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質教育的宗旨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只有注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思考,才能確保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關鍵詞:自主學習? ?啟發? ?思維? ?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即學生占據主體地位,自由地支配自己權利意識的一種體現,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名學生自尊自強的表現,學生需要擁有獨立的自我意識,對所學知識有自我的評判能力,是結合了自身個性和特點所形成的一種學習能力。老師們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引導學生去主動學習知識,但由于高中的學習較為枯燥,學生的壓力大,因此如何讓教學內容變得有趣、引人入勝十分重要。老師應該以照顧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為前提,大膽地創設出一些和實際生活相結合的示例去講解所學知識,讓學生主動學習知識,在自主的學習中改變以往老舊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真正把知識學到手,并且對高中生物課本中的必修章節做到百分之百的掌握,并積極幫助學生學習有關選修部分,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這四個字。在我們的生物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認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者研究發現,學習興趣能對學習的效果產生很大地影響。一般情況下,如果學生對某學科的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就會充滿學習激情,從而集中精力,深入細致地進行相關內容的學習,學習的過程會變得非常簡單,即便是遇到困難,也會表現出頑強的斗志,不屈不撓地克服困難;相反地,如果他只是在老師和家長的驅動下,被動地學習接受知識,沒有學習興趣,正常的學習過程已感吃力,遇到困難時定會選擇自我逃避,難以持之以恒堅持學習。而言之,想要達成激發自主學習意識的目標,就必須先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熱愛授課教師,同時便會對這門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就會自主地喜愛這門課程,自覺去探索學科的奧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教育專著《學記》中所說的“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由此來說,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把對學生的熱愛,融入進冰冷的教育理論,從而轉化為生動的教學實踐,營造吸引學生喚起自主學習意識的課堂。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思考
現代教育理論倡導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學”的主動性,與此同時,教師則是通過組織、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發揮作用,促使學生獲得最有效地學習,從而力爭教學效果最優化。
(一)教師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愿。教師要掌握情景創設的關鍵,那就是“情”,以情來激境,當情到最濃處,最佳境便已形成,此時則為形成問題、導入新課的最好時機。至于問題,既可以由教師在濃情佳境中提出,也可由學生通過對情境的感知提出。無論由師生哪方提出的問題,都要引發學生自覺主動的思維,特別是學生提出的問題,如果不在思維點上,要由教師進行引導,在最短時間內喚醒學生的認知系統,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講授《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這節課時,首先我讓學生來做互動游戲,同桌兩人一組,一人手握空拳,另一人拿筆懸垂,然后拿筆的同學松筆,握拳的同學盡量去握筆,接下來讓學生動起來,通過這么個小活動充分把所有的學生調動起來,然后當大家停下來后我便說了:“我發現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同學反映很快每次都能抓到筆,那么我們這種反應的快慢與什么有關系呢?帶著這個問題開始我們今天的探究學習。”由教師創設的情境進入學習狀態,學生就會在頭腦中涌現出許多問題。
再如,教授《免疫系統》這一課時,可以由日常生活導入對新課的學習。大家都知道,無論是我們平時吃的食物,還是吸入到體內的空氣,都含有大量的病原體,可以說病原體無處不在,但是同學們也知道,我們在一般情況下并不會得病,這是什么原因呢?帶著這樣的問題,就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被激發出來,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探索新知的自主性的目的。
(二)學生敢于質疑,主動思考,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主動思考,創設民主、和諧、寬松、融洽的教學氛圍。許多教育家都提出過相關的理論。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指出:“教師是否善于在上課時創設良好的精神心理氣氛,有著重大的作用。”當代教育學家沙塔洛夫更是強調:“在課堂上創造一種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氣氛是每個教師的首要責任。”
在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大膽放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做學習的主人,在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過程中,主體性能夠得到充分發揮。因此,新學期開始,筆者就會把本學期的教學安排,包括計劃、進度和課時一一告訴學生,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對于知識掌握程度較好的學生,在相應階段教學內容已經完成的前提下,他們就可以結合自身的學習水平和興趣愛好,及時向老師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筆者在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開展個別輔導。心理學主張:“有疑則有思,無疑則無思。”所以教師要激勵學生敢于質疑,不要輕易地茍同別人的意見,而應該主動思考,大膽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同時給學生留有充分的余地,以教學內容自身存在的矛盾與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之間的矛盾為突破口,讓學生明確去探究“為什么”,活躍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學會思考,主動思考,以更加主動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
三、開展分層指導強化訓練
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師要激勵學生學會思維加工,將認識由簡單、具體階段上升到復雜、抽象階段。學生本身處于不同層次,教師應開展分層指導,指導中等生在鞏固新知的基礎上,去思考、解決內容稍深的問題;指導學困生進一步理解與鞏固新知中最基本的部分;指導優等生他們在完全掌握新知的基礎上,主動解決條件更復雜、綜合性更強、難度也更大的學習問題,使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提高。
經過教師指導后,學生進行分層練習,所有學生都獲得了各自層次上的平衡,產生強烈的滿足感和成功感,從而體驗到全新的良性心理循環過程。比如說:在教學有關分離定律中的題目時針對題干我設置了3個問題(1)這對夫婦生一個白化病孩子的幾率是多少?(2)這對夫婦生一個白化病男孩的幾率是多少?(3)這對夫婦前后生兩個孩子均為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這3個小問題,讓學生進行分層練習:學困生做第1題;中等生做第2題;優等生做第3題。像這種綜合性的題目,根據班級學生不同層次的實際水平與學習要求,確定問題的難易程度,使學生都有相應層次的提高,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效率。
四、注重評價分析內化新知
在教學評價環節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認清學習上的優缺點,引導他們進行自我評價。上述步驟完成后,教師便開始組織學生開展討論與交流,學生之間的思維互相激蕩,釋放出心理能量,從而進一步深化思維。在學生討論交流時,教師要適時、簡潔地針對發言質量進行評價,評價應側重對學生的肯定、鼓勵和引導。這個環節有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對內化知識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講授《生態系統的結構》這節課時,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是不是生產者就等于綠色植物呢?出乎意料的是有一個同學卻說是,其余的同學卻持反對意見。就這樣,同學們順其自然地參與課堂辯論。抓住學生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的有利時機,點撥學生進行算式評價,哪個是正確的?哪個算式又是最簡便的?在如此和諧融洽的氣氛中,學生心理自然放松,有效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較為全面地拓展創造性思維,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還能教會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題,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而且解題思路富有創造性。
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習成果的激勵作用,還要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面對存在差異的學生,教師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措施鼓勵他們在學習上獲得不同程度地成功,讓所有的學生都能親身體驗成功的喜悅。有些學生基礎差、進步慢,在學習上有困難,容易產生自卑感,但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教師應盡最大努力地去發掘,幫助樹立自信心,使學生時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鼓勵學生獲得成功感,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讓學生親身體驗成功,對學生的主動學習產生正強化,激勵學生在追尋這種體驗中達到自主學習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只有注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思考,才能確保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參考文獻:
[1]王薇.淺談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中),2015,(08):83-83.
[2]曾萍珊.淺談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3):34-35.
[3]趙萍.淺談如何在高中生物課堂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中學課程資源,2014,(02):37-38
[4]呂鵬.淺談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6,(01):254-254.
(作者簡介:侯春婧,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第一中學洪山校區,中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