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泉
[摘要]價值觀自信教育是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要求。調查發現,廣東高職學生具有積極向上的政治信仰、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較為健康的婚戀觀,其價值評判標準更為開放務實。他們對現行價值觀教育模式持肯定態度,并期待與其個人發展密切相關的教育活動。高職學生的價值觀深受環境影響,在價值觀的知行上仍存在落差。新時代深入推進高職學生價值觀自信教育,應關注學生的發展需要以實施個性化的教育,根據高職教育的職業性特點把握遞進教育中的重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調動其自主參與的積極性,重視社會文化因素以發揮優秀文化的滋養作用,提升學生自律意識以促進核心價值觀的實踐養成。
[關鍵詞]高職學生;價值觀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8-0085-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8.038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核心價值觀教育問題至關重要。高等職業教育已占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新時代如何加強高職學生的價值觀自信教育也成為當前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迫切需要。筆者以廣東為例對高職院校價值觀自信教育進行了研究。
一、廣東高職學生價值觀取向現狀
把握高職學生價值觀取向現狀及其對價值觀教育的自我感知,是更好開展價值觀自信教育的前提。為此,以廣東10所公辦高職院校1360名學生為樣本,通過問卷調查、查閱資料、實地走訪和個別訪談,了解到廣東省高職學生的價值取向具有以下特點。
(一)政治信仰積極向上
大學生的信仰直接影響著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調查顯示,高職學生政治信仰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67.5%表示已加入或有意向加入中國共產黨。當被問及“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進一步加強的樂觀程度”時,有40.4%的受訪學生表示很樂觀,48.3%的表示比較樂觀,樂觀率達88.7%,表示不確定的占10.3%,表示比較悲觀或很悲觀的只有1.0%。對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樂觀程度也類似,表示很樂觀或比較樂觀的共有86.7%。當問及“你對我國當前反腐斗爭形勢的看法”時,有7.9%的學生表示“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64.4%的表示“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此外,對每年國家定期召開的兩會,11.8%的同學表示非常關注,52.2%的表示一般關注,對當前網絡上出現一些詆毀抹黑英雄人物、道德楷模等的流言,91.2%的受訪同學認為“這是不懷好意者蓄意造謠,切莫上當受騙,信以為真"。
這表明,大多數高職學生的政治價值取向與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一致,對于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所做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給予了積極的肯定,同時也需要注意的是“互聯網+”時代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日趨激烈,對大學生的政治信仰產生了沖擊,導致個別學生政治信仰迷茫,對于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認知和情感認同遠遠不夠。
(二)人生態度積極進取
生活于市場經濟繁榮發達的今天,學生們的成就觀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被問及最理想的職業和最崇拜的偶像時,學生最期待成為企業家、公務員和白領,選擇率分別為17.8%、15.2%和13.6%,并較為崇拜影視明星,選擇率達26.0%。
對于成功的主導影響因素,學生普遍認同要靠真本領成事,反感投機取巧行為。認同善抓機遇和刻苦勤奮才是成功主導因素的占89.2%,遠多于選擇貴人幫扶、家庭背景、裙帶關系和投機鉆營的學生,更有51.2%的學生鄙視投機取巧行為,并表示其本人堅決不這樣做。
被問及“你認為人生價值目標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時,回答家庭幸福、誠信友善、愛國敬業和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多,分別占71.5%.71.3%.63.0%、59.3%,遠高于成名成家(21.3%)和家財萬貫(16.2%)。
對于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取舍,選擇“利己不損人”的學生最多,占76.5%。對于“位卑未敢忘憂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類觀點,表示“非常贊同”和“贊同”的學生共占80.0%。這說明高職學生具有積極進取、健康務實的人生觀.價值觀,對“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價值觀高度認同,希望自己成為對國家、人民、社會有用的人。
(三)婚戀觀較為健康
戀愛和婚姻乃是倫理關系產生的基礎和前提,高職學生持有何種婚戀觀將會對整個社會的道德輿論與風向產生重要影響。被問及“你認為身邊朋友戀愛的主要目的”時,高職學生選擇最多的是“傾慕對方”“緩解空虛無聊“為婚姻做準備”和“證明自身魅力”,分別占68.1%、44.5%.39.5%、29.1%,還有14.5%的學生選擇了“滿足父母心愿”,9.8%的學生選擇了“出于經濟目的”。關于戀愛與婚姻的關系,58.9%的學生認為“戀愛就是要享受當下,能否結婚順其自然”,17.4%的學生認為“戀愛是戀愛,婚姻是婚姻”,16.1%的學生認為“戀愛的目的就是為了結婚”,還有7.6%的學生表示“沒想過,不清楚、不關心”。對擇偶時最重要因素的選擇,90.4%的學生選擇了人品。
可見,當前高職學生群體在愛情觀上的主流思想仍然是積極健康的,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諸如功利化、庸俗化、游戲化等消極現象。
(四)生活方式折射出價值觀取向
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方式、價值取向、思維模式以及行為動機都深受網絡文化的影響。七成的學生表示一般用現代電子設備進行的最多的活動是社交聊天、追劇、看電影和購物。
而且,學生的生活方式具有十足的多樣化、個性化特征,看電影電視、玩游戲、閱讀、旅游、逛街、聚餐K歌成了近半學生的“標配”。難得的是,有21.4%的學生在閑暇時間選擇參加志愿服務。
高職學生在生活方式上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文化環境的影響。比如休閑文化和旅游文化、生態文化熱的形成,彰顯了當代高職學生群體的休閑享受價值觀與環保價值觀的形成發展。
(五)價值評判標準更為開放務實
高職學生在大學校園里既接受著校園文化的熏陶和洗禮,也接受著社會文化的影響與沖擊。調查發現,他們對現有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有著獨立的思考。雖然媒體常用“炫富“月光族”等形容“95后”大學生,但本次調查顯示,他們大多數仍屬于比較冷靜理性消費者,持“長遠計劃,理性消費”理念的占77.56%。“名牌”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也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大,67.8%的學生表示“經濟條件允許會選擇購買”,25.3%的認為“追逐奢侈品是缺乏自信的虛榮表現",只有4.5%的選擇“奢侈品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必須擁有",1.4%的甚至表示“我是奢侈品控,吃土也得買買買”。
此外,被問及對當前許多青少年熱衷于過洋節、吃洋餐、追捧外國影視的看法時,57.8%的學生認為“西方文化有其可取的元素,可讓青少年適當接觸”。而被問及“你對公務員在外事活動中穿西服、系領帶的看法”時,選擇“很好,與國際接軌”和“較好,尊重西方禮儀”的學生分別為42.6%和34.7%。
可見,從價值評判來看,當代高職學生的價值評判不再是保持一種單一化的評判標準,而是采用一種更加開放、更加務實和多樣化的評判體系。
二、廣東高職學生對價值觀教育的自我感知及實踐養成情況
高職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受他們成長經歷和生活體驗的影響,也受到他們所接受的價值觀教育的影響。調查發現,高職學生對價值觀教育的自我感知和實踐養成有如下特點:
(一)對現行價值觀教育模式基本持肯定態度
學校教育在學生的價值觀形成中發揮著主渠道作用。其中核心價值觀的系統教育和理論灌輸更是重要的途徑。調查中,認為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等課程對其價值觀發展的“作用很大”和“作用較大”的學生分別為13.9%和41.8%,與此相對應,共有51%的被調查者認為在上這些課程時注意力集中,學習效果好。但同時,近四成學生對這些課程的學習效果和作用發揮評價一般。
培育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其外化為實際行動。因此,有必要在理論灌輸和正面教育的基礎上結合配套的實踐活動以增強教育的實效性。對于所在學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學生的感知度不高,選擇“一學期1至2次"和“一學期3至5次”的學生最多,分別是37.0%和35.5%,只有17.4%的學生選擇“一學期5次以上”,甚至有10.1%的學生選擇了“未開展”。但他們對開展的價值觀教育活動的興趣還是較高的,表示“很有興趣”和“有興趣”的學生分別為11.5%和54.4%。
(二)更為期待與其個人發展密切相關的價值觀教育活動當被問及“對價值觀教育活動的哪些形式感興趣”時,學生對“有教育意義的影視片”和“特色節日主題活動”最感興趣(約六成),約三成學生喜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師、家長以身示范”和“專家名人的專題報告”,對“課堂教學”和“第二課堂”的興趣度反而最低,分別為17.0%和15.3%。
應該說,當代高職學生已經很少熱衷宏大敘事的價值理想,更多的是考慮與自身相關的發展走向和人生發展規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妨多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進行調查研究,掌握學生的真實需求,采取更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教育方式,這樣既能滲透教育內容,又更能為學生所接受。
(三)價值觀深受環境影響
大學生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環境因素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影響不可忽視。調查數據顯示,高職學生覺得社會大環境對自身價值觀的形成影響最大(選擇率為47.7%),其次是教育因素(包括課堂教學、第二課堂和黨團活動)和媒體環境(包括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旅游和閱讀也是影響其價值觀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比來看,顯性教育沒有隱性教育大,這也反映了價值觀教育中柔性力量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家長、教師、同伴、明星等對其價值觀的確立和實踐也有著影響,他們認為對他們影響最大的人群是父母親戚、朋輩和老師,男生受朋輩、老師和道德楷模的影響不及女生,而受政治明星影響略高于女生。自身經歷特殊事件、社會重大事件或運動、家庭重大變故和人訴說的重要事件對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度分別為67.4%、55.1%.43.2%和22.1%。可見,營造良好的環境,尤其是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有著積極的作用。
(四)在價值觀的知行上存在落差
實踐養成,是培育核心價值觀的現實根基。調查發現,有的價值觀學生雖然理解和認同了,但未必能夠踐行。例如,雖然89.9%的學生都認識到玩游戲會對學習生活以及價值觀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但仍有49.3%的學生表示閑暇時間的主要活動是打游戲,其主要原因是“放松心情,釋放壓力”(占66.1%)和“排解寂寞,打發無聊"(占53.0%)。又如,高職學生基本都能意識到規矩的存在,但在行為上常常漠視了“應然狀態”,有的無意識,對規矩“熟視無睹”,有的重功利,鉆規矩的空子“投機鉆營”,有的走極端,把個性追求與規矩約束完全對立起來。再如,學生都知曉要找到理想的工作必須要有一技之長這一道理,但仍有相當一部分高職學生學習自覺性欠缺,得過且過。這種“知而不能行”的憂患在教育工作中要引起重視。
三、新時代加強廣東高職學生價值觀自信教育的路徑思考結合本次調研掌握的情況,筆者提出推進高職學生價值觀自信教育的一些建議,供教育工作者參考。
(一)關注學生的發展需要,實施個性化的教育
高職學生與本科生相比,大多注重技術技能的提高,較少注重意義價值,正如此次調查結果所顯示的,他們更為期待與其個人發展密切相關的價值觀教育活動。學校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融入學生成長的各個環節,將能更好地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比如,在課堂理論教學方面,強化對高職學生身心成長起到有效幫助的勵志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禮儀修養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等內容,采用互動體驗式教學,注重從高職學生的現實關切著眼從具體細致的解疑釋惑入手,主動回應其訴求,將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教學認同到價值認同的升華。
(二)根據高職教育的職業性特點,把握遞進教育的重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依次遞進的過程。在引導學生認知層面,就高職教育來說,首要的不是辨析核心價值觀的真理性,而是要建立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職學生全面發展的緊密關聯,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價值觀問題的重要性,自覺投入學習。在增進學生認同層面,對核心價值觀價值性的闡釋,不是講授越多、理論越深就一定更好,而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理論深度與高職學生的可接受程度結合起來。在規劃學生踐行層面,關鍵看活動能否著眼高職學生的專業特點和職業屬性,適應高職學生的身心特點、思想實際和理解接受能力,切實做到讓學生參與前有興趣,參與時有共鳴,參與后有感悟,真正起到教化作用。
(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著力調動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當下高職學生更愿意接受認為對其有所用的東西,更愿意接受覺得有意思的東西,更愿意接受自己參與完成的東西。因此,面向新時代,高職學生的價值觀自信教育,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為其營造自我教育的氛圍,使他們在自我認識、自我體驗中提高認知能力、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逐漸形成自我的價值意識和對社會價值取向的選擇認同。具體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除了要有嚴謹的課堂理論教學,更要有豐富生動的第二課堂。要注重搭建學生各種交流分享的平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等具體實踐,以保證學生有充分表達交流和深度思考探究的機會,調動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重視社會文化因素,充分發揮優秀文化的滋養作用任何一種價值觀的形成,都是一種文化浸潤和選擇的結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善于用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涵養校園文化,借助新媒介、新手段提升其親和力,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歸屬感,增強價值觀自信。比如,可以將傳統文化的慈善文化、禮儀文化和修身文化注入當前的文化建設中,將廣東各地方的經典誦讀、道德論壇、文化講堂和民間民俗活動引入校園,并發揮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意特點,引領創業時尚、低碳時尚、志愿時尚等健康生活方式,積極創造網絡文化精品,為學生價值觀的轉變提供豐富的文化養分。
(五)提升學生自律意識,促進核心價值觀的實踐養成
自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規范個人行為,是高職學生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要更為注重構建學生的行為自律機制,深入挖掘學生身邊的先進典型,鼓勵學生社團自主開展“衛生宿舍”“文明班集體“優秀志愿者”等評比活動,廣泛宣傳社會公德,同時建立激勵機制,將核心價值觀踐行情況與學生入黨考核、評獎評優、推薦就業等掛鉤,激勵廣大學生積極向上、見賢思齊。自律固然是最重要的,但是他律也不可或缺。各高職院校也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原則,完善各種校紀校規,對學生的道德標準、文明行為提出明確、具體、細致的要求。在實際工作中加強考核與監督,通過抓細抓實,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讓守規矩、重學習逐漸成為學生的自主追求和自覺行動,努力形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核的校園風尚。
參考文獻:
[1]丁若沙,黃振翔.文化自信視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9(3):120-125.
[2]鄒宏秋.價值觀培養,高職教育不能缺少[N].光明日報,2016-8-16(15).
[3]侍旭.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有受眾導向[N].光明日報,2015-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