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
【摘 要】 面對日益復雜的經濟形勢,獨立學院財務風險的防控已成為中國當前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文章緊緊圍繞浙江省獨立學院財務風險管理的現狀,從組織、投資代理、環境三個維度,采用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浙江省獨立學院財務風險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風險控制策略。
【關鍵詞】 獨立學院; 財務風險; 數據分析
【中圖分類號】 G4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9)17-0119-07
一、引言
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辦學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一項重大舉措,在一定程度上開啟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另外一扇大門。作為一種特殊的辦學模式,獨立學院在辦學經費、運營管理等方面都與普通公辦院校、高職院校以及民辦院校截然不同。獨立學院在短短十多年內,逐步走上正軌,辦學機制也日漸清晰,但為了擴大規模,大部分獨立學院超常規經營,資金運作極其不規范,直接導致資金供求失衡。若不引起重視,不制定應對策略,將對獨立學院的可持續性發展構成一定的威脅。因此,為有效防范獨立學院的財務風險,應當準確捕捉財務風險的核心影響因素,并為控制獨立學院財務風險管理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推進獨立學院體制機制改革的創新。
本文在對浙江省獨立學院財務風險管理現狀進行初步調查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關于高校財務風險管理的相關文獻,編制最終的調查問卷。基于調查問卷的樣本數據,運用因子分析等方法,確定獨立學院財務風險管控的影響因子。在此基礎上,結合獨立學院特有的辦學體制機制,從組織、投資代理、環境三大維度,探究獨立學院財務風險的核心影響因子,并對此提出相應財務風險控制策略。
二、高校財務風險研究回顧
近年來,社會各界對高校財務風險問題引起高度重視和關注。國內外學者對高校財務風險的成因、識別路徑和方法、應對策略都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可行性的觀點和方案。
(一)財務風險成因的相關研究
高校經濟活動日趨復雜,由于內部和外部因素影響,使得高校的財務風險日益加劇。大部分學者根據高校的風險的特點,對風險成因進行系統分析。王秉禎[1]認為高校的財務風險主要還是因資金的運動而產生非正常支付,無力承擔科研和教學正常支出。何仁強[2]指出高校缺乏對投資項目科學的論證,大量利息支出擠占了科研教學支出,加大了隱形的財務風險。
(二)財務風險識別路徑、方法的相關研究
一些專家學者借鑒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根據高校的發展特點,選擇不同模型,挖掘樣本數據,對高校的財務風險管理進行系統的實證研究。鄭鳴等[3]引用多元統計和積聚Logistic回歸分析對高校的非財務數據信息進行研究,并構建了我國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竇偉[4]充分借助“Z計分模型”對財務風險數據進行預測和分析。
(三)財務風險應對策略的相關研究
伴隨著高校資金短缺等各種財務危機頻頻出現,眾多學者開始關注財務風險應對策略。張笑濤等[5]提出了“五維財務風險防控框架”,并對“財務維度”等五個利益相關維度進行整體分析,指出建立財務風險管控的重要性。一些學者利用貝葉斯網絡分類模型、邏輯回歸分析等方法,提出了適應高校的新風險評價機制[6]。
縱觀以上研究成果,目前國內外關于財務風險的研究對象側重于公辦高校,針對獨立學院這一特殊高等教育組織的財務風險形成和發展的理論性和實證性研究較少。除此之外,國內外專家學者主要還是通過構建模型或選取償債盈利能力的財務指標,研究高校財務風險的控制措施,并沒有針對學校的全部經濟活動,探究財務風險的具體管控手段。因此,結合獨立學院具有營利性和公益性的雙重性質,從學院的整體經濟活動來研究財務風險影響因素,對學院財務風險管理具有現實意義。
三、浙江省獨立學院財務風險管理現狀
(一)浙江省獨立學院財務風險管理的調查結果與分析
通過梳理國內外關于高校財務風險管理的相關文獻,結合浙江省獨立學院財務風險管理現狀,本文編制最終包含30項獨立學院財務風險測量條款的調查問卷,測量條款和測量條款來源如表1所示,并選取浙江省19所獨立學院為樣本,向長期從事財務管理工作的一般職員、中層管理者、高層管理者發放問卷135份,回收120份,其中有效問卷99份。
根據問卷調查的反饋結果,目前浙江省獨立學院財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學院產權法人地位模糊。獨立學院區別于母體高校的最大特征之一是投資主體的社會化,籌資渠道多元化。但是,在實際調查中發現,47.37%的被調查人員認為法人地位模糊。獨立學院盡管經教育部批準具備獨立法人資格,但是母體高校限制了獨立學院的人員招聘、教學支出等一系列管理自主權,并且母體投資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也未辦理過戶手續,導致獨立學院的責、權、利模糊不清。
第二,獨立學院管理決策者財務風險意識淡薄。在對浙江省19所獨立學院調查人員的風險意識調查中發現,36.8%的被調查者認為獨立學院的管理決策者風險意識弱,而僅有5.7%的被調查者認為學院的管理決策者風險意識較強。由于學院管理決策者缺乏戰略性的財務風險運作規劃意識,導致財務狀況總量失衡。尤其是部分獨立學院新校區建設過程中,基建實際投入金額超過運營結余。這種任意盲目擴張的負債經營做法,很難保證獨立學院經營中財務杠桿的正效應。
第三,獨立學院內部控制機制不健全。在實際的調查過程中,52.63%的被調查人員認為目前獨立學院的內部控制制度比較健全,但是監管效果欠缺。21.05%的被調查人員認為內部控制流于形式,對重大財務決策并沒有集體討論研究,完全是紙上談兵。正如調查顯示,各獨立學院盡管建立了詳細的內部控制體系和防范機制,但是停留于表面,并沒有在經濟業務發生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發揮監管作用,存在較大的隱患,使得獨立學院體制機制在改革運行過程中偏離方向。
綜上所述,獨立學院財務風險管理既存在外部問題(學院產權法人地位模糊等),也存在內部問題(管理決策者財務風險意識淡薄、內部控制不健全等)。這些問題對獨立學院的財務管理體制產生一定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對學院財務正常運行產生較大的阻礙作用。
(二)浙江省獨立學院財務風險與財務管理體制的關系
獨立學院財務管理體制是學院財務管理的根本組織結構體系,直接支配學院整體的財務管理工作。開展財務風險管理分析是提高獨立學院財務風險防范處理能力和實現獨立學院財務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的重要途徑。因此,獨立學院從建立法人地位、加強財務風險的控制意識、完善學院內部控制體系三方面著眼,進行財務風險管控。
1.明確法人地位,有助于創新財務管理組織機制。通過明確法人地位,實現學院辦學獨立自主權,發揮法人自身戰略決策、監督管理的作用,加強對重大事項的監督和指導,尋求集體審批制度帶來的邊際效益,推動財務管理體制創新。
2.確定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有助于優化財務管理體制。獨立學院在開展日常教學和科研活動時,需加強對所用資金進行科學判斷和可行性的論證,確定合理的資金結構,充分利用財務杠桿,以提高學院負債經營效益[7]。
3.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有助于改善財務管理體制。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運行機制對深化和完善財務管理體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獨立學院的實際情況,完善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對各項財務經濟活動進行監督和控制,為改善財務管理體制提供有利條件。
四、浙江省獨立學院財務風險影響因素研究
基于浙江省19所獨立學院問卷調查分析,找出影響獨立學院財務風險的因子是獨立學院財務風險管控研究的重要一環。通過識別獨立學院財務風險影響因子,有助于加強財務風險管控,從而促進獨立學院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并有效地推動獨立學院正常的體制機制改革。
(一)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獨立學院財務風險影響因子
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 25.0軟件,對獨立學院財務風險影響因子進行實證研究。樣本KMO和Bartlett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從檢驗結果可以發現,樣本的Bartlett檢驗值為3 313.563,且顯著性概率為0,小于0.001,同時,樣本的KMO測試系數為0.723,這表明可以對樣本數據進行因子分析。
1.提取因子變量
通過SPSS 25.0軟件對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后,公因子旋轉后的特征值、累計方差貢獻率等數據信息如表3所示。本文取特征值大于1的7個因子為公因子。
2.命名變量因子
為了能對提取的公因子含義進行更有效解釋,運用方差最大法旋轉原始載荷矩陣,得到結果如表4所示。從表4可知:(1)Q6、Q7、Q8、Q9、Q10、Q16、Q17、Q19、Q20、Q21、Q22這11個變量旋轉后,在公因子1上有較大的負荷。它們切實反映了外部因素對學校發展和財務風險的影響程度,故將公因子1命名為外部效益因子。(2)Q2、Q3、Q18、Q24、Q26這5個變量在公因子2中有較高的負荷。學院的財務監管程度直接影響財務的運行狀況,故將公因子2命名為監管因子。(3)Q1、Q11、Q15、Q25這4個變量在公因子3中有較高的負荷。它們詮釋了權力和責任對等的影響程度,故將公因子3命名為產權因子。(4)Q12、Q13、Q14這3個變量在公因子4中有較高的負荷。它們對財務風險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獨立學院發展目標奮斗的程度,將公因子4命名為發展戰略因子。(5)Q4、Q5兩個變量在公因子5中有較高的負荷。在政府支持減少,自有資金匱乏的情況下,學院的還貸能力和擴張速度直接影響貸款程度,將公因子5命名為貸款因子。(6)Q28、Q30兩個變量在公因子6中有較高的負荷。合理的組織管理將直接影響機構的運行程度,將公因子6命名為組織管理因子。(7)Q29在公因子7中有較高的負荷。科研與教學支出離不開大量地人員經費和資產投入,影響著學院運營的好壞程度,將公因子7命名為運營因子。
3.建立因子得分函數
結合SPSS運行獲得的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如表5所示。
根據表5建立獨立學院財務風險影響因子得分函數:
Fi=β1Q1+β2Q2+…+β30Q30,i=1,2,…,5。
(二)基于關聯分析和回歸分析甄選獨立學院財務風險核心影響因子
1.相關性分析
選取本文7個影響因子為自變量,組織、投資代理(學院投資所有者委托學院投資建設和日常運營)、環境三大維度為因變量,運用皮爾遜相關分析法,判別浙江省獨立學院財務風險7個影響因子和組織、投資代理、環境三大維度之間的相關性。從表6的結果數據可看出,組織、投資代理、環境與7個關鍵因子均存在一定關聯。外部效益因子、產權因子、組織管理因子在0.01水平上與組織風險顯著相關;發展戰略因子在0.01水平上與投資代理風險顯著相關;外部效益因子、監管因子、發展戰略因子在0.01水平上與環境風險顯著相關。
2.回歸分析
從組織、投資代理、環境三大維度進一步甄選出獨立學院財務風險核心影響因子。根據上文得到的因子得分函數,取得99個樣本的7個影響因子變量值,并選取組織、投資代理、環境為因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通過逐步回歸法,得到分析結果如表7所示。
從表7的結果可知:(1)影響組織維度風險的最主要核心因子為產權因子。學院通過完善治理結構,能有效保證所有者的利益,防止領導的短期行為。(2)影響投資代理維度風險的最主要核心因子為發展戰略因子。獨立學院作為一個“代理人”,應當行使學院投資者或所有者(委托人)對學院的各項權利,并制定適合學院自身的發展戰略,在競爭中謀求發展。(3)影響環境維度風險的最主要核心因子為外部效益因子。正向的外部效益加大學院的影響力,實現較大的財務回報,避免各種財務風險。
五、獨立學院財務風險控制策略
鑒于實證分析,發展戰略因子、產權因子、外部效益因子分別是獨立學院組織、投資代理、環境三個維度的重要核心影響因子。良好的戰略規劃、明晰的產權、完善的外部效益機制,將降低財務風險危機發生的概率,對優化財務風險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獨立學院應著重從以下三方面完善財務風險控制。
(一)獨立學院的發展戰略
獨立學院在確定發展戰略的時候,要處理好“盡力而為”和“量力而行”之間的關系,準確把握學院自身的辦學特色和辦學目標,并且符合國家和地方建設發展的需要,切勿好高騖遠。
1.構建政府和諧關系,促進學院戰略藍圖
認真貫徹教育部關于支援西部等相關文件,在學院內部制定相關獎勵政策,號召和鼓勵廣大師生投身西部地區建設。從短期看,大量的支援西部的獎勵經費將增加財務壓力,但從長期看,贏得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提升了社會的認可度和美譽度,從而帶來更多的優質生源,有利于獨立學院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
2.發揮發展戰略評估作用,為實施分階段財務監督管理服務
獨立學院的戰略發展與財務風險管理監督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為充分發揮財務風險監督的作用,獨立學院在推進發展戰略時,應該分階段執行,并評估實施的可行性。根據評估反饋結果,適度調整戰略,優化戰略決策,避免不合理的戰略決策對學院發展的制約。
(二)獨立學院的產權
獨立學院應當建立完善的產權管理責任機制,推進各級領導對財務風險的責任意識,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實現權力與責任的對等機制。
在宏觀方面,獨立學院應設置平等或民主的董事會,拓寬社會各界人士參與的渠道。母體作為股東方,可出席學院的董事會行使表決權,履行指導、規范、督察、考核等職能。平等或民主的獨立學院董事會還能避免學院領導的短期政績行為,提高董事會議案的科學性,切實保證學院的正常運轉與科學決策。除此之外,在獨立學院董事會中引入獨立董事,為母體高校、投資方以及利益相關者搭建一座橋梁,客觀公正地為學院發展建設提供建議,供董事會參考,防范“一股獨大”的財務風險。
在微觀方面,建立民主管理和監督機制,完善獨立學院產權治理結構。實現全面預算管理,利用信息技術平臺,高度集成財務流程與內部控制流程,有效地將預算管理與財務風險管理相融合,真正實現全面預算在實際經營活動中的財務管控作用。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的監督職能,通過數據挖掘與分析,構建內部控制、外部審計、評價制度一體的獨立學院財務風險控制體系。
(三)獨立學院的外部效益
高校在辦學績效、教學質量、學術研究和社會服務等各方面,一旦贏得社會的認可,必然會獲得較多的社會資源。因此,獨立學院需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建立友好合作關系,促進學院跨越式發展。
為了充分發揮學院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可以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通過與企業的合作,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修訂培養計劃,適當增設市場亟需的課程或專業,共同培養緊缺人才。同時,學院也可以為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授課,提升企業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促進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
六、結語
獨立學院財務風險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本文實證研究表明:(1)浙江省獨立學院財務風險主要受到外部因子、監管因子、產權因子、發展戰略因子、貸款因子、組織管理因子和運營因子的影響,這7個因子的累計方差率達到79.162%,解釋原始信息的能力分別達到22.124%、35.204%、46.383%、56.909%、65.192%、72.863%和79.162%。(2)7個影響因子與組織、投資代理、環境三大維度風險存在較強關聯。其中,產權因子、發展戰略因子、外部效益因子分別對組織、投資代理、環境三個維度有較大影響,成為各維度的核心影響因子。
【參考文獻】
[1] 王秉禎.關于高校財務危機的思考[J].財會通訊,2012(1):143-145.
[2] 何仁強.高校貸款財務風險及對策研究[J].南昌高專學報,2006(3):66-67.
[3] 鄭鳴,趙璧輝.基于非財務信息的我國高校財務績效評價實證研究[J].教育科學,2008(1):54-58.
[4] 竇偉.修正的Z值風險模型——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探析[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2):32-34.
[5] 張笑濤.利益相關者理論視野中的民辦高校財務風險規避[J].教育財會研究,2012(6):26-30.
[6] 鄭鳴,黃光曉.我國高校財務困境預測研究[J].經濟縱橫,2008(5):80-81.
[7] 華興夏.論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創新機制的構建[J].會計之友,2011(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