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東
【摘要】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教師要革新理念、優化設計、活用教材、創新教學,樹立師為主導,生為主體,構建綠色陽光的課堂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寓樂寓學,促進學生全民健康又好又快的成長發展。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 創新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070-02
面對新時代的召喚和新課改的吶喊,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師要革新理念,優化設計創新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實踐能力,實現師生互動、共同發展。下面,筆者談談自己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創新教學的一些粗淺嘗試做法:
一、優化設計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有情感性、生活性、實用性的課程。部編人教版新教材內容豐富,貼近學生的實際,融于社會生活。在教學中,教師要與時俱進地革新教學理念,要以學生為本,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優化設計創設學習目標與內容活動等,要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創制動態化、形象化、趣味化動靜結合教學課件,創設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情景問題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拓展學生思維,使學生積極愉快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如教學七年級“網絡交往”時,讓學生充分體驗上網能給成長學習帶來的利,也使學生知道沉迷網絡給學習成長帶來的弊。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知網絡的兩面性,使學生懂得科學合理文明上網。此外,教師要及時將生活中的思品學科動態展示給學生,如將“今日說法”“道德與觀察”“焦點訪談”等片斷展示給學生,以豐富課堂內容,點燃學生興趣。
二、優化教學方式,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新課程標準要求“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通過調查實踐、探究討論、演示體驗等活動,在合作和分享中豐富、擴展自己的經驗,不斷激發道德學習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使教學過程成為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師生共同參與互動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要樹立新課程理念,以課本為基礎,以學生為本,創新教學。
1.采用“情境+問題”模式,以選用教材中情境為主,依據情境提出問題。問題可以由雙方共同設計,改變以往一問一答的形式,允許不同意見、觀點的交流,培養學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調動每個學生參與意識和學習的積極性。
2.創設教學情景活動,采用角色體驗、擂臺大賽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認知情感,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寓樂寓學的獲知情感體驗活動。可采用編排課本劇、講故事等方法,想方設法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3.拓展教學資源、鼓勵組織學生參加主題探究實踐活動。如有目的,有計劃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等,比如在清明節時到烈士陵園參加掃墓活動,在“端午節,中秋節,”活動中,組織學生調查自己所在社區的民族習俗等。
三、構建綠色陽光教學環境,促進學生自主創新。
“一個差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教師要努力構建綠色陽光教學環境,促進學生樂學會學,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學習的能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切實拋棄傳統的“獨舞”式灌輸,獨霸式控制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將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創新的舞臺。
1.“任務驅動”培養自主探究創新學習動機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事物發生興趣,才會去探索、才會自學。這就要求教師去引導和培養興趣。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景喚起學生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學生不斷向上攀登。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富有情趣化和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學習任務,通過限定時間、小組競賽、結果展示等方式,引導學生探究合作盡快完成任務,并進行適時評價激勵,使每個學生有成就感。剛開始時,多數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就會感到無聊。所以教師要掌握這個規律,更新、補充新的適宜內容,不斷提出新的任務,促進學生的學習。
2.“競爭合作”培養自主合作創新學習能力
教學中要依據教材內容,要有意設計一些實效性的問題,分組讓學生暢所欲言來探究討論,求助老師同學教材等,甚至動手實際驗證。最后交流展示結果。這種形式的教學,讓全體學生都動起來,從動腦、動口、動手等方面提高了學生興致、活躍了學生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活動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與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在相互啟發和感染中獲取知識,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和覺悟的健康發展。比如在教學第七課《感受法律的尊嚴》一文中,可以先讓學生閱讀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讓學生進行思考,并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現象進行互動學習,分組討論并剖析學生身邊較常見的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指出避免和矯正這些行為的有效方法。通過互動合作,讓學生掌握法律知識,從小學法、知法、懂法、守法。
總之,創新是事物發展的動力源泉。新課改背景下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教師必須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與時俱進、革新理念、創新教學,真正落實三維教學目標的統一,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使課堂教學成為指引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樂園。
參考文獻:
[1]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李秀偉主編.《新課程教學設計——初中思想品德》,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