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成永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社會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所以,學生應盡量達到“什么都會”的標準。筆者運用文獻資料法、調查問卷法、數理統計法對福州城區中學生的球類運動現狀做了調查分析。研究發現,現階段部分學校受器材、環境、場地等客觀條件的制約和學生學習興趣等主觀條件的影響,中學生不能夠達到這一標準。現對學校、教師、學生提出幾點意見和建議望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為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有所幫助。
關鍵詞:福州市城區中學 ?學校體育 ?球類運動
中圖分類號:G807.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7(b)-0131-02
球類運動是中學課程中不可或缺的運動項目,目前,中學體育課所涉及到的球類運動項目偏少,達不到到學生運動鍛煉的需求。球類運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以乒乓球課程為例,乒乓球這一運動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娛樂性,學生接觸之后不會感到乏味,學生還能夠較快的適應并參與到其中。乒乓球運動可以提高人的靈活性和協調性,還具有增強體質,增進健康、預防和治療近視、為學生緩解學習壓力的作用[1]。在重視學校體育地位的基礎上,更要重視球類運動的發展,以促進學生更全面的發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對福州七中,福州十六中,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南水都中學四所中學的學生進行調查問卷,福州七中50份,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50份,福州十六中50份,江南水都中學50份。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圖書館,網絡等途徑,獲得相關論文及資料。
1.2.2 訪談法
對調查的四所學校里的部分教師進行訪談。
1.2.3 調查問卷法
應用球類運動現狀調查表,采取整體隨機抽樣的方法,向這幾所學校的學生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86份,回收率93%,有效問卷165份,有效率88.7%。
1.2.4 數理統計法
通過問卷,對所得數據進行數理統計及分析。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中學生對目前學校體育課的內容滿意度調查
從表1可以看出,調查的四所學校相比,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對目前體育課的內容滿意度最高,達到了72%,福州七中的滿意度值緊隨其后,為66%。福州十六中滿意度最低,滿意度為48%,江南水都的滿意度為50%。體育課涉及到的球類內容較多的是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和福州七中。江南水都中學和福州十六中這二所學校學生對當前的體育課教學的內容滿意度低,究其原因,應該是這二所學校體育課程所涉及到的球類內容偏少,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運動需求。所以說,球類運動對體育課內容滿意率也具有一定的影響,體育課上涉及到的球類運動項目多,學生滿意度就高;反之,學生滿意度越低。
從以上調查數據上看,這幾所學校根據自身條件開設了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課程,從項目設置上看,涵蓋了傳統的、主要的幾個大項,能基本滿足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要求。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興趣的擴大,現有的項目就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了。例如,在調查問卷的最后,“學生想對學校提什么建議”這一問題,了解到學生還想學習網球,臺球等[2]。這些項目目前在國際上十分流行且國內也在逐漸地發展,受到了很多學生的青瞇。學校應該根據自身情況,適當增設球類運動項目,這樣能使學生有更多的選擇空間,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增設網球,臺球,壘球等運動項目,以增加體育課的內容,豐富學生的體育文化生活。
2.2 有組織的課外球類活動(球類比賽)的情況調查
有組織的球類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學生對運動技能的學習,能夠讓更多的學生積極的參加到集體活動中,這對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有一定的幫助。還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到一種公平競爭、團結協作的道德風尚;一種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自強不息的道德品質;還可以為校園營造健康向上、積極活潑的文化氛圍。
根據調查表可知,各所學校組織球類比賽普遍偏少。江南水都中學有68%的學生認為有組織的課外球類活動少,福州七中和福州十六中也有一半以上的學生認為有組織的球類活動偏少。師大附中的課外活動相對較多,但還是有1/3左右的學生認為偏少。學校組織較多的球類活動即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增強凝聚力,又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讓學生在失敗和成功中得到磨練,心理素質得到提高[3]。而心理素質十分重要,學生無論在考試還是在其他場合都需要有較強的心理素質才可以保證正常或者超常發揮。
2.3 影響學生進行課外球類運動的因素
從問卷的數據得知,影響中學生進行球類運動的因素包括興趣愛好,自身身體原因、現有體育設施條件、人際交往、時間、教師引導等方面。如表4所示。
調查表數據顯示,影響學生進行球類運動的主要因素是現有體育設施條件和時間問題兩項。興趣愛好、教師引導也是影響學生進行球類運動的重要因素。學校體育設施不夠齊全,滿足不了學生的體育活動的需求,直接導致了學生無法進行某些運動。初中生和高中生都有著較大的學習壓力,初中學生面臨中考,高中學生面臨高考,壓力都比較大,更多的時間是忙于學習,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運動。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學生不常鍛煉身體就會導致體質的下降,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和心理素質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組織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3 ?結論和建議
3.1 結論
通過對福州市城區幾所學校的調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學校體育課上所涉及到的球類運動偏少,這些球類雖然能夠滿足部分人的興趣愛好,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不斷發展,僅僅這些球類運動無法滿足所有學生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的需求,限制了學生更全面的學習,不利于社會“復合型”人才的發展;(2)影響學生進行球類運動的因素主要是體育設施和時間,目前,城區只有部分中學體育設施比較齊全,管理比較妥當,體育設施是保證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正常進行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是規范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4],學校體育器材管理不當,閑置較多或者造成器材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會嚴重影響當下的體育教學,只有在保證體育設備齊全的情況下,才能有效的進行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達到教學的需求,從而促進學生更全面的學習;(3)學校有組織的球類活動偏少,有效組織課外球類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對運動技能的學習能力,有效促進學生更全面的發展,目前,福州城區的學校,有組織性的球類活動普遍偏少,學生課余活動的時間沒有更好的利用起來,造成了課余時間的浪費。
3.2 建議
通過調查研究,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為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學校領導和教師應該重視學校體育的地位,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體育意識,從而加強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第二,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建設學校體育場地設施,使得學校球類運動進一步豐富,讓學生有更加豐富的運動項目選擇性。第三,學校應該科學管理使用體育器材,延長器材的使用時間,讓更多的學生在課余時間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增強學校的體育氛圍。第四,學校要多開展校園體育文化活動,體育教師應鼓勵并引導學生參加,通過體育競賽提高學生的競技水平,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宋海軍.淺談乒乓球運動的健身價值[J].三峽大學學報,2012(2):15.
[2] 黃堃.體育運動展神韻鏗鏘玫瑰炫風采[J].2011(3):7.
[3] 詹寶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在球類教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與人合作、團隊的意識[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3):31-32.
[4] 楊貴仁.中小學體育器材和場地的長大改革[J].中國學校體育,200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