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吉
【摘 ?要】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熱愛作文的情感。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要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從“要我作文”轉變成“我要作文”,在以表達自己真實思想和心理情感為中心的寫作中,提高寫作能力和思維水平。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興趣;命題;實踐能力
生活是五彩繽紛的,同樣,每個人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也會因人而異。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在作文教學中一千個學生為什么就不能給我們一千個生活呢?原因是教師走入了應試教育的誤區,扭曲了學生對生活的正確認識,讓本應該豐富多彩的、充滿靈氣的作文變成僵硬、呆板、充滿空話、套話的應試之作。本文試從“寫出真實的、獨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入手,提出了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說真話、訴真情的幾種教學方法,并提出寫出真實的生活,寫出獨特的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睂W生對寫作一旦產生興趣,就會把這種興趣內化為一種動力,自覺乞求、探索與創新,甚至會達到忘我的境界。實踐中,我主要采用兩種方法激趣。
1.鼓勵學生自主表達熟悉的生活
要真正實現學生自主寫作,就要使寫作成為學生快樂的活動,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寫作是學生“情動而辭發”,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寫我心”。學生的寫作興趣一旦被激發起來,便會有“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之感,他們的寫作熱情便會迸發出來,不可遏止。
2.嘗試成功
蘇霍姆林斯基曾在《給老師的建議》中指出:“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學習的欲父望。”如果學生能品嘗到作文成功的喜悅,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也會產生對下一次成功的期待。為此,可以展開作文競賽,辦手抄報,發表學生習作,優秀習作巡回展等活動,給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在評價作文時,教師應用放大鏡尋找學生的閃光點,不要放過一字、一詞、一句的肯定機會,真誠而不吝嗇地激勵學生,讓賞識給學生送去快樂、滋生興趣、增強自信,通過尊重、關心、激勵,讓學生人人都能享受、體驗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點上得到潛能的發揮、個性的張揚,人人都能快樂而充滿自信地投入寫作。
二、教師要在作文命題上有所創新
作文命題有時與學生的積累不一致,與學生的興趣不一致,與學生的思路不一致,這樣,學生的信息被深鎖在大腦里,作文時就會無從著手。為此應讓學生參與命題,給學生寫作的自主權,寫他們自己想寫的東西,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有真實性可言。作文命題不在乎“大”與“小”,而在乎能否給學生發揮“真情實感”的空間,給學生提供“我手寫我口”“我手說我情”的題目才是關鍵。
1.規范命題的范圍
對于規范命題范圍這個問題,葉圣陶先生早有理論,他曾說,“凡是圣明的國文老師,他出的題目應當不超過學生的經驗范圍,應當站在學生的立腳點上替學生設想,什么材料是學生的經驗范圍內,是學生所能寫的、所要寫的,經過選擇才定下題目來。斷不可出一些離奇的題目,離開學生經驗十萬八千里,叫學生搔頭撓肋,嘆息說沒有意思,沒有材料”。因此,作文命題應貼近學生,貼近社會,方式要靈活多樣,表達要新穎生動,最好在學生下筆前,教師先親自“下水”試試,以便知深知淺,知難知易,使得作文更加貼近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訴。
2.讓學生自由命題
在小學也不妨試試“新概念作文”。“新概念作文”是由北京大學等7所重點大學與《萌芽》雜志社聯合發起舉辦的作文大賽,與程式化的語文教育相對應的“新思維,新角度和真體驗”為出發點,它對體裁、題材、風格都不作要求,凡是自己有興趣的,感觸比較深的,能充分發揮創造性和想象力、展示才華的都可以寫,尤其鼓勵中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喜好來說明自己想說的話。中學生有新概念作文,小學生也可以有自己的新概念作文,自己命題,寫出真實的感受。
三、引導學生感受生活
葉圣陶語:“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若要學生寫出新鮮的文章,就要豐富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師必須十分注重學生感受生活的過程,讓他們情緒飽滿地投入生活:布置教室、設計黑板、組織班隊活動、編輯手抄報、參加文體表演、語數競賽、參觀科技展、公園花展……充分放進去學生的感官,實行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大腦──讓學生思維,解放雙手──讓學生動手,解放眼睛──讓學生觀察,解放嘴巴──讓學生發言,解放時間──讓學生自由,解放空間──讓學生活動。當學生在一起創造感受充滿激情的學校生活時,生活也會饋贈給他們寫作的素材和靈感?!峨y忘師生情》《調皮王變乖了》《我成功了》等文章寫出了學生獨特的感受,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同樣,家庭、社會紛繁復雜場景也能為他們內心世界蕩起漣漪,他們都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自主寫作的欲望,那么寫作的素材──創新作文的土壤,就會越積越肥沃,創作熱情必然高漲。
四、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傾吐
書讀多了,生活積累豐厚了,就會引起傾訴、表達的欲望,于是開始寫作。學生有許多美麗的幻想,包括荒誕無稽的,教師不要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而應鼓勵他們寫出來。語文課就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靈和才智,讓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都盡情地釋放出來。
只有敢說真話,才能寫出好文章。開展心理疏導作文課對于引導學生敢于說真話、訴真情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如《我生氣了,怎么辦?》《我有煩心事,怎么辦?》這種類似的作文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列舉一些自己不順心的實例,并引導學生把自己為什么要生氣,為什么會煩心,以及生氣時的表現,煩心時的表現都說出來。通過向全班同學的傾訴,再經過教師的積極引導,讓學生自己想出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會有一種情溢心間、不吐不快的感覺。教師要抓住火候,讓學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聲,并把這種感受寫出來。
五、引導學生實踐
實踐是情感形成和發展的基礎。觀察實踐、認識生活,才能為作文解決源頭問題。例如,寫一個勞動場面的作文,教師首先必須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勞動鍛煉。只有經常參加勞動,才能對勞動的艱辛有所認識,對勞動成果的甘甜有所體驗,對勞動快樂有所感受,文章的內容才比較真實、充分,而且有真情實感。如果平常沒有參加勞動,只能三言兩語寫自我服務勞動,或者從有限的幾次衛生大掃除中搜索枯腸,就寫不出飽含激情的好作文。作文同生活的關系是密切的,我們要引導學生走生活作文的道路,克服作文教學脫離生活、脫離學生實際的弊病,把各種實踐活動引入作文。如組織學生參觀訪問、旅游、搞科技小制作和小實驗,參加各種活動和體育活動等,從而豐富學生的素材積累,培養學生作文的情感。
六、肯定成績,深化學生的情感
根據我國心理學工作者的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即成就需要。小學兒童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學業成就范圍內。在作文過程中,肯定學生成績是培養學生作文興趣的有效措施之一。對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該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熱情鼓勵原則、區別對待原則和個性培養原則。注意發現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哪怕是一個好詞,一個好句都要予于熱情鼓勵和適當表揚。為使學生有更多成功的體驗,我們可以經常創設一些讓他們表現的機會,如片斷練習、即興作文、口頭作文、活頁作文等。一旦發現學生的進步和優點,就給予肯定,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在作文中的成就需要得到滿足,就一定會更加喜歡寫作文。
總而言之,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愛作文的情感。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要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從“要我作文”轉變成“我要作文”,在以表達自己真實思想和心理情感為中心的寫作中發展、提高寫作能力和思維水平。
【參考文獻】
[1]徐芳.淺談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及改善措施[J].寫作(下旬刊),2016(12)
[2]黃先政,陳維亞.小學作文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化解方法[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語文建設卷),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