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偉清 鄧偉勝 丘為
【摘要】 目的 分析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進行檢查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25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組, 同期25例體檢健康者作為對照組, 比較兩組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指標。結果 研究組血清胱抑素C、血漿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分別為(1.49±0.32)mg/L、(4.13±1.12)g/L、(1.67±1.02)mg/L,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12±0.24)mg/L、(2.62±1.05)g/L、(0.32±0.05)mg/L;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分別為(9.43±1.49)、(10.63±5.85)、(27.08±13.54)s, 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2.05±1.28)、(14.52±3.48)、(34.63±10.45)s,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急性腦梗死患者, 檢驗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可以作為診斷的重要依據, 臨床價值顯著。
【關鍵詞】 急性腦梗死;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臨床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1.013
急性腦梗死屬于危急重癥之一, 在臨床中比較常見, 通常是因腦組織缺氧、缺血而導致, 該疾病的臨床發病率高, 而且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 預后差, 因此針對急性腦梗死患者, 應做好診斷工作, 以便于為臨床診療工作提供參考[1, 2]。本次選取25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和25例體檢健康者作為研究對象, 研究分析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檢測對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意義?,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25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組, 同期25例體檢健康者作為對照組。研究組男15例, 女10例;年齡40~90歲, 平均年齡(72.96±8.43)歲。對照組男15例, 女10例;年齡40~90歲, 平均年齡(72.56±8.5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病例擇取發病時間范圍為7 d內, 所選研究對象均知曉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 所有急性腦梗死患者均經影像學檢查確診并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治療指南》相關標準;排除標準:患有占位性病變、肝腎疾病、心臟疾病、血液系統等疾病的患者。
1. 2 方法 于清晨空腹條件下對受檢者進行采血, 采集量為3 ml, 對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 轉速為2500 r/min, 時間為5 min, 使血清分離。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并配合胱抑素C膠乳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試劑盒, 對受檢者胱抑素C進行測定;使用血凝分析儀對血漿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進行測定;使用化學發光法檢測D-二聚體。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指標水平, 凝血功能指標包括血漿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血清胱抑素C、血漿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明顯高于對照組, 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通常是因腦部急性功能障礙引發的腦部缺氧缺血性神經元損傷, 不僅致殘率比較高, 而且致死率比較高。臨床中, 通常采用藥物治療, 使患者的腦部血液循環得到改善, 使腦神經得到保護。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梗死灶涉及到周圍缺血半暗帶、中心壞死區, 壞死區內多數腦細胞已經死亡, 而缺血半暗帶區則通常因存在側支循環, 部分神經元存活, 如果可以在短時間內使缺血半暗帶區血流得到恢復, 則可以使該區腦細胞得到及時挽救, 但這一區域組織損傷的可逆性有時間限制, 通常在損傷后6 h為治療時間窗, 如果在6 h之后再灌注則容易出現再灌注損傷現象, 這主要是因產生過度自由基、瀑布式連鎖反應、興奮性氨基酸細胞毒性、神經細胞內鈣超載而導致, 因此需要引起重視, 做好臨床診斷工作。
血清胱抑素C屬于蛋白酶抑制劑, 廣泛分布于人體細胞及體液中, 通常處于相對恒定狀態, 其主要是為了對細胞外蛋白質水解進行控制, 多見于人體精液、腦脊液中, 可以抑制胱氨酸蛋白酶活性, 對激素蛋白水解有促進作用, 可以在靶細胞中釋放胱抑素C, 最終達到抑制蛋白酶的目的[3, 4]。相關研究指出, 在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多種心腦血管疾病中, 組織蛋白酶、血清胱抑素C均有重要作用, 可以作為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5, 6]。有研究指出, 急性腦梗死發病之前, 體內將會產生大量組織蛋白酶物質, 將會提高血清胱抑素C水平, 與正常人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之間存在明顯差異, 這主要是因人體正常的抗凝血機制相對完善, 而急性腦梗死患者抗凝血機制則處于紊亂狀態, 會出現腦供血不足現象, 進而導致血氧不足, 并伴隨腦組織壞死現象, 甚至會導致血栓, 所以對患者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予以檢驗, 可以作為急性腦梗死患者診療依據。
本次研究顯示,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漿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明顯高于體檢健康者, 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明顯短于體檢健康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娂毙阅X梗死伴隨著較高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且血清胱抑素C水平會呈持續增加, 患者病情表現與血清胱抑素C水平相關, 因此臨床中可將血清胱抑素C作為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評估的重要指標之一。血清胱抑素C不僅在動脈粥樣硬化機制中參與重要作用, 同時在炎性反應、血管內皮損傷中也參與重要作用。臨床醫學中對于胱抑素C在急性腦梗死中參與機制的理論為:在腦梗死發作前, 患者的腦血管已經出現病變, 因此, 無論是動脈瘤或動脈粥樣硬化, 均存在組織蛋白酶表達異?,F象, 而胱抑素C作為其抑制物會隨著增長, 進而出現胱抑素C水平上升的趨勢[7, 8]。對凝血功能分析發現, 在平衡抗凝機制情況下, 病理變化將會打破這一平衡, 形成血栓, 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而言, 由于凝血功能異常, 使得其血管內出現血栓, 而血栓進入動脈, 進而造成腦梗死現象[9]。因此, 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 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檢查可以作為病情診斷的重要指標, 同時可以對患者診療提供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 針對急性腦梗死患者, 檢驗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可以作為診斷的重要依據, 臨床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石岱英.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臨床檢驗價值. 糖尿病天地, 2018, 15(10):137-138.
[2] 陳軍, 汪學耀.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臨床檢驗價值.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5(22):31-33.
[3] 孫菡. 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檢驗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價值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8, 16(31):125-126.
[4] 向江青. 急性腦梗死患者檢驗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的臨床價值分析.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6, 23(12):93-94.
[5] 戈昆.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臨床檢驗價值分析. 飲食保健, 2018, 5(26):244-245.
[6] 王玉.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臨床檢驗價值.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 3(29):6046.
[7] 李紅梅. 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檢測對急性腦梗死的診斷價值.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8, 11(18):119-120.
[8] 嚴雪梅. 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檢驗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 18(37):161-162.
[9] 代曉鳳.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臨床檢驗價值分析. 心理醫生, 2018, 24(7):157-158.
[收稿日期:2019-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