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宏
摘 要:在我國,食品安全事件被頻頻曝光,盡管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瘦肉精”,但在利益的驅動下,能夠使牲畜生長瘦肉的“瘦肉精”還是成為了不法養殖戶(商販)的斂財工具,在巨大利益的背后,犧牲的是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為落實“瘦肉精”檢測監管工作,確保畜產品的質量安全,分析了“瘦肉精”檢測技術的應用及推廣。
關鍵詞:瘦肉精;檢測技術;應用;推廣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9-0108-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859.84? ? ? ? 文獻標志碼:A
1? 項目情況
1.1? 項目依據
此次推廣工作主要依據《關于組織開展“瘦肉精”集中監管抽檢工作的通知》《云南省農業廳辦公室關于印發2011年云南省養殖場(戶)“瘦肉精”專項監測工作方案的通知》(云農辦牧[2011]159號)《關于深入開展“瘦肉精”專項整治的工作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瘦肉精”監管工作的緊急通知》《云南省農業廳關于下達2011年生豬屠宰環節“瘦肉精”部級專項監督檢測工作任務的通知》(云農牧[2011]68號)《云南省農業廳關于印發張貼告廣大養殖場戶嚴禁使用瘦肉精書的緊急通知》(云農牧[2011]21號)《關于開展2012年紅河州生豬定點屠宰環節“瘦肉精”監督檢測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1.2? 檢測事項
①主要對豬肉、豬肝、豬尿進行采樣。②檢測方法有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和膠體金免疫層析法。③技術推廣的起止時間是2012年5月—2014年12月。
2? 技術措施
2.1? 抽樣方法
豬尿抽樣按照《無公害食品豬肉、豬肝、豬尿抽樣方法》(NY/T763-2004)執行,牛(羊)尿抽樣參照豬尿抽樣方法執行。抽樣人員一定要親臨采樣現場,嚴格遵守抽樣方法,規范操作,以親手采集為主,養殖戶幫助為輔,盡量消除可能影響尿樣指標的因素,確保每份尿樣的真實性。采樣后,將獲得的樣品裝瓶封存,做好標記,置于4℃的環境中保存。
2.2? 檢測方法
(1)膠體金試紙快速檢測法。
(2)酶聯免疫法。
項目首先使用膠體金快速檢測卡對樣品進行篩選,當出現疑似陽性樣品時,用酶聯免疫法(ELISA)進行復檢,如果ELISA檢測結果仍然是陽性,送省獸藥飼料監察所,用氣相色譜-質譜法(CG-MS)進行確認。
3? “瘦肉精”檢測技術的推廣
3.1? 開展示范工作
將11個鄉鎮負責此項工作的人員統一召集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邀請專家對尿液取樣方法、快速檢測試紙的使用及注意事項等進行現場示范,率先在全市生豬養殖量最大的文瀾、草壩、雨過鋪、新安所4個鄉鎮的養殖場、4個生豬定點屠宰場及散養戶家中開展“瘦肉精”檢測和排查工作。組織各鄉鎮相關人員深入養殖場、屠宰場現場進行觀摩和操作,總結好的技術方法和經驗,為檢測技術的快速推廣奠定基礎。
3.2? 開展推廣工作
通過培訓和現場示范操作,統一操作程序,規范登記內容。在檢測工作中,技術人員應嚴格按照“瘦肉精”檢測的程序,對每一頭豬尿液中的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3種成分進行檢測,使用統一的《豬、牛、羊尿樣品抽樣單》和《“瘦肉精”抽檢結果通知單》登記檢測結果,做好專項整治和“瘦肉精”檢測資料的存檔及數據保存工作,將“瘦肉精”檢測工作的方法、思路、技術手段等推廣至11個鄉鎮,使檢測工作迅速覆蓋全市。
4? 項目完成情況
動物衛生監督所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根據《云南省農業廳關于深入推進“瘦肉精”專項整治工作的意見》的精神,按照《蒙自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入推進“瘦肉精”專項整治工作的意見》的要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瘦肉精”專項整治工作。加強對養殖、活畜收購、販運流通和屠宰加工等環節的監管,重點對城區、新安所、草壩、芷村4個地區飼養母豬50頭以上,年出欄肥豬100頭以上,年出欄牛羊10頭(只)以上的大規模養殖場(戶)和活畜收購販運企業(合作社、經紀人)、牲畜交易市場以及生豬定點屠宰廠(場)實施抽樣檢測和監管。
5? 項目取得的綜合效益
本工作可間接對社會產生影響,為有關部門創造效益,主要體現在下幾個方面。
5.1? 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避免養殖戶蒙受經濟損失
蒙自市通過開展“瘦肉精”監管活動,及時向媒體和社會公布了抽檢的結果,即蒙自市所檢樣品全部為陰性。消除了人民群眾對肉類食品的恐懼,提高了對蒙自市畜產品在質量方面的信心。2012—2014年,蒙自市豬肉市場價格基本穩定,廣大養殖戶沒有因賣豬難、豬價低而蒙受經濟損失。
5.2? 創建“放心肉”攤點,規范肉類市場
為規范蒙自市肉類市場的監管,市動物衛生監督所聯合紅河新世紀牧業發展中心,在蒙自城區農貿市場創建“優質特色放心肉”攤點,積極配合和支持該中心的工作,參與協調和組織有關單位,與經營戶共同創建“優質特色放心肉”攤點。同時,通過向社會廣泛宣傳,使廣大消費者對畜產品安全知識及相關注意事項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促進蒙自市肉類市場向規范化管理的方向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5.3? 培養了專業人才
該項活動的實施,培養了一批檢測“瘦肉精”的專業技術人才,為“瘦肉精”的長期監管提供了技術支撐,提高了快速處理各種隱患和問題的能力。
5.4? 對不法商戶起到震懾作用
通過這一活動,創新了技術手段和工作方法,提高了檢測頻率,加大了檢測力度,擴大了檢測范圍,對可能使用“瘦肉精”等違禁物的養殖戶起到了一定震懾作用。
5.5? 提高了人們抵制“瘦肉精”的意識
禁用“瘦肉精”培訓教育共有從業人員320余人,廣大獸藥、飼料、養殖、銷售企業加強了對“瘦肉精”的認識,為自覺抵制使用“瘦肉精”等違禁藥物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5.6? 有利于群眾監督
該項工作營造出了良好的輿論氛圍,提高了生產者、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使群眾能及時監督和舉報“瘦肉精”在生產、銷售環節中存在的隱患,使人們能吃到放心肉。
5.7? 提高了消費者的辨別能力
通過普及與“瘦肉精”有關的知識,消費者掌握了在購買豬肉時應該具備的一些判斷能力和簡單辨別正常豬肉和有“瘦肉精”殘留豬肉的方法,提高了消費者的辨別能力。
5.8? 減少了環境污染
廣大養殖戶深刻認識到使用“瘦肉精”的危害及不規范處理畜禽代謝物對水源等造成的污染,有利于養殖戶自覺遵守國家的相關法規,抵制使用“瘦肉精”,避免因使用“瘦肉精”對環境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