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肖 陳娜 程磊 姚潔
摘要藥用植物栽培技術是中藥學專業的重要課程,是一門側重于實用性和應用性的學科。根據教學現狀,文章從課程安排、相關學科設置及實踐課程實施等方面深入分析,發現存在學生對藥用植物生物學特性了解甚少和實踐教學不僅缺乏系統性且與理論課程不一致等問題,并針對上述問題,從課程安排調整、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結合、基于生物學特性課程改革3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以期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及教師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 藥用植物栽培技術;生物學特性;實踐;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S5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5-0241-02
藥用植物栽培學是研究藥用植物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規律及其與環境條件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通過栽培技術措施以達到穩產優質、高效的一門應用學科”。栽培措施直接影響著中藥的質量和產量,實現中藥材栽培研究現代化、生產規模化是推進中藥材現代化、國際化的前提。長期以來,中藥材主要利用野生資源,與農作物、林木相比栽培規模及學科研究和建設相對滯后。同時,中藥材質量優先、種類繁多、一藥多種與一種多效等特點明,極大地增加了藥用植物栽培學研究與教學的難度。本文主要通過對毫州職業技術學院藥學院藥用植物栽培技術課程現狀進行分析總結,根據藥用植物生態學特性進行課程改革,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及實踐動手能力的目的。
1藥用植物栽培技術課程現狀
1.1課程安排
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直觀、全面地了解藥用植物生長發育的全過程,藥學院藥用植物栽培技術課程分別在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開始,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同時進行。但由于第一學期專業課程較少,在教學過程中以實例闡述藥用植物的生長發育及其與生態因子的關系時,學生由于缺乏對藥用植物生物學特征的了解而無法準確地掌握,加大了教學難度和學生負擔。同時,由于課程安排在2個學期進行,導致每周僅有2個學時的理論學習時間,學習新內容前必須用大量時間來回顧上節課的主要內容,終致教學時長大幅縮短,實際教學學時下降。
1.2相關課程設置
藥用植物栽培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涉及藥用植物學、植物生理學、遺傳育種學藥用植物資源學、土壤學、植物病理學心,上述學科都可能為藥材的優質、高產提供理論依據或有效技術措施。藥用植物栽培學是在充分掌握藥用植物生長發育規律和對生態環境的要求及質量、產量形成規律的基礎上運用相關學科進行的綜合研究四。然而,上述學科中藥學院僅開設了藥用植物學,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涉及植物生理學、遺傳育種學、資源學等方面時就必須耗費大量時間來補充相關知識,這無疑嚴重阻礙了教學進度。1.3實踐課程實施
實踐課程根據藥用植物的生長周期進行安排,與理論課程緊密聯系。但由于藥用植物園的局限性使學生僅能進行簡單的觀察,無法參與各類藥用植物的生產環節,因而實踐課程在實踐教學條件及深度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同時由于受學時的限制,實踐教學的指導缺乏連續性和系統性。再加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實踐課程僅能使學生片面地認識藥用植物栽培過程中的部分環節,導致學生的總體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差。
2基于生物學特性的教學改革
2.1課程安排調整
根據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程度調整開課時間,并打破教材章節順序,使課程內容與藥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相一致。學生在第二學期已經完成藥用植物學的學習及野外實踐教學,對藥用植物的形態、生長發育及生境有了一定的認識,因而將藥用植物栽培技術課程開設時間調整至第三學期和第四學期。第三學期主要介紹總論部分,教學中通過結合藥用植物學知識,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藥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而野外實踐使藥用植物與環境因子的關系得到更直觀的表現。第四學期課程包括病蟲害防治、良種繁育及各論等內容,春、夏季是多數藥用植物種植或萌發及快速生長的季節,結合實踐教學,使學生更清晰直觀地理解理論知識。通過對課程安排的調整,教學難度明顯減小,學生接受程度及學習興趣顯著提高。
2.2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
中藥材主要通過栽培措施實現高產、優質,藥用植物栽培技術課程必須結合生產進行。藥學院依托亳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與亳州市周邊藥企加強合作,將藥用植物栽培實踐投人到企業大田生產中。在教學過程中打破常規的實驗課程安排,根據大田中藥用植物的生產過程安排全年實踐教學,如在整地播種育苗、間苗定苗、中耕除草、追肥、灌溉與排水、打頂與摘蕾整枝修剪病蟲害防治以及采收加工等環節帶學生去基地參與生產管理。通過實踐改革,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明顯增強。
2.3基于生物學特性進行課程改革
根據不同的指標,藥用植物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根據生命周期可以將藥用植物分為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不同類型藥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有顯著差異。打破各論中傳統的以人藥部位分類的方法,根據生命周期對藥用植物進行分類從而對課程進行改革。一年生藥用植物在當年即可完成種子萌發開花、結果收獲全過程,教學過程中首先對其進行綜合概述,在學生充分掌握一年生藥用植物的生長發育全過程之后,再對藥用植物栽培措施進行介紹。而二年生藥用植物在播種當年種子萌發后進行營養生長,到第2年才開花、結實,課程過程中應重點介紹藥用植物的種子特性及越冬情況。而多年生植物每年形成一個生長周期,大致重復相同的過程:萌發、生長、開花結果、休眠,在栽培過程中要重點關注休眠期和萌發期,冬季保溫防止凍害,春季注重肥水管理促進藥用植物翌年生長。除總體概述之外,還要讓學生掌握同類型藥用植物在具體栽培過程中的差異。例如同為一年生藥用植物,紅花要進行打頂促進分枝,而薏苡則要防止倒伏;金銀花在冬季休眠時期要進行冬剪以便促進翌年枝條的萌發;菊花則要注意培土以便安全越冬。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類型進行,一種類型僅講解1~2種藥用植物,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教學質量和進度有了顯著的提高。同時,學生更好地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3結語
藥用植物栽培技術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必須通過具體的實踐驗證,體會理解融會貫通,才能真正掌握、學以致用P。隨著時代的發展,落后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嚴重制約著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興趣,栽培課程逐漸變成枯燥、乏味的“種地”。基于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對中藥材需求的持續增長,依托亳州特殊的地理環境,藥學院藥用植物栽培技術進行的教學改革,促進了“校內基地生產化,校外基地教學化"的實訓實習基地“兩化"建設回,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及綜合能力,增強了學院的辦學特點。
4參考文獻
[1]郭巧生.藥用植物栽培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2]斯金平,朱玉球,劉京晶,等《藥用植物棧培學》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3):402-404.
[3]斯金平,何伯偉.藥用植物遺傳改良與育種案例[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4]王書林.藥用植物棧培技術[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
[5]李真,劉向蕾.從食用菌栽培技術教學探討基地兩化建設[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5(39):326.
[6]趙京春.金世元中藥材傳統鑒別經驗[J].北京中醫雜志,2003,22(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