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戶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農戶融資的可獲得性很大程度上受農戶信用評級的影響。本文通過實地調研,對懷遠縣農戶信用評級的現狀進行了解,發現懷遠縣在農戶信用評級過程中的存在主要問題以及分析其深層次的原因,從而對懷遠縣農戶信用評級的發展趨勢及路徑進行探討。最后,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為懷遠今后農戶信用評級的更好開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懷遠縣;農戶;信用評級;調研報告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1-000-02
一、引言
農戶信用評級是指獨立的第三方信用評級中介機構或者涉農金融機構通過對農戶各方面的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從而準確地反映農戶償還債務的能力和意愿,并用簡單的評級符號表示其違約風險和損失的嚴重程度。對農戶進行信用評級將更加有利于我國的信用評級制度的完善,同時也更加有利于農村的建設與發展。
農戶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農戶融資的可獲得性很大程度上受農戶信用評級的影響,要想解決農村金融市場上信息不對稱問題,開展農戶信用評級是必經之路??偠灾?,開展農戶信用評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重要意義:第一,農戶信用評級農戶信用評級是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和完善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支農惠農政策,擴大農村信貸投入,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對實現經濟金融良性互動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二,開展農戶信用評級是做好農村金融工作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農戶信用評級是增強農民信用意識、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和融資環境、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做好農村金融工作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只有農戶的信用意識不斷提高,農村的信用環境不斷改善,金融機構才愿意更多地向農村和農民提供資金等支持。第三,開展農戶信用評級有利于提高廣大農戶融資需求的可獲得性。開展信用評級,使農戶更多地了解有關于金融、信用方面的一些知識,幫助他們去認識怎樣更有利于從銀行貸到款,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信用等級,也相對簡化了一些平時的貸款手續以及過程,且信用評級機構的評級使受評單位處于同樣的標準之下,從而揭示受評單位在同行業中的信用地位,無形中提高了農戶的信用意識,也提高了廣大農戶融資需求的可獲得性。
農戶信用評級是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一直在倡導和積極開展農戶信用評級,也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但同時,也存在諸如對農戶金融知識的宣傳不到位、農戶配合度差以及評級標準不規范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戶信用評級的順利開展。由此可見,農戶信用評級所存在的這些問題是迫需解決的,懷遠縣作為安徽省蚌埠市下屬的一個縣,也不例外。本文通過實地調研的方法,發現懷遠縣農戶信用評級的存在的問題,分析懷遠縣農戶信用評級的發展趨勢和路徑,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二、懷遠縣農戶信用評級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懷遠縣農戶信用評級的現狀
懷遠縣位于安徽省北部,蚌埠市西部,全縣總面積212平方公里,人口126萬。全縣轄18個鄉鎮,361個村,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農業化產業示范區。隨著現代農業發展的不斷加快,農業總產值由48.8億元增加到86億元,年均增長4.6%,連續6年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被評為全國知名糯稻生產基地、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縣,為全省著名的泥鰍甲魚黑魚養殖基地,龍亢農場列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這是懷遠縣農業的一個基本情況。通過對懷遠縣的調研發現,懷遠縣人行緊緊圍繞服務三農和縣域經濟發展的職能定位,大力推廣小額農戶貸款,開展信用農戶評定、信用村鎮創建等活動,有力地推動了本縣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信用環境的改善。但是,在對農戶和種養大戶等進行交流后,我們發現,許多農戶覺得向銀行貸款的渠道比較少而且手續過于麻煩、過程過于復雜、辦事效率不高,貸款費用也相對比較高,且有時到期還款的時間和產品周期不符。雖然在農村有農戶聯保政策,但實現的力度相對較小。向銀行進行貸款,一般都需要擔保人,而對于養殖的人來說,他們養殖的風險相對于還是比較大的,許多人并不愿意給養殖的人作擔保,獲取貸款是一個大難題。所以,農戶一般還是愿意選擇向親戚朋友借錢,雖然利息是按天計算,不過手續比較簡單,甚至打個借條就可以了。這樣總體來說,農戶們對于信用評級知之甚少,并且對于參與農戶信用評級的積極性不高。
(二)懷遠縣農戶信用評級存在的主要問題
1.金融知識的宣傳并不到位,農戶對信用評級了解甚少
經過對一些養殖大戶和農戶的走訪調研,我們發現金融知識等宣傳的并不是非常到位,許多養殖大戶對信用評級并不是非常了解或者說是根本沒有聽說過,大多不清楚參加信用評級有什么好處。金融知識的宣傳可能局限于一小部分的地區或者是一些金融機構等地方,而忽略了進一步的向農戶去介紹評級的內容以及好處。而且由于許多農戶的文化知識水平并不是很高,當把評級結果以及報告交付于農戶手中之時,農戶也未必能讀懂評級報告,以至于評級效果不明顯。
2.農戶信用評價指標缺乏系統性,設置少且面窄
目前評價指標主要圍繞基本信息、家庭財產、收支情況、資信評定、貸款擔保等,缺乏對農戶現金流量的分析和預測,信用額度、貸款期限等亦未能根據運行中的實際情況進行適時調整和修訂,導致農戶信用評定特別是農戶償債能力與現實存在脫節。
3.農戶信息采集比較困難,信用信息缺乏共享
農戶信息量很小,信息分布分散,收集難度、成本高,采集的信用信息也不全。只有少部分的農民建立了信用檔案,多數農民因未與金融機構發生信貸業務。由于人行的農戶信用信息檔案建設尚處于初級階段,建立的農戶信用信息檔案較少。而且部分農戶經濟檔案只用于農信社或農商行內部,不對外共享。地方政府沒有做好協調工作,金融辦、人民銀行以及農戶之間沒有做到互相之間充分的溝通和了解,從而導致評級制度的不完善,在評級后建立并整理評級資料時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及部署。同時,各金融機構所獲得的農戶信用評級的數據情況,一般只單獨享用,各方沒有形成良好的信用信息共享機制。
4.農戶信用評級實際運用效果較差
信用評級實際運用效果較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由于在開展農戶信用評級過程中采取的方法不科學或者是沒有如實準確獲取農戶的信息,導致評級結果不能很好地緩解金融機構貸款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另一方面,有些地方雖已實行評級制度,但對評級結果運用不充分,限額較小,期限較短,但往往一些評級好的農戶則是需要更多的錢來幫助自己經營的。
三、懷遠縣農戶信用評級的發展趨勢及路徑探索
(一)互聯網金融助力農戶信用評級
眾所周知,對農戶開展信用評級成本很高,無論是時間成本,還是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成本。同時,傳統的農戶信用評級方法和路徑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例如,在評級過程中獲得農戶的信息是一次性的、靜態的數據,很難動態實時更新,這樣評級的可靠性就會隨著時間推移而大打折扣;再者,在信用評級過程中各有關部門單獨行動,獲得的信用數據缺乏共享數據,所以,農戶信用評級的整體性較差;同時有些部門也存在“搭便車”的現象。
2015年國內互聯網金融用戶將達到4.89億人,在網民中的滲透率達到了71.91%,可見,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之迅速,用戶之多。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互聯網以及智能手機在廣大農村地區不斷普及,農戶開始進行網上購物以及支付,再加上對互聯網金融的認識和了解,這樣在互聯網上留下了大量的農戶購買、支付以及理財投資的信用信息。所以,農村互聯網電商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一方面,可以滿足農戶購物以及金融需求,另一方面,通過大數據可以獲得農戶相關數據以及分析農戶的信用情況,這樣的信用評級具有整體性和動態性。
(二)農業價值鏈融資中體現農戶信用評級
農業價值鏈融資是一種異于傳統融資模式的全新融資模式,它是解決農戶融資難的有效途徑。農業價值鏈融資是指價值鏈內部各參與者基于真實的商品交易活動而產生的各種融資活動,由于價值鏈各參與者(上下游企業)之間處在一個價值鏈條上,具有頻繁的商品交易活動,相互聯系非常緊密,所以,相關的企業對農戶的信用狀況有著比較準確的判斷,而且隨著交易的不斷進行,農戶的信用也會實時的反映出來。與農戶相關的企業可以根據對農戶信用的判斷,為農戶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提供擔保,增加農戶貸款的可獲得性。這樣金融機構可以根據企業對農戶的擔保情況以及農戶關聯交易在銀行賬面上的反映來對農戶進行準確的信用評級,同時,可以一定程度節省成本。所以,農業價值鏈融資將對農戶信用評級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將會成為農戶信用評級未來的發展趨勢。
四、政策建議
(一)做好金融知識普及和農戶信息采集宣傳工作
為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升農戶信用意識,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標語、報紙等工具普及金融知識,加大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宣傳和引導力度,使廣大農戶充分認識到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的重要意義,提高自覺采集信息的積極性。信息采集人員要針對農戶的特點,仔細詢問農戶基本情況,同時耐心細致向農戶解釋、宣傳采集其信息的原因和好處,以取得他們的理解和配合。
(二)提高農戶參加信用評級產生的示范作用
鼓勵農戶積極參加信用評級活動,通過開展信用農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活動,帶動并培育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農村經濟主體、信用村、信用鄉(鎮)和農戶,有效促進農村信用環境在整體上顯著改善。推動行政資源、金融資源、社會資源與守信農村經濟主體的有效對接,提升廣大農戶、農村經濟主體的誠信意識和守信能力,實現信息共享和信用提升,促進縣域信用與經濟良性互動、農村經濟與金融協調發展。
(三)充分發揮參加信用評級給農戶和經濟主體帶來的好處
要讓農戶和農村經濟主體充分認識到參加信用評級是獲得融資的基本要求,也能體會到信用評級給融資帶來的便利。同時,金融機構對信用評級較高的守信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享受到更多的實惠,實行貸款優先、額度放寬、手續簡便、利率優惠、配套服務、服務到家;對信用評級較低的農戶等在借款時帶來諸多不便,指導和幫助信用申請人如何提高自身的信用評級;對具有不良信用記錄,尤其是惡意拖欠貸款的借款人給予多種限制。通過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逐步建立良好的信用環境。
(四)建立農戶信用監管體系,懲處失信行為
要發揮政府在信用評級當中的主導作用,定期召開交流會,使各個部門之間加強溝通,同時交流在一定時期內所發現的問題和所發揮的作用,以使之后的推行更加順利;改善金融服務基礎建設,提高金融機構的服務質量,使農戶可以真正享受到信用評級所帶來的便利。
參考文獻:
[1]張峰.西部小額信貸農戶信用評級現狀問題、問題及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4(10):21-22.
[2]陳永明.農戶信用評級構建的理論與實踐[J].西部金融,2014(2):66-72.
[3]胡愈.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信用評級探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7(1):34-43.
[4]米曉文.農戶信用評級需規范[J].中國金融,2015(2):24-28.
[5]陳鑫,石洪波.轉型發展背景下農戶信用評級的創新路徑研究[J].征信,2014(9):12-18.
[6]王樹娟.構建農村信用社農戶信用評級初探[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5(10):27-34.
作者簡介:任筱翮(1995-),女,安徽蚌埠人,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2014級本科生,研究方向:農村金融。
現代經濟信息2016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