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哲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教學模式也要適應時代的變化和發展,網絡就成為了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必不可少的創新性教學手段。本文將結合信息化時代背景和相關專業人才培養計劃要求,以“英語聽力和口語表達”課程為例,討論網絡通信技術在英語專業學生聽力和口語教學中的綜合應用,以便促使高校更有效地,準確地引領學生成為出色的專業型人才。
關鍵詞:ICT輔助教學;英語專業;生生互評;聽力教學;口語教學
一、ICT平臺在教學中的應用和影響
ICT,是信息技術與通信技術相融合而形成的一個新的概念和新的技術領域,相關技術的發展和軟件開發使得ICT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也得到凸顯。網絡平臺是高校教學的核心。大小事宜都離不開ICT技術。教育部曾經發布《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建議大學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以現有的網絡平臺為基礎,不斷豐富、發展并改善相關問題,催生了新模式的教學方法。
ICT平臺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深刻的。ICT的出現在一定意義上來講也促成了高校教師的角色轉變,使得教師行為呈現出多樣性。教師的角色將在不同的緯度層面得以體現。在現實教學中,教師是引導者。在虛擬網絡空間中又賦予了教師監督者的角色。
對于學生而言,ICT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打破了圖書館和書本對于學生時間和空間的束縛。知識的獲取途徑不再僅是書本的閱覽,還有各種類型的網站提供的快速資源。利用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構建的以“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式極大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
二、ICT平臺在聽力與口語實踐中的實際應用和作用
口語和聽力是相輔相成的,是“輸入”與“輸出”的關系,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張開嘴說英語,需要更多的機會去練習講英語。并不斷克服在口語練習中所犯的錯誤,從而實現口語能力的提升。
利用ICT平臺進行聽力和口語教學,將有效提升學生的聽力和口語水平。ICT平臺在教學中的應用實現了資源的無差別共享,成為了當代青年學在現代社會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盎ヂ摼W+”的理念正在全社會積極倡導,聯合國2030議程中可持續教育發展目標也強調了網絡通訊技術對于教育和教學的重要地位。憑借ICT平臺的“無差別化”的特點,實現了學生“按需分配”的理想化要求。學生通過ICT可以接觸更多、更廣的文化信息資源,在不斷的文化差異撞沖擊中消化、理解,提高分析能力,接觸到“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語表達,豐富自身的語言表達方式,了解本民族人說話的思維方法和語法句式,從而更有效地掌握英語語言,提升英語聽力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并經過SPSS的數據分析,分數與ICT使用頻次相關系數值為0.833,并且呈現出0.01水平的顯著性,因而說明二者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在這一過程中,英語聽力能力的培養會在ICT環境的輔助下,“實踐性”的培養目標則會水到渠成;口語表達能力也會做到“更上一層樓”。
三、生生互評模式在ICT平臺下的角色體現
生生互評,也可以稱為同級評判,生生互評課堂模式是以現代建構主義、交往理論、素質教育理論和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自學、合作 學習為前提,以互評為課堂主要推動力,有效鍛煉和 提高學生思維及表達能力的教學模式。與此同時,生生互評被引入到聽力和口語教學中時則更有利于學生直接接觸所學的知識更好地理解所學和訓練內容。目前,多數院校在英語專業開設了相關的聽力和口語課程,學生若能夠利用先進的教學軟硬件,有效的使用教學平臺,使課堂學習有更為廣闊的空間延展。如利用QQ平臺上傳作業,并將生生互評模式融入其中。這將透過ICT平臺更好地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和聽力文章理解。這種互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聽力水平較低,缺少口語表達機會現狀,實現有效學習。
四、存在問題
盡管在ICT平臺框架下,融合生生互評有著諸多益處且得到了多數學生的積極反饋,但在整個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但這樣的模式也有著其局限性,既有客觀因素也不乏主觀因素。比如,內容更新緩慢。ICT平臺的資源更新較為緩慢,資源要依靠教師本人上傳。
再者生生互評的評價體系不夠全面,且存在主觀意愿。平臺只能記錄客觀時間,同伴互評從而得出分數,主觀投入不可測量,并且可能會礙于情誼而打分不夠客觀。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在該模式下多數學生認為這樣會加大自己的個人負擔,反而對于聽力和口語相關聯系提不起來更多的興趣,且形式相對單一,比較枯燥乏味。在被問及是否希望繼續使用該教學模式時,調查的NPS指數為-32,多數人對此呈批評態度。
參考文獻:
[1]程景鑫,李歐.關于英語專業聽力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以沈陽師范大學聽力教學個案為例[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0).
[2]程景鑫 淺析“互聯網+”時代下的ICT輔助英語《分析性閱讀》教學[J].文教資料,2015,692(24).
[3]楊芷.網絡平臺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新理念平臺為例[J].外語教學改革與創新,2019.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2007(10).