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富太
[摘? ?要]為做好高中課改工作,甘肅省天水市于2011年成立了普通高中九大學科教學實驗基地暨學科中心教研組,之后組織學科教研員調研了天水市學科實驗基地自成立以來所做的工作,并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學科實驗基地;中心教研組;課程改革;調查研究
一、前言
甘肅省天水市高中學科實驗基地分布于天水市第一中學(數學、英語)、天水市第三中學(語文、歷史)、天水市第二中學(物理)、甘谷縣第一中學(化學)、秦安縣第一中學(政治)、甘谷縣第二中學(地理)、天水市第九中學(生物)。根據《天水市教育局關于對中學學科試驗基地建設情況調研的通知》(天教明電〔2017〕52號)安排,天水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組織學科教研員,于2017年9月14日至26日,深入天水市所轄兩區五縣和市教育局直屬學校學科實驗基地,采取查看資料、聽取匯報、訪談等形式,詳細了解基地的運行情況。同時,依據《天水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中心教研組暨學科實驗基地和學科指導組工作職責與管理辦法》(天教局發〔2011〕74號),對各學科實驗基地(以下簡稱學科基地)建設進行了評估。
二、學科基地取得的成績及工作亮點
1.抓住課改機遇,完善制度建設
天水市高中學科基地建設伊始,各縣區教育和體育局高度重視,及時成立了學科基地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監督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的全面實施、基地工作章程的制定、學校課程資源的開發,在經費投入、制度建設、師資培訓等方面提供保障與指導。
基地學校能夠按照“理念先行、制度保障、培養研究、總結提高”的思路開展工作,做到“責任、政策、經費”三到位。并根據國家和省市相關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了《學科基地建設方案》《基地教師評價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使基地工作有章可循。
2.轉變教學理念,打造學科團隊
(1)組織教師參加學習培訓,強化教師課程理念
一是參加校級培訓。基地學校為教師配發了《普通高中課程標準》《高效課堂的理念與實踐》等書籍,每年暑假組織教師參加新課程培訓。
二是參加“國培計劃”。學校行政人員及全體教師參加了甘肅省新課程網絡研修。
三是外出參加培訓。學校領導帶領骨干教師赴山東、陜西、寧夏等地參加新課程培訓,并和省內外兄弟學校建立QQ群、微信群,開展網上交流研討,促進資源共享。
四是邀請專家來校講課。一些學科基地請外地專家來校講課,和兄弟學校教師開展“同課異構”活動,學他人之長,創自家風格。
五是開展階段性交流活動。中心教研組和備課組每學期舉行新課程階段性工作總結,組織教師們交流并分享課改成果。
(2)加強常規教學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是創新聽評課制度。大部分基地學校都堅持校領導每周聽兩節課,級部主任、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每周聽一節課,其余教師每兩周聽一節課,并將聽課情況納入教學考核。教研組、備課組不定期舉辦評課活動,做到有計劃、有落實(由分管校長督促落實)。聽評課活動按照“備、說、議、講、評、思”六個環節進行,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了全體教師共同進步。
二是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學校通過“導師制”“青藍工程”“徒拜師”等方法培養新入職教師,確立“三年勝任教學工作、六年成為學科骨干、九年成為學科帶頭人”的青年教師培養目標。每年舉行“徒拜師結對”大會,“提要求”安排任務,“壓擔子”靠實責任。所有結對教師由教務處考核管理。“徒拜師”為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和學校的持續發展鋪平了道路。
三是借力“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平臺,開展全員教師曬課活動。學科基地將“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實施方案細化為學科組活動方案,凡申請參加優課評比的教師,所上傳的課例都經過中心教研組的“說課—磨課”環節,做到優中推優。
3.發揮學科示范作用,優化學校課程體系
學科基地針對高中課程多、學生自主學習時間不夠、學校特色發展空間不足等問題,以學科建設作為課程建設的核心內容,引領學校各學科多樣化發展。
一是調整課程結構。依據學校辦學思路和特色,對學校課程體系進行重新設計,在開齊開足必修課程的基礎上,適當提高選修課程的比例,使課程設置呈現多元化的特點。
二是開發校本課程及教材。部分學科基地編寫了具有地方色彩,融教育性、科學性、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于一體的校本教材,并開發了相應課程,拓寬了學生品德養成的渠道。
三是將研究性學習納入課表。如甘谷縣一中要求學生三年完成三個研究性課題,一個課題5個學分。基地學校成立的60多個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開展了100項課題研究,完成化學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500余份,撰寫研究性學習小論文300多篇。
4.打造多樣化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推進教學優質高效
在全市開展的高效課堂創建活動中,學科基地推出了一些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如天水市一中推行的“一體兩翼”學習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培養了學生課前預習、課后整理的習慣;秦安縣一中的“導學案”學習模式已在全校實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5.強化教科研管理,提升教科研質量和水平
一是夯實校本教科研。教科研是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有效載體,是開展新課程研究的主要途徑。基地學校高度重視教科研活動,每次活動都有專題,以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為主線,引導教師開展課題研究。
二是加強集體備課。學校備課組每周開展一次集體備課活動,做到定計劃、時間、內容和主備人,以及統一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資料和檢測試題。任課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再根據學情進行二次備課和上課,并撰寫課后反思。
三是組織優質課競賽活動。學科教研組積極參加優質課競賽活動,先在備課組內選拔參加校級比賽,然后推薦優勝者參加縣、市級教學競賽與觀摩活動。這一活動展示了新課改成果,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四是多次承辦縣區、市級學科優質課評選活動。學科基地成立以來,多次承辦了縣區教研室、市教科所主辦的縣區、市級學科優質課評選活動。
五是積極申報和承擔省、市、縣(區)級課題。2013年,順利完成了天水市“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全國新課標高考學科考試大綱和新課標卷研究”。近五年來,學科基地申報和完成了一定數量的省級課題。
六是撰寫教學心得和發表論文。基地學校教師結合教學實際,反思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撰寫了數百篇教學心得體會和論文。部分論文在校內結集供交流學習,有些論文在省、市級論文評獎活動中獲獎或發表。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1.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研部門需對學科基地加強監管
2011至2014年的高中課改期間,學科基地積極研究新教材、新高考,發揮了巨大作用。2014年以后,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門放松了對學科基地的監管,部分學科基地的工作停留在承擔教師賽課、組織學生競賽等事務性工作上。為此,建議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加大對學科基地的監管力度。
一是市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從宏觀上加強管理。建議修訂《天水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中心教研組暨學科實驗基地和學科指導組工作職責與管理辦法》,建立進出機制,對學科基地實行動態管理,對任期內考核不合格的學科基地予以勸退,及時補充新的學科基地。
二是要依靠天水市現有全國名校長工作室、隴原名師工作室的力量,扎實做好中心教研組團隊建設和培養工作。建議天水市教育行政部門主管科室出臺相關文件,要求市域內全國名校長工作室和隴原名師工作室組建或指導組建相關學科中心教研組,選聘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形成合理的老、中、青梯隊,制定5年工作計劃,做好傳、幫、帶工作,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中心教研組教研團隊。
三是做好考核工作。要制定中心教研組工作目標,明確工作任務,定期考核,并把考核結果和職稱評聘、評優選先掛鉤,獎勤罰懶。
2.市級學科教研員應進一步發揮學科引領作用
依據《天水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中心教研組暨學科實驗基地和學科指導組工作職責與管理辦法》,天水市教科所學科教研員是學科教研組的秘書。而部分教研員認為學科基地上有基地所在學校的校長管理,下有學科教研組的組長管理,與學科教研組秘書的關系不大,工作處于尷尬境地。為此,建議市級教研部門要加強對學科基地的指導力度。市級教科所要充分發揮“研究、服務、指導和管理”的職能作用,經常組織學科教研員深入學科基地,幫助和指導學科基地開展工作;市教科所教研員要充分發揮學科引領作用,把深入學科基地開展聽評課和教學研究作為重要工作任務,做實做好。
3.學科基地應找準定位,提高工作積極性
部分學科基地把自身定位在學校的教研組或備課組層次,滿足于本校的工作,缺乏對縣區及市級學科示范引領作用的認識。還有部分學科基地消極等待上級主管部門下達任務,缺乏主動工作的熱情。為此,建議各學科基地暨學科中心教研組要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研究課標,研究教學;縣區教體局要積極配合市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要在人員配備、經費保障方面給學科基地提供便利,保障基地工作的正常運轉;基地學校要在學習培訓、教學資料上提供保障,要把學科基地打造為教學、教改、教研先進組團,帶動其他教研組共同進步。
總之,學科基地要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真正成為市級學科教學和研究的“領頭羊”,促進新課改在天水地區的順利實施,促進天水地區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