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薇 陳英 黃路
【中圖分類號】R473.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1
胃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居我國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第二位,高發于50歲以上人群。起源于胃粘膜上皮,其發病主要與地域環境、長期食用熏烤鹽腌食品、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部疾患如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及吸煙、遺傳等因素有關。根據其病期不同,可分為早期胃癌和進展期胃癌。為讓胃癌患者術后更好的康復,提高其生存質量,筆者結合多年臨床工作經驗,總結了如下護理措施。
1 治療
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提高胃癌療效的關鍵。手術是臨床治療胃癌的首選方法,也是目前治愈胃癌的唯一方法,同時輔以化療、放療及免疫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發病速度,提高存活率及生存質量。
2 胃癌患者護理措施
對于胃癌患者而言,加強術前及術后的護理干預是十分重要的。護理得當,不僅有助于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還能預防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1)術前護理
1?術前1天,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相關知識及術后注意事項,介紹醫院環境與醫療團隊,根據患者個體情況提供信息,向患者解釋手術治療的必要性。
2?鼓勵患者表達自身感受,消除患者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使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狀態面對手術,以減輕術中的應激反應。
3?訓練患者深呼吸及床上排便習慣。
4?根據患者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制定合理食譜。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肪、易消化和少渣食物;不能進食者,遵醫囑靜脈輸液,補充足夠的熱量,以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提高其手術的耐受性。
(2)術后護理
1?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定期通風,調節室內的溫度18-22℃,濕度50-60%。
2?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神志、尿量、切口滲血、滲液和引流液等情況。
3?全麻清醒前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麻醉清醒后若血壓平穩,應指導患者取半臥位休息,有利于呼吸和循環,減少切口縫合處張力,減輕疼痛與不適。
4?指導與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有效地咳嗽、咳痰。痰液粘稠或排痰無力者予以輔助排痰,如輕拍背、叩背、霧化吸入等,以便及時將痰液排出,避免引起肺部感染。
5?詢問患者疼痛情況,結合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宗教信仰等,實施有效鎮痛,如轉移注意力、祈禱與藥物等。
6?結合患者身體情況制定早期活動計劃。除年老體弱或病情較重者,應鼓勵并協助患者術后第一天坐起輕微活動,第二天協助患者床邊活動,第三天可在病室內活動。患者活動量根據個體差異而定。長期臥床者,應注意觀察受壓迫部位的皮膚情況,取軟墊放置,加強翻身,保持床單元清潔、平整、干燥,必要時使用氣墊床,以預防壓力性損傷的發生。
(3)飲食護理
患者術后早期應禁食、胃腸減壓,經空腸營養管輸注腸內營養液,以改善患者的全身營養狀況,促進腸功能的恢復,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切口和吻合口的愈合。腸蠕動恢復后可拔出胃管,逐漸恢復飲食。鼓勵患者進食,注意食物結構的多元化,以富含維生素、優質蛋白等清淡食物為主,多進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并根據患者的喜好與口味,更換食物,采用增加菜式等方式激發患者的食欲。注意少食產氣食物,忌生、冷、硬和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細嚼慢咽。開始時每日5-6餐,以后逐漸減少進餐次數并增加每次進餐量,逐步恢復正常飲食。叮囑患者飲食規律,戒煙酒,。
(4)心理護理
指導患者自我調節情緒,保持樂觀的心態。注意觀察患者情緒變化,一旦出現負面情緒及時給予疏導。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強調護理、預防并發癥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及家屬的疾病認知能力,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以促進患者的術后恢復,預防并發癥的發生。部分患者在化療、放療過程中存在恐懼心理,護理人員應給予支持與鼓勵,講述治療成功的病例,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并采用PPT、視頻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講述疾病有關知識,包括誘發原因、治療過程等,強調治療的意義與重要性,使患者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
3 總結
胃癌作為臨床常見惡性腫瘤,在治療的同時加強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心理狀態,促進恢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對患者康復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