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江艷嫦 黃惠儀 陳藍燕 林博文

【摘要】 目的 探究認知性心理護理在老年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72例老年抑郁癥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每組36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強認知性心理護理,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 護理前, 兩組患者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4、8周后, 兩組患者HAMD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 研究組患者護理4、8周后HAMD評分分別為(14.28±2.25)、(6.85±1.01)分,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36±2.18)、(9.26±1.0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認知性心理護理應用于老年抑郁癥患者中, 對于改善患者抑郁狀態, 促進患者心理健康具有顯著效果, 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老年郁郁癥;認知性心理護理;應用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1.103
老年抑郁癥主要是指在60歲以后發病且為首次發病的患者, 發病后患者主要表現為單相抑郁,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低落、思維遲緩以及擔心患有各種疾病等[1]。該病是老年群體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精神障礙疾病, 其臨床發病率僅次于老年癡呆。而在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不斷加快的背景下, 老年抑郁癥已成為公共衛生事業廣泛關注的問題。有研究顯示[2], 在臨床治療的同時, 輔以有效的護理干預, 對于改善患者抑郁癥具有積極意義。為此, 本文探究認知性心理護理在老年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72例老年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患者經檢查、評估, 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3]在抑郁癥方面的相關標準;經HAMD17項評分, 患者評分均≥18分;年齡≥60歲。排除伴有重癥肝、腎等臟器疾病、表現出明顯自殺傾向等患者。在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下,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每組36例。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20∶16;年齡60~78歲, 平均年齡(68.54±5.16)歲;病程6個月~11年, 平均病程(7.13±2.54)年。研究組患者男女比例19∶17;年齡61~76歲, 平均年齡(67.48±4.85)歲;病程8個月~10年, 平均病程(6.78±2.1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抗抑郁藥物治療, 在藥物治療基礎上,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 即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病情監測等。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認知性心理護理, 具體內容如下。
1. 2. 1 認知重建與心理疏導 在給予患者治療的同時, 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 耐心引導患者表達內心真實感受, 與患者一同尋找其錯誤觀念或不正確想法。而后與患者針對這些錯誤觀念分析、探討, 逐漸幫助患者建立正確觀念、糾正其錯誤想法, 并引導患者對自身能力、價值建立正確的認識。通過恰當的想法、觀念以實現患者自身構念系統的重組, 即認知重組, 從而能夠發揮患者主觀能動性, 達到情緒調節與行為控制的效果。而通過對患者抑郁程度進行評估, 針對抑郁程度較嚴重患者, 需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 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其展開健康教育, 以提高患者心理護理的配合度。同時, 鼓勵患者積極與朋友、家屬等溝通, 并組織患者進行唱歌、下棋、繪畫或跳舞等綜合活動, 一方面在于促進患者與外界的溝通、焦慮, 另一方面則使其轉移對疾病的注意力;除此之外, 在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的過程中, 加強對患者自我肯定, 以進一步加強患者良好認知與行為的重建。
1. 2. 2 加強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 親情支持與家屬的監護不僅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病情轉歸具有積極影響, 同時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預防患者自殘、自殺等意外事件發生。因此, 在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同時, 加強對其家屬的健康教育也尤為重要。要求護理人員對家屬進行抑郁癥相關知識的普及, 向家屬介紹抑郁癥的臨床表現、治療方法、相關注意事項等知識, 同時向家屬說明親情支持對患者癥狀改善的重要性, 并向家屬傳授與患者有效溝通的方法、技巧和疾病復發預防知識;從而能夠為患者創造良好的康復環境與家庭互動關系, 充分利用各種解決問題的資源。除此之外, 指導家屬協助患者對藥物進行科學管理, 叮囑并監督患者按照醫囑定時、定量服藥, 并注意觀察患者服藥后有無不良反應等, 加強對患者日常生活的保護, 避免其出現自殘、自殺等行為, 并告知家屬在日常護理中, 適當地對患者進行鼓勵, 對其取得的進步或作出的努力給予肯定。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與護理4、8周后HAMD評分, 采用HAMD評分判定患者抑郁程度改善情況, 內容包括抑郁情緒、有罪感、自殺、入睡困難、早醒等17項, 總分值<7分表示正常, 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抑郁越嚴重[3]。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前, 兩組患者HAMD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4、8周后, 兩組患者HAMD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 研究組患者護理4、8周后HAMD評分分別為(14.28±2.25)、(6.85±1.01)分,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36±2.18)、(9.26±1.0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據臨床調查研究顯示, 在所有精神疾病中, 抑郁癥患者占據著最高的自殺率, 而抑郁癥又有精神病學中的感冒之稱, 約每7例成年人中, 存在1例抑郁癥患者。在人們生活壓力不斷上升的影響下, 抑郁癥已經成為影響人們身心健康、并給社會造成較大負擔的全球第二大疾病[4-7]。而老年人伴隨年齡上升, 對死亡的恐懼感、空巢老人的孤獨感以及失眠等生理因素影響, 從而極易并發抑郁癥;而與此同時, 大部分老年人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缺陷。因此, 僅單純依靠抗抑郁藥物治療, 臨床療效仍有待提升, 而配合有效的心理護理, 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對于其癥狀改善具有重要意義[8-10]。
認知性心理護理是給予心理因素對疾病治療的影響研究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護理方法, 將其應用于老年抑郁癥患者護理中, 目的在于調節患者對問題的不良認知, 通過加強對患者樂觀、積極心態的培養, 同時配合患者家屬的護理, 從而糾正其不良心態, 提高其臨床治療配合度, 以此改善其悲觀、失落等情緒。
本次研究中,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強認知性心理護理, 結果顯示, 護理前, 兩組患者HAMD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4、8周后, 兩組患者HAMD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 研究組患者護理4、8周后HAMD評分分別為(14.28±2.25)、(6.85±1.01)分,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36±2.18)、(9.26±1.0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表明, 認知性心理護理對于改善老年患者抑郁癥狀, 促進其心理健康具有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 認知性心理護理應用于老年抑郁癥患者中, 對于改善患者抑郁狀態, 促進患者心理健康具有顯著效果, 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高寒. 認知性心理護理應用在老年抑郁癥護理中的臨床價值探討.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7, 2(38):147.
[2] 劉芳. 認知性心理護理在老年抑郁癥護理中的應用. 繼續醫學教育, 2017, 31(9):135-136.
[3] 石紅玉. 認知性心理護理在老年抑郁癥護理中的作用探討.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 17(56):223, 225.
[4] 王玉芳. 認知性心理護理在老年抑郁癥護理中的應用.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4, 24(4):2127-2128.
[5] 劉華霞. 認知性心理護理在老年抑郁癥護理中的應用.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47):338.
[6] 陸文惠. 認知性心理護理在老年抑郁癥護理中的應用. 中國醫療設備, 2017(32):308.
[7] 曹桂瑩, 唐杼. 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情緒狀況的影響. 醫藥前沿, 2016, 6(16):287-288.
[8] 劉鳳霞. 老年抑郁癥實施認知性心理護理的效果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7(15):274.
[9] 姜振玲. 心理護理對老年抑郁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 齊魯護理雜志, 2014(21):31-32.
[10] 王凱. 老年抑郁癥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 中國醫藥指南, 2014(14):354-355.
[收稿日期:201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