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婷婷 黃智 覃澤林 盧慶南 周保吉 梁富華



[摘 要]近年來,廣西在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創建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績。文章以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為主要研究對象,選取典型的示范區代表展開實地調研,對示范區的主導產業類型、分布情況、現存問題等建設現狀作總結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為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后期創建、經營管理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廣西;示范區;產業類型;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6.13 [文獻標識碼]A
1 背景
為進一步貫徹實施近年來中共中央針對“三農”問題做出的系列重大部署,廣西于2014年啟動 “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創建工作。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如雨后春筍般在廣西大地中崛起。2018年,廣西開始實施示范區建設(2018-2020年)增點擴面提質升級行動,廣西進入示范區深入持續發展的提升階段?,F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的創建,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發展現代化農業的重要平臺。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推進鄉村全面振興?,F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的建設是廣西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階段。
2 研究現狀
2.1 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內涵
本研究認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是指以龍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及新型職業農民等為主要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聚集土地推進適度規模經營,采用科學先進的農業生產設施及生產技術發展現代化企業農業,有效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園區?,F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具有地域特色性、先進性、科學性、示范性、帶動性等主要特點。
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文章以下簡稱核心示范區)是指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審定并公布的自治區級示范區,其劃分三星、四星、五星三個等級,實行星級動態管理機制。文章研究對象為截至2018年11月所有被認定的自治區級示范區。
2.2 研究概況
201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內專家對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相關研究論文達500多篇,多集中在建設現狀、運行機制、競爭力、可持續發展對策等方面,研究有了初步成果。
自2014年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創建以來,有關于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的論文研究陸續見刊發表,對廣西示范區的研究多集中在案例研究、建設現狀、規劃研究等方面,但存在數量不多、檔次不高,研究存在深度不足、廣度不夠等問題。
3 建設現狀
本研究以實地調研、文獻查閱等為主要研究方法,以調研數據、查閱數據為基礎,運用歸納總結、統計分析等方法對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作探索研究。以農業廳發布的示范區認定文件為基礎數據,經統計,截至2018年11月,廣西已創建現代特色(核心)示范區182個,其中五星級示范區22個,四星級示范區70個,三星級示范區89個。
3.1 主導產業結構現狀
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建設主導產業類型分布多樣,可劃分為種植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林業、休閑農業及綜合型六大類。
經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7月底),核心示范區以種植業為主導產業的類型有86個,占比47.2%;以畜牧業為主導產業的核心示范區有20個,以水產養殖為主導產業的核心示范區有6個,以林業為主導產業的示范區有32個,以休閑農業為主導產業的示范區有23個,綜合型的示范區有15個。(詳見表1)
從統計結果中可知,核心示范區的主導產業類型以種植業為主,依次為林業、休閑農業、畜牧業及水產業。廣西的農、林、牧、漁業在第一產業中所占比重排序依次為: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休閑農業作為一種新興的農業產業形態,近年在廣西業獲得較快發展。核心示范區主導產業結構與廣西農業產業結構現狀大致相符,并體現區域產業特色。
在種植業中,以水果為主導產業的核心示范區占比最高(達28.3%),水果中又以柑橘為主導產業的示范區最多,其次為火龍果,再次為荔枝、龍眼、芒果、李、香蕉、葡萄、獼猴桃和柿子等。廣西近年大力實施“優果工程行動”“特色果業提升行動”等政策,水果產業獲得飛躍式發展,與糧食、甘蔗、蔬菜共同成為了產值超過100億元的產業。
3.2 園區分布現狀
廣西各地市創建示范區的個數分布在5-25之間,南寧市是獲得自治區級核心示范區數量最多的地級市,其次依次為桂林市、河池市(詳見表2)。示范區發展水平與各地市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大致呈正相關。
以廣西氣候區劃及地形地貌分布類型為依據,將示范區分布地區劃分為:Ⅰ桂中、桂中南丘陵盆地區,Ⅱ桂北、桂東北山地喀斯特盆地區,Ⅲ桂東、桂東南丘陵區,Ⅳ桂西、西北山地區,Ⅴ桂南濱海區六個區域,對各區域具代表性的園區進行分析。
3.2.1 桂中、桂中南丘陵盆地區
分布于廣西中部、南部及東部部分地區,地處南亞熱帶氣候區,包括南寧、崇左、來賓等地。以地勢較為平坦的盆地及丘陵地貌為主,適合發展糧食、糖料蔗、蔬菜、設施農業、水果等種植。該區共創建核心示范區52個,主導產業類型在種植、養殖、休閑農業及林業中均有分布。南寧市核心示范區創建數量最多、主導產業覆蓋類型最全。該地區是廣西甘蔗主產區,創建了兩個具有全區代表性的“糖料蔗”型核心示范區。
3.2.2 桂北、桂東北山地喀斯特盆地區
分布于廣西北部、東北部地區,地處中亞熱帶桂東、桂中氣候區,包括柳州、桂林、賀州等地。該區域以山地、喀斯特盆地地形地貌為主,適宜發展水果、森林生態文化旅游、林木種植、茶葉種植等。 該區共創建核心示范區40個,主導產業類型依次分布在種植業、林業、禽畜養殖及休閑農業中。
桂林市創建核心示范區的數量僅次于南寧市,以水果為主導產業創建的核心示范區數量最多。賀州市雖然數量不多,但核心示范區的建設平均水平較高,四星級以上的示范區占比71.4%,是所有地市中最高的。
3.2.3 桂東、桂東南丘陵區
分布于廣西東部、東南部,地處南亞熱帶中部氣候區,包括貴港市、梧州市及玉林市。以丘陵、潯郁平原地形地貌為主,適合發展糧食種植、禽畜養殖、茶葉種植、林果種植等。該地區共創建核心示范區32個,主導產業類型依次分布在種植業、畜牧水產養殖、林業及休閑農業中。
玉林市的水產畜牧業發展處全區領先地位,“水產畜牧”型的核心示范區數量占比最高。貴港市地勢平坦,是廣西糧食主產區之一,建立了2個以糧食為主導產業的核心示范區,“糧食”型的核心示范區數量占比最高。
3.2.4 桂西、西北山地區
分布于廣西西部、西北部,地處中亞熱帶西南部氣候區及南亞熱帶西部氣候區,包括百色市及河池市。以山地、喀斯特、右江河谷等地形地貌為主,適合發展水果種植、休閑農業、特色經濟林等種植業為主。該地區共創建核心示范區29個,主導產業類型依次分布在種植業、林業、休閑農業及畜牧業中。
百色市國土面積的95.4%為山區,田東縣地處右江河谷地帶,“水果”型的核心示范區數量僅次于桂林市。河池市國土面積的65.74%分布著喀斯特地貌,該市創建核心示范區的數量僅次于南寧市和桂林市,目前還沒有創建成果的五星級示范區,主要以水果、休閑農業類型為主。該區以有機種植、生態栽培、高山節水灌溉技術等作為種植業的主要示范技術。
3.2.5 桂南濱海區
分布于廣西南部臨海地區,地處南亞熱帶氣候區及沿海北熱帶氣候區,包括北海、欽州及防城港。以丘陵、平坦的濱海平原地貌為主,該地區發展以海水養殖為特色主導產業的基礎上,適當發展水果、林木、茶葉等種植。該地區共創建在核心示范區20個,主導產業類型依次分布在種植業、畜牧水產養殖及林業中。該地區是廣西“海水養殖”型核心示范區數量最多的區域,主要發展蝦、魚、貝類等養殖。
4 問題及對策
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經過不斷的實踐探索,在農業標準化生產、品牌建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等方面發揮了引領示范、輻射帶動的作用,但伴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示范區也出現產業發展不平衡、科技創新能力不足、一二三產融合程度低等問題,應在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深化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等方面進行提檔升級,推動示范區的可持續發展。
4.1 主導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廣西示范區建設在種植業、水產畜牧業、林業及休閑農業等領域基本實現全覆蓋,但個別地區的示范區主導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全區“水果”型示范區占比最大,尤其是柑橘類水果的示范區數量較多,可是在技術創新、人才隊伍、品牌建設等方面優勢卻沒有十分凸顯。另外,一些地方并沒有充分結合當地優勢主導產業打造核心示范區,例如玉林市博白縣是全區第一的生豬養殖大縣,但卻沒有一個生豬養殖產業核心示范區,這與當地產業發展現狀不相匹配。示范區建設應結合當地實際,充分圍繞優勢主導產業及優勢特色產業,進一步優化全區示范區的主導產業結構。
4.2 科技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示范區建設目前仍處于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引進推廣的初級階段,在機械化智能化技術應用、新品種培育、新技術研發等方面的科技創新水平整體較低。廣西示范區建設普遍存在科技創新動力不足、科研產出低、科技成果推廣困難、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落后等問題,這是由于龍頭企業實力不強、科研投入少、人才隊伍建設滯后等原因造成的,應在科技投入、科技合作、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予以加強。
首先,要加大科技投入。在政府的正確引導下,強化各經營主體的科技投入意識,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激發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熱情,為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的研發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要加強科技合作。加強與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構建產學研科技合作體系??萍既藛T以示范區為研究平臺,申報各類科研項目開展農業相關研究。通過完善示范區技術展示、示范帶動、科技服務等功能,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的有效推廣。
4.3 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有待進一步深化
示范區建設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基礎上,拓展農產品加工、倉儲、冷鏈物流、電商銷售、休閑旅游等功能,三產融合發展初具雛形,但許多產業鏈環節仍處于低水平發展階段,未達到三產深度融合發展。簡言之,示范區普遍存在“面大點不深”的問題,示范區拓展的產業類型豐富多樣,實現了全產業鏈發展,但大多僅停于表面,仍存在技術落后、配套設施簡單,休閑旅游項目同質化嚴重等問題,缺乏深入挖掘及精細發展。
進一步培育和拓展農業新業態,實現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充分發揮示范區技術集聚、產業融合、帶動輻射等功能,依托示范區平臺舉辦農業項目投資合作洽談會、互聯網電商活動等進行招商引資,彌補示范區在農產品深加工、冷鏈物流、電子商務、銷售等產業鏈環節發展的不足。另外,通過拓展示范區科普教育、文化體驗、休閑觀光、養生度假、鄉村旅游等功能,發展休閑農業、創意農業、都市農業等農業新業態,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4.4 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有待進一步壯大
“企業+農戶”“合作社+農戶”“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農戶”等組合模式是示范區的主要經營模式,示范區的經營主體存在規模小、經濟實力薄弱等問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待進一步發展壯大。當地政府可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吸引實力強勁的大型龍頭企業入駐,提升經營主體整體實力。注重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及新型職業農民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示范區經營主體隊伍。
[參考文獻]
[1] 李虎,尹昌斌,信軍.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特色農業發展規劃研究——以河南省澠池縣為例[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2] 潘欣.廣西農業產業結構現狀及對策研究[J].廣西經濟,2017(06).
[3] 郭淑敏,盧國懿,劉寶忠.房山模式——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北京市房山區創新發展模式研究[M].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4] 畢于運,王亞靜,王紅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高效生態農業創新發展[M].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5] 蔣和平,王爽.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主要發展模式與對策建議[J].廣東農業科學,2015(02).
[6] 高云.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競爭力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4.
[7] 江晶.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運行機制與發展模式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3.
[8] 孟召娣,朱福守,蔣和平.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水平分析及提升對策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8(02).
[9] 孔德勝.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制度創新與發展研究——以河源市燈塔盆地為例[D].華南農業大學,2016.
[10] 李程.現代農業示范區規劃策略研究——以海南澄邁農業示范區為例[D].北京林業大學,2018.
[11] 劉東燕.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實踐及若干思考[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6(05).
[12] 陸曉清.玉林市“五彩田園”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D].廣西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