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8年是我國實施改革開放經濟政策的第40年,也是我國開展工商稅制改革的第40年。40年來,我國的稅收制度的建設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仍然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基于我國當前稅收制度的現狀,分析進行稅收制度改革的原因,并針對改革原因,明確未來我國稅收制度應改革的方向。
關鍵詞:稅收制度;稅制改革;現狀;原因;方向
漫漫40年來的稅改之路,使得我國在稅收制度的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我國當前的稅收制度已經能初步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然而收入分配不均,稅收制度與稅收能力脫節,排污企業的環保支出過重,以及稅務工作信息化建設不健全等現象,都表明我國的稅收制度仍需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
一、稅收制度改革的原因
(1)稅收能力角度
稅收能力是指一個國家能夠征收的稅收數額,包括納稅人的納稅能力和政府的征稅能力。
實踐表明,影響和制約著稅制改革的目標和進程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稅收能力。
(2)居民收入公平分配角度
目前我國居民收入分配仍存在收入分配不均衡,貧富差距過大的現象,并對我國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稅收與居民收入分配息息相關,是政府調控收入分配的主要政策手段。
(3)環境保護角度
近年來,環境保護已成為各個國家密切關注的對象。自習近平主席上任后,我國更是將環境保護的理念落到了實處,制定了《環境保護稅法》等法律,但是從實施過程中可以看出,我國的稅收制度在環境保護領域還存在不足,仍具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4)稅務工作信息化角度
當今社會對稅務工作提出了信息化的要求,現代稅收更是強調稅收管理的創新,以信息技術手段促進稅收管理的現代化。然而,我國當前的稅收制度并不能很好地應對稅務信息化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在稅務工作信息化的實際操作中,稅收制度仍需進一步地改進和完善。
二、稅收制度改革的方向
(1)基于稅收能力推進稅制改革
首先,稅收制度必須與納稅能力和征稅能力相適應,需要對當前及未來稅收能力進行準確判斷,保證稅收制度既不超越稅收能力的界限,也不滯后于稅收能力的變化。其次,稅制改革需對納稅能力的分布及其點位進行分析,重視我國經濟、產業、國民收入分配以及個人財富規模等結構的變化。最后,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完善征管的方式、體系、制度和方法,推進稅收征管現代化的進程。
(2)基于公平分配推進稅制改革
一是在稅種設置方面,可以對個人所得稅、消費稅和財產稅進行改革。例如,對于個人所得稅和消費稅,可以改革兩者的征稅模式、稅率設計、征稅范圍,以改善其調節居民收入分配的功能;對于財產稅,應完善其稅收征管制度,加強對財產的稅收管理。二是在社會保險費方面,應完善現有的社保制度,確定合理的社保基金水平。同時出臺正式的社保費用管理辦法,并提高征收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共享程度。
(3)基于環境保護推進稅制改革
首先,明確環境保護稅的征收范圍,綜合考慮當前的實際治理成本、環境損害成本等因素,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各項稅目的稅率,使得企業能夠在自身可承受范圍內,滿足國家對環境治理的要求。其次,環境保護稅應與環境保護費治理相同步。例如,在《環境保護法》中增加相應條款,以減少企業的稅負;還可以結合可持續發展能力、資源環境可承受能力和企業負擔能力進行改革,實現環境保護費向環境保護稅的平穩轉換。
(4)基于稅務信息化推進稅制改革
一是構建云計算數據中心支撐的數據庫,實現稅務數據、財務數據和相關部門涉稅數據的統一管理和共享,以解決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二是構建數字化稅務管理平臺,借助云計算、電子影像等科學技術,進行數字化稅收管理。同時建立與專業化管理相匹配的現代征管體系,全面實施集約化、扁平化征管機構的改革。
三、總結
稅收制度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實際操作中不斷改進和完善。但是總的來說,我國稅收制度的改革應當始終以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為目標,建立一個稅政統一、稅負公平、稅收法治且與國際接軌的稅收制度體系。同時,稅制改革需要始終與經濟體制改革休戚與共、緊密相連。稅制改革要服從于、服務于我國改革開放大局的戰略需要和宏觀經濟發展的戰略需要,還要配合和推動我國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各項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唯有堅持不斷的改革,我國才能建設出一般市場經濟下的社會化稅收制度,我國的稅收制度體系才能達到公平、法治、科學、規范、簡化、高效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岳樹民,尹磊.基于稅收能力視角的中國稅制改革[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5.V29(6):2-9
[2]胡怡建.我國稅收改革發展的十大趨勢性變化[J].稅務研究,2015(2):3-9
[3]盛琳.新常態下深化稅收制度改革的思考[J].湖湘論壇,2015.28(5):113-118
[4]張亮.以稅收制度改革促進居民收入公平分配[J].國家治理,2016(38):20-32
[5]李晶.中國新一輪稅制改革的重點與安排[J].宏觀經濟研究,2015(1):18-30
作者簡介:張瑩(1996—),女,漢族,山西芮城人,學生,會計專碩,單位: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Mpacc專業,研究方向:ICFO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