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紅
口語交際是聽話、說話能力在實際交往中的應用,是在特定環境中產生的語言活動,是由說、聽雙方共同參與進行的一種交際形式?!缎W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口語交際的理念,即“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應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的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币囵B學生的交際素養,提高表達水平,達到《課標》要求,教師必須利用口語交際課,通過具體的交際情景,引導學生“敢于”開口,善于傾聽,靈活應對。要培養學生上述能力,我以為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確定適合交際的內容,使人人有話可說
交際內容的確定,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年齡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且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比如選取諸如“小學生要不要多看電視”、“模擬當小記者采訪身邊的成績優異者”、“某某同學不愛寫作業,你來開導開導他”等交際內容。由于這些內容與小學生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交際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會被激發,表達欲望強烈,傾聽認真,可收到較好的效果。
二、精心創設交際情景,使人人想說
在口語交際過程中,一定的情景是激發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重要因素。有關研究表明,語言的表達能力是與其心理素質及環境緊密聯系的。事實上,一些學生在課堂上表達困難而在課外樂于表達,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課外活動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環境,也為學生的交際提供了一個自由天地。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淡化課堂氣氛,強化生活信息,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輕松表達的氛圍。
交際情景的創設可分為演示創設和表演創設。演示創設包括用圖片、實物、多媒體等演示。小學生由于認知特點的關系,直觀形象的實物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有益于學生的觀察,能激起學生的交際熱情。比如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是《春游去》,如果讓學生直接交際,很多學生可能說不出幾句話,但是,當我們把有關春游踏青、放風箏、野炊等圖片展示給孩子,再相機點撥,學生就會入情入景地進行口語交際,有話想說,達到訓練的目的。
三、樹立平等意識,提高安全度,克服心理障礙,使人人“敢說”
口語交際的特殊性在于直面性、情感性、交互性,因而環境,氣氛因素會影響其表達效果。即使是平時表達流暢的學生在有教師參與的活動中,也可能面紅耳赤,渾身不自在,差生可能更怕開口。因此,教師需從自身做起,牢固樹立師生平等意識,在言行,情感上與學生平等相處。在教學活動中注意讓學生以放松的表情,自信的心態與人交流,同時教育學生尊重他人,學會傾聽。而對于學生的表達,教師則應給予積極評價,鼓勵學生在交際中“想”說就“說”,“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只要反映清楚自己的主觀意識就行,不可瞻前顧后。
四、注重學生的參與性,使人人得到提高
要達到《課標》的要求,教師應樹立正確的觀念,著眼于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口語交際的主體,成為積極的參與者,使學生的整體水平得以提高。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應該“委曲求全”,不可因為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或教學的需要,總是照顧“交際能手”而冷落學困生。而對于交際困難生,可降低要求,多鼓勵他們把自己“想說”的和大家進行交流,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是他們的交際能力得以提高。
五、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應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使人人時時得到鍛煉
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不可把提高學生就交際能力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口語交際”課,而是應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事實上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諸如聽講,朗讀,復述環節都是對“說”的實際訓練,也是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因此,教師應提高對口語交際的認識,使口語交際訓練和其他教學環節密切聯系,相得益彰。
六、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扮演好自身角色做好口語交際的表率,使人人“會”說。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作用是多元的,是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兼顧問。在課堂上,教師要有效地組織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隨時對學生的語言活動的進展進行指導,結果給予評價和總結,因此,學生口語交際過程中對教師的素質特別是活動的組織調控能力、自身的人文、文學素養、鼓勵學生的藝術、隨機應變(辯)能力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口語交際教學,教師的言談舉止就是最好的示范,就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教師用準確、鮮明、簡介、生動的語言去引發學生欣賞語言藝術,從而使學生在長期的鍛煉及耳濡目染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交際。
總之,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如今這個教育方式多元化的社會里,作為教師,只有不斷的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素養,學習和創新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有效地培養及提高。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2]《心理學》
[3]《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