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孟杰
摘 ?要:以來自CNKI中國知網數據庫有關校園足球為主題的229篇CSSCI來源文獻為研究對象,通過CiteSpace V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以知識圖譜的方式,梳理了我國校園足球研究的發文量、作者合作,以關鍵路徑算法(Pathfinder)呈現研究熱點和研究趨勢。本研究得出我國校園足球研究的熱點為校園足球、體育教育、足球、學校體育、中國、青少年、日本體育管理、足球改革、青少年足球、競技體育、德國、英國、足球文化等方面;校園足球的研究中形成4個研究熱點領域即足球、政策分析、英國、體育社會學四類;早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體育教育、競技體育等的宏觀層面,隨著國內外交流的加成,我國開始借鑒國外校園足球發展的經驗,后期的研究內容更加深入,涉及的領域不斷復雜化和多樣化。
關鍵詞:校園足球 ?知識圖譜 ?Cite Space
中圖分類號:G843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7(c)-0204-03
Cite Space自開發以來引起了國際科學計量學界相關研究機構和眾多研究者的關注。近年來,該軟件也在國內得到廣泛應用。在體育科學領域,基于Cite Space可視化操作探索的研究截止2018年共計47篇,探索進展研究、熱點與趨勢研究、關系研究的內容包括學校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體育競賽、民傳、競技體育、體育政策等方面。
1 ?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CNKI數據庫CSSCI來源進行檢索。檢索主題詞為“校園足球”,檢索時間為2019年3月11日。共檢索229篇,將檢索結果記錄以download_txt,以Refwrks的格式輸出,采用Cite Space5.2軟件對所有文獻進行分析。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Cite SpaceV版本,將來源數據導入軟件,由于最早一篇文獻發表于2010年,因此時間跨度為2010年—2019年,時間分區選擇1年,每一時間段被引頻次最高節點數據選擇50,前、中、后閾值分別設為(2,2,20)、(4,3,20)、(4,3,20)。分別對node type中的作者、關鍵詞分析。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研究熱點
關鍵詞是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關鍵詞的分析,可以較快把握該領域的研究熱點。根據軟件分析,得到我國校園足球研究領域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關鍵節點45個,共有120條連線。十字形代表關鍵詞出現頻次,關鍵詞出現的頻次越高十字形則越大,表明此領域受研究者者關注的程度越大,即研究熱點。連接十字形線條表示節點與節點的聯系,線條的粗細表示兩個節點之間的聯系緊密程度。通過識別中心性、頻次,對國外體質健康促進研究領域關鍵詞進行分析,得出研究熱點與研究趨勢和走向。
通過對關鍵詞節點的中心性以及關鍵詞的共現圖譜可知,在2010~2019年學者們研究的熱點為校園足球、體育教育、足球、學校體育、中國、青少年、日本體育管理、足球改革、青少年足球、競技體育、德國、英國、足球文化等。
3.2 研究聚類
通過對關鍵詞的聚類分析,形成4個主要聚類即足球、政策分析、英國、體育社會學四類。
第一類足球涵蓋的研究內容比較廣,有對足球文化的研究,分析冰島足球文化的建構,得出足球文化應該從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個層面進行分析,前者有利于足球場地的增加和足球人口的增長,制度文化有利于高水平教練的培養,后者有利于構建弘揚團結拼搏的精神和快樂的足球文化[1]。有學者指出應強調足球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的滲透性和統治性,足球應該融入社會生活,凸顯足球文化的社會性、群體性、教育性;其次強調足球文化的地域性,以及強調要注重足球文化本身的價值與功能[2]。在2005年,中國足球因為假球黑哨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2015年由中央高層組織、宣傳并落實足球的改革,使足球再度成為國家文化的符號,在中小學中推行足球聯賽制度,提出了足球回歸校園。通過校園足球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提高學生足球運動技能,培養學生體育精神[3]。
第二個聚類的研究重點在于推動校園足球的改革以及校園足球的可持續發展。我國校園足球在開展的過程中遇到了經費不足、師資短缺、等情況,如何推動校園足球足球的改革與可持續成為學者關注的熱點。龔波等人[4]對舉國體制創新與中國足球改革的互動關系進行研究。孫科等人[5]通過對足球改革方案內容的分析以及改革原因的探討,提出足球改革應體現共治、共資、共享的精神,帶動社會整體的進步,為社會變革提供廣闊的視角。2008年奧運會后,在中國體育沒有深入進行的背景下,國家選擇足球作為改革的試驗田,提出體育改革必須強化學校體育要重回教育“參與為主”的本質、推動體育事業走向惠民的“公共服務”工程等[6]。除了上文對足球改革的政策分析,還有對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的研究,該領域文章共有五篇,綜述學者們對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研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更新觀念,建立以教育部門為主、體育部門為輔的管理體制;構建多元化的校園足球競賽體系;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評估體系;通過國家、布局城市和定點學校三個層面采取推進策略;在滿足學生增強體質和培養后備人才的基礎上形成足球發展—青少年成長—社會進步的有機統一體[7-9]。
第三聚類中,主要的通過中英的對比,在反思我國不足的基礎上借鑒英國的成果之處。例如,通過英格蘭足球的歷史演進、改革轉型,從職業層面、社會層面和校園層面分別指出對我國的啟示[10]。宋亨國[11]通過對中英足球協會的業務管理權進行了比較分析,得出中國足球協會由于組織性質復雜,主體職責不清,長效監督和評價機制缺乏,導致業務治理體系未能搭建,基礎工作缺失,提出我國足協應充分借英國足協配置管理權的優勢經驗,提升治理能力。除了在業務管理權的比較之外,還有通過分析“質量特許計劃”中的特許學校計劃、特許俱樂部計劃、迷你足球計劃等主要內容對英格蘭青少年足球的影響,得出了我國需要通過多方參與的社會主導促進青少年足球發展[12]。初次之外,學者們通過對英格蘭足球后備人才培養體系解讀提出了我國要加強足球文化建設,明確主管方責任,進一步完善校園足球,以促進人的發展為目標[13]。
對足球的研究離不開社會,第四聚類中包含了不僅包含了文化、政策、賽事的研究,還包含了對人的研究,例如足球運動員、足球人才、后備人才、足球教練員、足球隊等。有對我國青少年后備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有從校園足球熱出發,探討后備人才的培養;有校園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機制的研究[14-16]。除了后備人才以及運動員,還有足球教練的研究,有從校園足球發展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的角度去看待基層足球教練員的培養,更有針對性地對基層足球教練員進行相應的培訓,以便尋求到最佳的培養途徑,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基層足球教練員,以推動青少年足球乃至中國足球的改革和發展;在確證我國學校足球教練員的專業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對我國校園足球教練員網絡遠程培訓系統的構建進行了構想,在傳統的"面授試"足球教練員崗位培訓的基礎上,利用網絡媒介可實行跨地區、跨地域的遠程網絡培訓方式,以系統論為指導,從系統構建的目的、原則、結構、功能與環境,對我國校園足球教練員網絡遠程平臺設計進行了指導,根據網絡遠程培訓的系統原則構想了我國校園足球教練員網絡遠程培訓系統的模型[17, 18]。
3.3 研究走勢
Cite Space繪制的時區視圖表明了關鍵詞的共現程度,有助于學者在時間維度上掌握知識演進和文獻更新等情況以及相互影響,便于直觀了解不同時區關鍵詞的分布特征,從整體到局部獲取研究熱點隨時間變化的動態過程,隨著時間的不斷推進,關鍵詞的布局正在不斷發生變化。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體育教育、競技體育等的宏觀層面,隨著國內外交流的加成,我國開始借鑒國外校園足球發展的經驗,如德國、英國、日本均為學者研究的國家。德國具有廣泛的社會足球基礎以及完善的青少年足球培養體系,侯志濤、袁田通過中德兩國比較分析,借鑒德國青少年足球培養的經驗[19-21]。校園足球在日本足球發展中有著重要地位,在對日本的借鑒中有日本足球學校青訓發展歷程及啟示、日本足球發展經驗及啟示、日本校園足球競賽體制分析及啟示等[22-25],有學者對比多個國家,例如對英、德、法、日四國校園足球后備人才培養特點分析[26]。后期的研究內容更加深入,涉及的領域不斷復雜化和多樣化,表現在管理學中的體育管理、政策工具、政策執行、教育行政組織等;社會學中的體育文化、體育社會學、發展等都有涉獵。可見,我國在校園足球的研究上不在局限于單一的領域,而是朝向多樣化發展。
4 ?結語
我國校園足球研究的熱點為校園足球、體育教育、足球、學校體育、中國、青少年、日本體育管理、足球改革、青少年足球、競技體育、德國、英國、足球文化等方面。校園足球的研究中形成4個研究熱點領域即足球、政策分析、英國、體育社會學四類。而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體育教育、競技體育等的宏觀層面,隨著國內外交流的加成,我國開始借鑒國外校園足球發展的經驗,后期的研究內容更加深入,涉及的領域不斷復雜化和多樣化。
參考文獻
[1] 賴春.冰島足球文化構建及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7, (10):202-206.
[2] 孫科,喬鳳杰,劉鐵軍.全民健身與足球文化形成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6):50-53.
[3] 路云亭.國家戰略:中國足球文化的縱深維度[J].體育與科學,2015,36(04):6-13.
[4] 龔波,陶然成,董眾鳴,等.舉國體制創新與中國足球改革的互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36(3):76-82.
[5] 孫科.中國足球改革詮釋——對《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思考[J].體育與科學,2015,36(3):16-9,24.
[6] 高治,鄭原,王崗.“足球改革”對中國體育發展的啟示 [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7,51(3):86-93.
[7] 李衛東,何志林.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思考 [J].體育文化導刊,2011,(3):106-108.
[8] 梁偉,劉新民.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的推進策略[J].體育文化導刊,2014,(1):151-153.
[9] 梁偉,劉新民.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系統的構建與解析 [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5,32(3):380-384.
[10]浦義俊,戴福祥.借鑒與反思:英格蘭足球歷史演進、改革轉型及其啟示[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7,34(1):60-67.
[11]宋亨國.中、英足球協會的業務管理權及其比較[J].體育學刊,2018,25(5): 69-76.
[12]陳棟,李博,賀新奇,等.“質量特許計劃”對英格蘭青少年足球的影響及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7,(12):82-86.
[13]陳棟,周紅妹,李博,等.英格蘭足球后備人才培養體系解讀及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7,(8):87-92.
[14]胡慶山,曾麗娟,朱珈萱,等.校園足球熱的審思——兼論中國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1):126-31.
[15]李元,張生杰.中國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J].體育文化導刊,2012,(6):82-85,96.
[16]張輝.我國校園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機制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7,(10):140-144.
[17]古文東.基于校園足球視角的基層足球教練員培養[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3,33(1):124-128.
[18]曲晨,張守偉.我國校園足球教練員網絡遠程培訓系統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40(6):114-121.
[19]侯志濤,陳效科.中德青少年足球培養比較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4,(8):149-152.
[20]侯志濤,姚樂輝,黃竹杭.德國青少年足球培養的經驗與借鑒[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 41(9): 104-111,145.
[21]袁田.新校園足球發展的新困境及新思路——德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培養對我國校園足球的啟示[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8,52(2):76-81.
[22]付海濤.日本校園足球競賽體制分析及其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7,(1):171-174.
[23]李百成,郭敏.日本足球發展經驗及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8,(6):94-98,124.
[24]孫一,饒剛,李春雷,等.日本校園足球:發展與啟示[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7,41(1):68-76.
[25]謝松林,龔波,劉佩,等.日本足球學校青訓發展歷程及啟示[J].體育學刊,2018,25(6):121-126.
[26]李志榮,楊世東.英、德、法、日四國校園足球后備人才培養特點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8,(1):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