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莎 孫書霞 顏堯佳
[摘要]金融助推精準脫貧既有利于解決農村的貧困,對于農村經濟發展、消除貧困以及促進社會公平等有著顯著的作用,又有利于金融機構完善自身的服務及設施,創新金融工具,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通過對河北隆化、寧夏固原金融助推脫貧模式的介紹,總結其面臨的難題,進而提出金融助推精準脫貧模式創新的建議。
[關鍵詞]金融扶貧;政銀企戶保;信用評級
[中圖分類號]F830[文獻標識碼]A
1 金融助推精準脫貧模式介紹
1.1 河北隆化的政銀企戶保模式
第一,創立了5+1工作機制,規范了貸款流程。依托“5+1”工作組進行貸前調查,工作組對借款人進行貸前調查,出具調查報告,并在借款人的借款申請表上簽字,之后送擔保中心。并且,“5+1”工作組和鄉鎮扶貧站會幫助借款人組織反擔保材料,與借款人簽訂反擔保合同。
第二,建立了風險防控機制。一是政府設立了風險補償基金,對金融機構的貸款損失進行補償;二是金融機構建立了風險分散機制。貸款出現逾期時,聯合相關部門進行追繳追償;當相關人員由于工作疏忽等原因造成不良貸款追究其責任;建立熔斷機制,當鄉鎮不良貸款到5%、全縣到3%時,分別暫停鄉鎮、縣內該貸款業務。
第三,引進財政貼息政策。對于建檔立卡貧困戶、非貧困戶、為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的企業等分別按照一定比例貼息,如建檔立卡貧困戶貼息100%,非貧困戶貼息50%,而為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的企業按貧困戶所占比例給予不同程度的貼息。
1.2 固原市金融助推脫貧模式
第一,健全工作機制。固原市人民銀行不斷了解金融扶貧過程中的問題并立即解決,積極主動與當地有關部門尋求合作,并根據這些問題不斷優化扶貧機制。金融監管部門針對金融扶貧制定完善的評估體系,將金融扶貧的成效評價權重由40%提高到50%,不良貸款率不得高于3%。鼓勵金融機構的相關人員創新完善金融扶貧工作,加大對優秀集體和個人的獎勵制度。
第二,加大對主導產業的扶持。固原市政府引導金融機構注重發展當地的主導產業,制定相關的扶持政策,并建立監督機制加強監管。為了進一步開發利用特色產業,金融機構全面推行“扶貧再貸款+小額信貸”機制,將扶貧再貸款和一些信貸產品相結合,使得扶貧資金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助力發展一些潛力較大的主導產業,比如原州區“冷涼蔬菜+馬鈴薯”、涇源縣“苗木+肉牛+中蜂”、西吉縣“馬鈴薯+西芹”等的“一縣一品”特色產業發展格局。此外,針對固原市不同地區發展的特色農業提供不同的貸款,比如“辣椒貸”、“林果貸”等,大大支持了當地支柱產業的標準化發展。
第三,加強保險推廣。一是積極推行脫貧保險。貧困地區的人口對于保險的意識不強烈,為了增強貧困人口的預防風險的能力,固原市政府為當地的貧困人口購買“脫貧保”,有效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對他們造成的損失。到2016年12月為止,固原市脫貧保險參保農戶9.8萬戶,參保人數15.79萬人,占貧困戶總數的139.01%,占貧困人口總數的58.08%。二是積極推行特色農業保險。固原市政府為了減少自然災害對特色農業的危害,積極引導,自身主動帶頭參與投保。固原市政府的政策性保險是以國家補助和農戶自己繳納的形式進行的,金融機構不斷推出適合當地發展的特色保險。截止2016年12月底,寧夏固原市農業保險參保基礎母牛、母羊2.1萬頭,參保小麥、大棚等農作物8.74萬hm2。
第四,加大對金融知識的宣傳教育。金融機構組織工作人員對農戶傳播金融知識,并協助政府建立金融扶貧宣傳教育基地,擴大金融扶貧政策的影響力,增強貧困人口對金融的接受度。金融機構努力擴大自己的宣傳服務范圍,完善服務設施,在一些比較偏遠的貧困地區布放自動取款機或者“流動服務車”、助農取款服務點等,并配備工作人員親自示范如何操作這些設備,讓貧困人口更快地適應并且使用,政府也在多個貧困村張貼有關金融知識的標識,或者印發一些小冊子,這些措施大大滿足了貧困人口的金融需求,有利于實現金融扶貧精準到村,讓金融扶貧惠及更多的人口。
2 ? ?現有金融助推精準脫貧模式面臨的難題
2.1 貧困戶金融知識缺乏
在助推脫貧過程中,金融機構也開展了一些金融知識宣傳活動,產生了一些積極的作用,但是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有限,貧困戶對金融知識的了解匱乏,且對金融知識的接受能力普遍較為遲緩。另外,金融機構設立的網點在部分貧困地區較少,對金融知識的宣傳力度較小,貧困戶對金融服務和金融設施的接受程度較為有限。例如,貧困戶將信貸資金看做普通的救濟金,不會合理的利用貸款。
2.2 ? ?參與程度深的金融機構偏少
目前,參與金融機構雖然相比較以前有所增加,但是總的來說,參與程度深、積極性高的金融機構偏少。如,隆化以隆化聯社為主,固原大多數屬于中小型商業銀行或者一些村鎮銀行。一方面,大型商業銀行接觸的客戶主要是大中型的公司或者有優厚經濟條件的大客戶,而在貧困地區基本上都是交易額度較小的客戶。而另一方面,貧困地區的違約風險相對較大。考慮到這兩點,大型商業銀行的服務營業網點設立的很少,而村鎮銀行的規模不是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服務網點的輻射范圍。此外,金融機構的逐利性使得他們對產品的研發并不是很感興趣,一般只有簡單的幾種產品供農戶選擇,大多數情況下并不符合農戶的需求。
2.3 ? ?信用環境欠佳
隆化、固原在金融助推脫貧攻堅過程中,雖然建立了信用評級制度,并開展了信用村、信用戶等創建活動,但在真正的運行中,由于信用體系不健全,個別貧困地區仍然存在惡意貸款逾期或者騙貸的現象。個別申請人的信用意識較差,不會主動還款,金融機構之間也會存在搭配不一致,使得一些措施不能有效及時的推行下去,制約了當地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的積極性,不利于金融扶貧的開展。
2.4 ? ?金融機構專業人才稀缺
貧困地區由于地理條件、外部環境等各種因素的限制,專業人才都不愿去當地工作。如,固原市的貧困地區面積較為廣泛,目前各個縣、區都基本覆蓋了金融服務站點。雖然金融機構向社會廣招金融人才,但在實際的施行過程中,多數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者有5年以下工作經驗的年輕人應聘。這些年輕人缺乏工作經驗,變動性較大。固原市因為環境的影響,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并不大。
3 ? ?金融助推精準脫貧模式創新建議
3.1 ? ?加大對金融知識的宣傳力度
金融扶貧對緩解貧困,提高貧困戶的生活水平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所以要加強貧困戶的貸款意愿,讓貧困戶享受到金融扶貧帶來的好處。一方面,政府和金融機構要大力普及金融知識,可以通過宣傳手冊、宣傳欄、集中宣講等途徑宣傳金融扶貧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可以和當地的村支書建立聯系,通過對村支書進行金融方面的培訓,進而讓村支書通過他的方式給當地的貧困戶講解金融知識,利于貧困戶最大限度的接受。
3.2 ? ?金融機構要深耕扶貧脫貧市場
金融機構不能只看到貧困地區目前的狀況,要關注他們的發展前景,深耕貧困地區市場,積極在貧困地區建立相應的金融服務站點,為貧困地區的業務辦理提供便利。同時,金融機構需要深入到貧困地區開展調研工作,了解當地的資源分布情況、產業發展情況,了解他們的金融需求,發揮自身的優勢,開發更多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為了鼓勵金融機構深耕市場,激發金融機構助推脫貧的積極性,貧困地區政府可以制定一些激勵措施,如對于金融機構的每年投入信貸總量情況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從而增加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力度。
3.3 ? ?優化信用評級制度
對于貧困地區的不良貸款要客觀分析,結合固原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不良信用客戶的具體情況,銀行業或者相關的金融機構實行差異化的評級授信,放寬對貧困地區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不良貸款記錄。其次,可以創新固原市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優化金融扶貧的實行。此外,可以建立信用評級監督小組,由當地督查辦、人民銀行、金融機構組成監督小組,對貧困地區的信用體系的完善進行不定期檢查,并將檢查情況公開,及時解決其中的問題。
3.4 ? ?加強金融扶貧隊伍建設
人才對于金融扶貧工作的開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金融機構要積極引進人才,對于有能力有經驗的優秀人才可以高薪招聘。政府也可以出臺措施,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投身到脫貧攻堅的隊伍中來。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對于現有的人員進行集中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素養。
[參考文獻]
[1] 韓國強.踐行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助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甘肅農行為例[J].農銀學刊,2016(01):8-10.
[2] 何文武,等.金融扶貧模式新探索:“寧夏固原模式”[J].西部金融,2017(05):51-54.
[3] 黃文麗.金融支持精準扶貧理論與實踐:廣西視角[J].華北金融,2016(02):38-40.
[4] 汪三貴,郭子豪.論中國的精準扶貧[J].貴州社會科學,2015(05):31-42.
[5] 蘇煒.金融扶貧 五方共贏——河北省隆化縣創新“政銀企戶保”扶貧模式的經驗[J].領導之友,2017(24):56-58.
[6] 唐羿,劉林,謝芳俊.以精準扶貧為切入點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研究:贛州實踐[J].征信,2018,36(05):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