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曄

摘 要:為進一步規范政府會計核算,更好地適應財政預管理要求,2017年11月財政部頒布了《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并規定從2019年1月1日起執行。為滿足新形勢下政府會計管理的需要,做好新舊政府會計制度的銜接與過渡,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結合自身財務工作經驗,對做好新舊政府會計制度銜接提出以下思考。
關鍵詞:新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銜接
自2015年來,財政部陸續公布了《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六項具體準則及配套應用指南。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單一的收付實現制作為核算基礎的政府會計制度缺陷日益暴露,阻礙了政府會計的發展?,F階段,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做好新舊制度的銜接工作,才能在會計制度改革中更好地發展。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會計制度體系較為復雜,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實施難度,所以針對過渡時期的問題,還需要做進一步探討。
一、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創新與突破
1.構建了新的政府會計模式
(1)“雙功能”。實現了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相互融合又適度分離的雙重功能,除了財務會計在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支出五要素的基礎上核算外,增加了預算會計的預算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余三個新要素。
(2)“雙基礎”。財務會計采用的是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核算,在“雙功能”的基礎上,引入了權責發生制。兩者相互補充,相得益彰,能夠更加全面地反映會計主體信息,包括財務信息和預算執行信息。
(3)“雙報告”。由于財務會計核算形成的是財務報告,預算會計核算形成的是預算報告,新政府會計便有了“兩個報告”。兩個報告之間存在鉤稽關系,在“本期預算結余與本期盈余差異調節表”中得到體現。
2.引入了會計核算新理念
政府會計核算中引入成本、費用、績效等理念和方法,合理歸集并反映政府的運行費用和履職成本,能夠科學評價政府、部門和單位耗費公共資源的情況以及提供公共服務的行政效率。
在財務會計核算中引入了權責發生制,全面反映政府資產、負債、收入、費用、成本、現金流等信息,并將預算會計與財務結果進行比對,又將支出結果與預算目標進行比對,為構建科學的政府績效評價體系、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奠定基礎。
二、新政府會計制度平穩過渡的重要性
政府會計改革內容豐富,體系龐大,涉及領域眾多,可以歸納總結為“一套標準、兩份報告、三項制度、四項措施”。在會計制度改革期間,新政府會計制度如果執行不到位,新舊制度銜接不順暢,問題會逐漸凸顯出來,對于部門或單位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假如不能有效加以推進,會影響新會計制度的執行,后續的會計工作無法順利開展,新政府會計改革流于形式。所以,做好會計制度改革銜接工作,實現平穩過渡是十分必要的。
三、新舊政府會計制度銜接存在的問題
1.政府部門未能真正摸清“家底”
實行新政府會計制度前,政府部門未能全面清查部門、單位資產情況,無法獲取真實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庫存商品、對外投資等信息,可能導致國有資產流失。新舊會計制度銜接準備不充分,財務數據不準確,會影響賬表的真實性與準確性,政府新會計制度不能順利實施。
2.財務人員對新制度理解不到位
由于新政府會計制度從培訓到實施時間緊、變動內容多、牽涉范圍廣,需要財會人員在短時間內理解和掌握信息量大的新制度存在一定難度,這直接影響到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的效率及效果。
3.內部控制與監管機制存在缺陷
政府會計改革需要各部門、各單位、各環節的配合,級別低、規模小的行政事業單位可能由于缺乏內部控制管理和監督意識,缺乏制度的約束機制,給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帶來較大難度。
四、新政府會計有效銜接的具體措施
1.核查資產,做好銜接準備
(1)執行新制度前成立清產核資小組,開展全面的摸底工作。根據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需要清理核查以及歸類統計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庫存物品、對外投資等資產信息,按固定資產按類別分類,鑒別使用年限,追溯未入賬的資產入賬成本,進而準確地核準固定資產原值,計提累計折舊及費用攤銷,確定權益等基礎性數據。
(2)加強往來款清理,關注資金變動。一方面,認真分析應收款項的可回收性,清理往來款項并進行賬齡分析,為計提壞賬準備打好基礎。另一方面,分析整理相關科目明細的信息,包括重點關注引起收入支出或資金變動的科目以及資金的性質等,區分資金來源是財政性、非財政性,還是其他資金,為新舊會計制度銜接做好準備。
(3)加強新舊政府會計信息化銜接。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在原有會計信息的基礎上,設置新賬套,調整新科目,完成數據初始化,完成新舊數據轉換。與此同時,做好與軟件開發商的溝通,以得到財務軟件高質量的技術支持,提高財務工作效率及專業水平。
(4)政府部門或單位必要時可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的中介機構參與進來,規范流程,夯實基礎,做好新舊轉賬與調整,確保資產信息完整,幫助做好新舊制度的平穩銜接與過渡。
2.理清思路,抓住主要變化
(1)新政府會計制度對部分會計科目做了調整。第一類是原未入賬事項,如應收股利、在途物品、“經管”類資產、受托資產、盤盈資產、預計負債、應付質量保證金等登記到新賬科目。第二類是對新賬有關科目余額按照新制度規定的核算基礎進行調整的科目,如計提壞賬準備、按權益法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余額、補提折舊/攤銷、確認長期借款應付利息等。第三類是有調整科目需要調整后填列,而與舊制度相同的科目可以按原賬科目金額轉移到新賬相應科目。
(2)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分兩條線找相關內容,財務會計科目涉及資產、負債與凈資產,相關報表重點關注資產負債表、凈資產變動的期初數。預算會計科目涉及預算結余類科目,相關報表主動點關注結轉結余變動表、財政撥款預算收入支出表的年初數等。同時,梳理和分析各項結轉結余資金的構成和性質,按規定確定新賬中對應金額,理清原賬與新賬凈資產及預算結余的關系,把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關聯起來。
(3)主要調整因核算基礎不同引起的差異,結轉結余科目與“資金結存”同步變動,編制預算結余與凈資產變動差異調節表,對原賬科目余額要逐項進行分析,形成工作底稿,詳細加以說明。
3.狠抓培訓,提升會計管理水平
(1)新政府會計制度整合了各個行業的會計制度,對會計科目、報表、核算方式、會計政策等方面做了統一,大大提高了會計核算的效率,增加了部門之間、單位之間的可比性,為合并、匯總報表奠定基礎,這也對會計人員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有效的專業培訓無疑是加速新舊制度銜接的“推進器”與“潤滑劑”。無論財務人員自發學習,還是系統組織有計劃的理論培訓、專業技能、實務操作,都能讓財務人員能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新制度。學習時認真梳理疑點、難點,歸納重點、要點,形成系統化的學習框架很重要。
(3)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財會人員綜合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得到更準確的財務管理信息。政府部門除了培訓現有的財務人員外,也需要建設高素質、高學歷、愛崗敬業的專業隊伍,各個環節相互配合,這對提升財務管理水平,促進新舊政府制度順利“接軌”大有裨益。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落實需要各部門、各單位抓住契機,統籌協調,將思想與行動統一起來,確保新舊政府會計制度順利銜接。
參考文獻
1.畢慶華.新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改革研究.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04).
2.柯丹.分析新會計制度下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問題與研究.財會學習,2017(10).
3.曲曉曉.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分析.中外企業家,2016(12).
4.孫小喆.關于事業單位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思考.納稅,2019(1).
5.唐耘,孫凱.科學事業單位如何做好政府會計制度改革銜接工作.中國農機化學報,2019(1).
6.孫鳳蘭.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影響.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1).
(責任編輯:劉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