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時代的不同,教師在執教時并不能直觀地給學生展示古代詩人所描述的情景和意境。在教學毛澤東的《長征》時,從年齡特點看,五年級學生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對毛澤東在這首詩中所表達的情感的理解也有一定困難。如果結合多媒體的教學資源,我們能夠將當時長征的情境展現在學生面前,化難為易,化想象為視覺。教師可以通過對長征的資料、圖片、錄像等資源進行收集,進而制作成適合《長征》中教學的課件,詩句中有一句“大渡橋橫鐵索寒”,教師在執教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還原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的畫面。讓學生通過視覺的體驗,去感受《長征》中路途的困難險阻,以及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多媒體與現代教學的整合,并不是簡單性地將多媒體納入教學輔助工具中,多媒體是現代教學的延伸,通過多媒體的有機整合,將教室的教學空間不斷延伸和擴展。讓學生在短短的40分鐘內,用最為有效的教學輔助工具,把更多的知識傳輸給學生。讓學生不僅能夠體會到文字的表層含義,而且能夠領悟深層次的含義以及作者的情感色彩。
三、 閱讀理解中多媒體的有機整合
閱讀理解在小學的教學內容中屬于難點課題,結合多媒體的使用,在閱讀理解這塊的教學工作變得更加有效。閱讀理解主要是鍛煉學生對文字的敏感度以及對感情思想的代入感,在傳統的教學工作中,在文字的理解以及思想感情的體驗源自學生的想象。但是通過多媒體教學工具的輔助,學生對閱讀理解的學習是通過視覺體驗,然后是情感體驗。通過借助信息科技,巧妙地轉化學生學習閱讀理解的途徑,將更加有效率的教學方式展示給學生。例如:在執教《桂林山水》的時候,單純的文字描述以及課文的小插圖,很難讓學生腦海里展現出一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畫,正如文本的描述得很是到位,但是沒去過桂林的同學,學生腦海中并不能浮現出這樣的畫面,因此,利用多媒體看了相關的視頻材料,這是對情感體驗的一個彌補。借助多媒體工具,更加能夠展示桂林山水的魅力,讓學生更加能夠體會到中國山水的引人入勝,流連忘返的美景。
我們的語文教學應以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拓展學生思維空間為目的,在閱讀理解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讓學生能夠汲取課本的知識,而且應當把更多的課外知識信息傳達給學生。對多媒體資源與傳統教育方式的結合,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以及教師的引導教學,將更大的知識信息量傳授給學生,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加深對文本知識的理解以及鞏固。
四、 結語
多媒體與現代教學的有機整合,應當遵守揚長避短的原則,把個人闡述的傳統教學方式,轉變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被動為主動,變學為思,變學為悟。語文教學工作者通過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對多媒體科技與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探索和有機整合,一定能夠為新時代下語文教育工作開辟一條嶄新的道路,不斷優化語文教學的策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把多媒體工具與語文教學融為一體。
參考文獻:
[1]王國霞.激發興趣循序漸進——淺談指導學生寫日記的方法[J].甘肅教育,2011(12).
[2]張桂芳.讀與背不可小覷[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2).
[3]潘永輝.教學文化人格心靈——師生對話錄(二)[J].考試周刊,2013(97).
[4]李幸明.深入引領走向“深度”[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2(23).
作者簡介:楊作棟,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回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